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有数据以来的“最热一天”:全球气温持续破纪录的警示与应对

2024-07-25 16:12 来源:南方都市报

  最近,高温成为社交平台上的关键词。女子登杭州雷峰塔时被热晕;武汉网友发现自家的暹罗猫因为高温“褪色”;长沙一商场大屏幕显示“宝,辛苦了,这么热还来长沙玩”;新疆游客意外发现“石油”,经鉴定原来是沥青融化了……这些看似孤立的逸闻背后,是高温热浪席卷全球的大趋势。

  据欧盟气候监测机构7月23日发布的报告,今年7月21日全球日平均气温为17.09摄氏度,是自1940年开始记录相关数据以来最热一天。发稿前,南都、N视频记者在该机构的监测平台检索发现,7月22日的全球日平均气温更高,突破了前一天刚刚公布的历史性数据。

  接受南都、N视频记者采访时,中国气象局原副局长、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许小峰指出,持续性高温天气会产生链式影响,波及到各行各业的多个环节。他还指出,气候变暖同样会使各类极端天气增多,包括暴雨、强对流天气,甚至在冬季出现极寒。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席列斯特·绍罗对南都、N视频记者表示,应对气候问题的第一步,就是让公众都认识到它的重要性。

  寰球同炎热

  7月22日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大暑”。

  这天上午8点到11点之间,浙江各地气象台共发布了35条高温红色预警;下午3点,杭州市主城区气温率先突破40℃大关,当日最低气温也达到31℃,是近六十年来“7月日最低气温”的最高值。一名广东女游客,与家人同登杭州名胜雷峰塔时被热晕,相继有路人送来冰贴、藿香正气水,帮忙捏穴位,最后120急救人员把她从塔里抬下来送往医院。

  不只有杭州游客开启了炎夏“特种兵模式”。

  7月22日至24日,湖南省气象台连续三日发布高温红色预警,预计该省大部分地区将有39℃以上高温,局部地区达40℃以上。长沙市中心坡子街的一家商场,在大屏幕上打出“我在长沙,真的好热”“宝,辛苦了,这么热还来长沙玩”等字样,一不小心就成了网红打卡点。

湖南长沙一商场打出的“高温”大屏成为新晋网红打卡点。

湖南长沙一商场打出的“高温”大屏成为新晋网红打卡点。

  高温天气还“导演”了一出乌龙。

  近日,一男子冒着高温在新疆阿勒泰地区旅游时,意外发现了“类似石油”的黑色物质,激动地通知当地相关部门前来勘探。7月23日,布尔津县自然资源局发布通报称,经现场检查核实,确认网络视频中显示的黑色物质为沥青高温融化所致。

  各种动物也正与我们一起经历酷暑。

  7月24日上午,湖北连发44条高温红色预警,并预测当日武汉等多个地市的最高气温将突破40℃,提醒市民注意防范。社交平台上,“武汉的天热得暹罗变白了”一度登上热点榜首位,据当地网友反映,自家暹罗猫遇冷变黑的毛色,如今竟因为高温而“变回去”了。

  7月21日至23日期间,江苏镇江消防先后救助了700余头生猪,价值约170多万元。其中7月21日这天,消防救援人员曾接到一名货车驾驶员求助,用水枪为车厢内的120头活猪冲澡降温。但据司机称,仍有2头生猪因中暑而死亡。

  并非只有中国在承受高温炙烤。

  据欧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7月23日发布的报告,今年7月21日,人类经历了1940年以来最热的一天,全球日平均气温达到17.09℃,以0.01℃之差,刷新了2023年7月6日留下的原最高纪录。

  南都记者查询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的Climate Pulse气候监测平台发现,7月22日,全球日平均气温为17.15℃,比7月21日刚刚创造的新纪录还要高一些。

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7月23日发布的报告称,今年7月21日,人类经历了1940年以来“最热的一天”。

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7月23日发布的报告称,今年7月21日,人类经历了1940年以来“最热的一天”。

  据央视新闻援引美国国家气象局消息,当地时间7月10日,拉斯维加斯、凤凰城、盐湖城等不少于7座城市相继打破或者追平了历史最高气温纪录。随着美国西部持续遭受历史性的极端热浪,因高温而死亡者已至少有28人。

  当地时间7月21日,美国国家气象局再次公开表示,约有3000万美国人正处于高温警报或过热警报之下。预计部分地区气温将超过43℃,或出现“破纪录的高温”。

  热浪何时消

  持续性的高温天气,不仅仅会直接影响人的体感,造成明显不适,引发中暑、热射病,增大基础病患者产生并发症、乃至死亡的风险等。中国气象局原副局长、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许小峰告诉南都记者,它的影响是链条式的,会波及各行各业的多个环节。

