南方网讯(记者/李润芳 实习生/张国威)11月22日,粤港澳大湾区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论坛顺利举行,各界大咖齐聚一堂共同为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建言献策。
论坛举行期间,南方网记者专访全国人大代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金牌获得者杨登辉。他强调,要建立梯队人才培养模式,打破技能人才上升的天花板,做好技能人才的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建设,推动广东技工和广东制造共同成长。
建立梯队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技能人才
南方网:您曾经在世界技能大赛是拿到了金牌,为什么选择留下来任教?目前您所在的省机械技师学院在世界技能大赛的成绩如何?
杨登辉:夺冠后,我选择留校任教,我希望有越来越多像我一样的年轻人能够拥有一技之长,实现“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目标。留校以来,我一共培养了两名世赛的冠军,还有三名全国冠军,八名全国技术能手。我所在的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在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的十年来,共获得10金3银4铜1优胜的优异成绩,同时还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毕业生,他们就职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以及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等国防重点军工企业,为我们国家的国防事业贡献他们的力量,真正实现了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理想。
南方网: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力?
杨登辉:我认为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我们的学生认为他自己所学的技能是有大用处、大作为时,他就会认为自己所学的东西非常有价值。我们也会带他们去企业了解自己所学的是什么,未来是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自己所学又能给国家带来什么样的贡献。我们也积极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特别是在同学之间营造争分夺秒的学习氛围。此外,我们采取梯队人才培养模式,既有比拼、有竞争,又能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在团队中能够集思广益,碰撞出新方法、新思路,让我们的整体水平得到提升。通过正确的引导机制,我们让有为者有位竞争上岗,让厉害的同学能够参加更具有挑战性的学习。
南方网:粤港澳大湾区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有哪些优势?
杨登辉:广东作为制造业大省,有着完整的工业产业链,可以为我们各类技能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当前,广东省共有技能人才1850万,其中有高技能人才630万,占比为34%,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近年来广东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加快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的技能型、知识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目前,广东省共有142所技工院校,在校生占全国总数的1/7,在专业建设上,与西门子、华为、格力等一百多家世界五百强的企业进行合作,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深入产教融合。
打造“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实现人才与企业“双向奔赴”
南方网:目前广东着力推进制造业当家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您如何看待高端科创人才和技能人才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
杨登辉:这两类人才好比一个是出设计图的设计师,一个是制造的工程师。一流的设计和一流的制造生产出一流的产品,一流的产品进而走向世界,所以说,两者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当中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技能人才能够促进产业升级,创新生产工艺和提高效率,提升产品的质量,创造高附加值的产品,为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在大湾区建设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南方网:如何看待人才聚集与产业升级之间的关系?粤港澳大湾区应该如何推动产业和人才的有机结合?
杨登辉: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来说,人才无疑是最强大的智慧支撑。人才和企业的“双向奔赴”,成就了粤港澳大湾区靓丽的风景线。在注重绿色发展的当下,企业十分重视产业的升级,因而需要大量的技术技能人才为企业提供产业升级的技术支撑。我认为,粤港澳大湾区一是要做好厚植人才培养的沃土,打造技能人才“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培养新时代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实现造血的能力;二是要以产业聚集人才,举办各类行业技能大赛,催生一批紧跟前沿科技、瞄准国家重大战略的需求的项目,在以赛荐才、以赛聚才中为产业升级不断提供技能人才支撑。
南方网:鼓励年轻人投身创新创业,粤港澳大湾区需要怎样的政策支持?
杨登辉:我认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需要加大对人才引进的政策支持,同时,也要为外来人才提供项目资金的支持,保障他们的待遇、住房。此外,要加快打通技能人才的上升通道,落实“新八级工”的评价体系,增设特级技师和首席技师,打破技能人才上升的天花板,做好技能人才的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