  比如,为应对高温,人们会增加开空调的时间,影响到能源供应;持续的高温往往会伴随少雨,引发干旱,继而影响农业生产,还会引起林火增多。

  许小峰还指出,气候变暖不仅仅出现高温,还会使各类极端天气增多,包括暴雨、强对流天气,甚至在冬季出现极寒,都会进一步引发各类灾害。

  那么,极端高温将会持续到何时?要回答这个问题,还需了解全球平均气温升高的历史性变化趋势及可能的成因。

气候监测机构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全球平均气温已经连续12个月比工业化前基线高出1.5℃及以上。

气候监测机构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全球平均气温已经连续12个月比工业化前基线高出1.5℃及以上。

  世界气象组织的一份报告显示,截至刚刚过去的6月,全球平均气温已经连续12个月比工业化前基线高出1.5℃及以上。这是全球有记录以来最热的6月,也是连续第13个月创下月度气温纪录。

  尽管不寻常,但2015/2016年也曾出现类似的连续突破气温纪录的情况。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席列斯特·绍罗表示:“不幸的是,最新数据表明,我们将越来越频繁地面对每月高出1.5℃这一阈值的气温水平”。

  在全球不同地区,气温的变化趋势有所不同。

  欧洲的东南部地区及土耳其的温度数据高于往年平均水平最多,但西欧、冰岛和俄罗斯西北部的气温接近或者低于往年平均水平;欧洲以外,则是加拿大东部、美国西部及墨西哥、巴西、西伯利亚北部、中东、北非等地的温度高出往年平均水平最多。赤道东太平洋地区的温度低于过去的平均水平,这表明拉尼娜现象(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表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正在发展。

  而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发布的一系列新数据,更突显了全球变暖趋势的严峻性。

  2023年7月之前,全球日平均气温的最高纪录为2016年8月13日的16.8℃。自去年7月3日至今,这个基准开始频繁地被超过,时间分布在去年的7至8月份,以及今年的6、7月份,累计已有五六十天。如果比较每年全球最高日平均气温的数字,最高的十年就是2015年至2024年这最近十年。

  这份报告提到:“我们的分析表明,全球日平均气温的突然上升,与南极洲大部分地区的气温远高于过去的平均水平有关。更重要的是,南极海冰面积几乎和去年同期一样小,导致南冰洋部分地区的温度相较于前些年大幅升高。”

  对此,许小峰补充解释,因为冰面有助于反射太阳光,从而降低气温,故南极海冰范围的变化会对大气温度变化产生影响。

  他还提到,近一年来全球日平均气温持续保持较高值,厄尔尼诺现象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但人类活动释放的温室气体是更为直接的原因。

  结合现有数据初步分析,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认为,全球日平均气温将在今年7月下旬达到峰值之后下降,但未来几周可能还会进一步波动。

  至于2024年是否会成为有记录以来最温暖的一年,上述机构的回答是,取决于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在下一阶段的发展和强度,“2023年最后4个月的异常温暖,使得现在胸有成竹地预测哪一年更温暖显得为时过早。”

  而在许小峰看来,自2023年6月以来,全球月平均气温连创新高,但根据监测,全球日平均气温在7月的大部分时间都没有超越去年7月的水平,这预示着全球月平均气温不会再创新高,但依旧会保持在偏高的水平。

  多面热效应

  事实上,2023年北半球夏季的高温天气,也曾被认为“创下历史纪录”。

  当年7月10日,世界气象组织发布报告称,“全球刚刚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周。”至于说“全球最热一天”,其气温上限也是不断被刷新。

  比数据更为具象的,是一场场侵袭全球各地的热浪、干旱与严重的野火。

  南都此前报道,去年7月,热浪侵袭全球多地:在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多地最高气温普遍超过40℃,其中泰国西部玛克省的气温一度达到创纪录的44.6℃;老挝、越南分别录得43.5℃以及44℃以上高温。

  孟加拉国首都达卡最高气温飙升至40℃以上,该国教育部门曾要求全国小学停课一段时间,并且由于用电需求暴增,加上发电厂燃料短缺,全国频发大面积停电,一些地区每日停电时间长达5小时。印度也有消息称,极端高温天气令该国的农业、经济和公共健康承受“前所未有”的负担。

  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最高气温曾接近50℃;同时,由于电力供应常年不足,当地电网在夏季用电大量提升的情况下,被迫采取限电措施,大量居民只能选择用水管冲水等方式降温。

  就连纬度更高的韩国,也曾在其180个区域中的128个区域发布酷暑预警,京畿道城南市盆唐公寓区由于高温天气用电量激增,供电系统负荷过载,造成该区3000多户家庭停电,部分居民被困电梯数十分钟。我国北方部分地区当时也出现了中至重度的气象干旱,导致农田失墒加速,夏玉米等作物播种和出苗偏慢。

  去年8月,美国夏威夷毛伊岛发生严重山火并迅速蔓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拉海纳共有约80%的社区被毁,部分民众曾被迫跳海逃生。在这些被烧毁的建筑中,还包括一座广东华人的百岁历史建筑——和兴会馆。

  北半球入冬时,南半球迎来夏季。去年11月30日,世界气象组织宣布:2023年是“有记录以来人类历史上最热的一年”。进入12月,澳大利亚也遭遇了热浪袭击,多地发布高温警报……

  频繁出现的极端天气背后,有人担忧极端天气的常态化是否已经形成。许小峰认为,这种担忧不无道理。

  他指出,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谈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已毋庸置疑地造成了大气、海洋和陆地变暖。大气圈、海洋、冰冻圈和生物圈发生了广泛而迅速的变化。人类活动造成的气候变化已经影响到全球每个区域的很多天气和气候极端事件。

  “同时,自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以来,观测到的热浪、强降水、干旱和热带气旋等极端事件,特别是将其归因于人类影响的证据,均已增强。从这些结论到我们目前看到的情况,确实是令人忧虑的。再加上厄尔尼诺的影响,后果有可能更为严重。”许小峰说。

  高温警示录

  多位气象专家指出,如果人类不采取必要行动,随着气候的持续变暖,我们将“不可避免地”面对更加极端的高温,以及不断增大的灾害发生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们曾在国际学术期刊《极端天气和气候》发文,对1960至2018年间,中国大陆754个气象站观测的逐日最高气温数据进行了分析。

  他们的研究发现,在这一时段内,中国区域性热浪事件的频率和量级几乎翻倍。2013年夏天,中国发生了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强度前所未有的区域性热浪事件,产生了深远的社会经济影响,对生态系统构成了严重威胁。

  基于气候模式模拟和预估数据,大气所的科学家们比较了不同全球变暖情景下,中国发生区域性极端热浪事件的可能概率。其中,在当前气候增暖水平下(约1℃),中国发生在量级上接近或超过2013年的区域性极端热浪事件的概率约为10%(即约每十年一遇);在1.5℃和2℃增温水平下,未来类似事件的发生概率将分别上升到30%(约每三年一遇)和50%(约每两年一遇)。

  同时,根据他们的分析,在RCP4.5中等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中国发生前所未有的区域性极端热浪事件(即量级超过2013年)的总天数,将从21世纪前三十年的近0天,增加到本世纪末的约60天。而在RCP8.5高排放情景下,预计本世纪末全球平均温度将比工业化革命前水平高出4-5℃。届时,这一数字将达到约165天,这意味着,区域性极端热浪可能不仅发生在夏季,还会延伸至晚春和初秋。

  文章作者之一王君,对南都记者表示,这些研究结果揭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长期从事区域气候变化检测归因研究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项目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钱诚,也如是告诉南都记者,几乎可以肯定,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就是1950年以来观测到的全球尺度极端高温频率和强度增加、极端低温频率和强度减少的主要驱动力。

  他带领团队进行的最新研究表明,温室气体排放带来的气候变化,加剧了我国华北地区夏季极端酷热事件的严重性。

今年3月27日,世界气象组织新任秘书长席列斯特·绍罗(左)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摄影:陈建军

今年3月27日,世界气象组织新任秘书长席列斯特·绍罗(左)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摄影:陈建军

  今年3月27日,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席列斯特·绍罗一行到访中国广州,并接受了南都记者的专访。

  她指出,“尽管目前只是暂时的,但我们从未如此接近《气候变化巴黎协定》设定的1.5℃下限,世界气象组织全系统正在向全世界发出红色警报。” 而应对气候问题的第一步,应该是让公众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并通过教育宣传,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

  全球变暖的每一个程度,都很重要。钱诚说,不惟我们国家越来越深入地参与全球气象治理、贡献中国智慧,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主动选择更加低碳的生活方式,“自觉参与气候行动,减缓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

  出品:南都即时

  统筹:南都记者 向雪妮

  采写:南都记者 侯婧婧 实习生 余昕红 姚炜增 潘薪宇

编辑:陈榕   责任编辑:杨格  

扫二维码分享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