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南方网 > 新闻 > 广东省委文件和党内法规专栏

走进汕头交通站旧址:电料公司藏玄机 麻将桌上传情报

2023-10-04 10:19 来源:南方都市报 李行 林珂

汕头交通站旧址纪念馆与陈列馆。

汕头交通站旧址纪念馆与陈列馆。

  从汕头小公园中山纪念亭出发往安平路走,经过集成发绸缎庄、蔡儒合泰昌绸缎庄旧址附近的“镇邦街7号”,再顺着安平路一路往海边走去,拐进海平路找到97号的一栋三层楼的骑楼建筑,八十多年前那些红色往事在眼前若隐若现。

  寻找湾区文化力量,走进一楼一故事,看见历史深处的汕头。近日,由汕头市委网信办主办,南都、N视频承办的湾区文化融媒报道汕头篇《一楼一故事》正在播出中,南都记者走进汕头交通站旧址纪念馆与陈列馆,探寻红色交通血脉的往昔与今朝。

  往昔

  红色交通线连沪港 电料公司暗藏玄机

  “白色恐怖”时期,汕头隐藏着一条不为人知的红色交通线,跨越闽粤赣三省,连接沪港两地。在这条蜿蜒曲折长达数千公里的线路中,汕头以“岭东门户,华南要冲”的地理优势,成为红色血脉中承上启下的“枢纽”,确保根据地与中央的重要联系。为了这条“血脉”的畅通,无数交通员前仆后继、矢志不渝,以忠贞爱国、智慧英勇的姿态,闯过绝境,完成使命,用一腔热血诠释着“无名英雄”的意义。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国民党对共产党展开了疯狂围剿,中国共产党逐渐转入了地下斗争,中央为了建立与革命根据地之间的联系,陆续在一些重要的沿海城市设置地下交通站。可谁知风云突变,最初作为汕头交通站点的“上海中法药房汕头分号”因为顾顺章的叛变而停用,启用新的交通站迫在眉睫。

  1931年1月,在汕头最繁华的小公园商业区海平路的一栋仿欧式小洋楼里,一家电料行开张了,货架上整齐地放着电器配件,伙计忙里忙外接待客人,会计在柜台拨弄着算盘珠,大个子的老板指挥着工人把公司的招牌端正地挂在墙上——华富电料公司。没有人能够想象得到,这里的伙计、会计、老板都是无硝烟战场上的战士。这里的会客厅、麻将室、办公室……每一处地方都曾是隐蔽战线上对敌作战的最前线。

  据潮汕历史文化中心青委会委员许壁锋介绍,那时的华富电料行并不像许多谍战剧中,配有一些机关暗道,作为骑楼建筑,它并排连接着另外两栋楼,从楼内前往楼顶便可通向另外两栋楼,下楼后,便是密密麻麻的小街巷,往巷子深处走去,人声鼎沸,吆喝不断,汕头人称之为“三泰市”。

  记者了解到,三泰市曾是当地的海鲜市场,咸腥味弥漫污水满地,国民党稍有身份的官员甚少踏足,一旦风吹草动,革命同志便可以从此地悄然走出,片刻便消失于闹市人海。三泰市不远处便是大海,海边码头上,人头攒动、船只如梭,来往的渔船泊在岸边,捕鱼收网、卸货装载、叫价售卖……革命同志若行至此处,亦不难寻一方藏身之地。

  今朝

  旧址复原建纪念馆 重现隐蔽战线往事

  从历史的尘烟中走出,如今的汕头交通站旧址成为现存的中央交通线革命史迹的珍贵建筑物证之一,融入了汕头小公园开埠区的历史文脉中,成为汕头市爱国主义教育的红色名片。从外观来看,建筑底层是骑楼典型的风雨连廊,其中的八根柱子采用最古老简约的希腊古典柱式——多立克柱,沿着柱子往上看去,墙面窗体的外部装饰朴素大方,多格木窗搭配着精简的灰塑外框设计,呈现半立体的形态。

  汕头交通站旧址纪念馆,除了恢复当年海平路97号“华富电料行”的原貌,还将隔壁的99至101号开辟为陈列馆,总面积有500多平方米。走进陈列馆,三层的史料记录,那一段段隐蔽战线的故事得以重现。

  与之相邻的便是汕头交通站旧址,修复后的“华富电料行”重现了交通站里不见硝烟却惊心动魄的场景:推门而入,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柜台场景,有做生意的掌柜,有售卖的电子管、灯泡等电器展品,表面是在做生意,实为交通员在放哨;沿着木梯行至二楼是一间会客厅,里面的布置从家私、挂钟到摆设细节,都尽可能还原了上世纪30年代的原貌,这间看似接洽生意的接待室,在当年发挥了重要作用,许多地下工作都是在这里布置安排的;再往上走,一眼便看到了展馆内放置的麻将桌,麻将桌上再现了站长陈彭年和客人打麻将的场景,在当年人来人往的商埠,交通员们往往是通过打麻将来交换情报。展馆再现的是表面的安静祥和,而背后却是惊心动魄的地下斗争,犹如无声处的惊雷,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无不令人深深震撼。

  2015年,纪实小说《秘密交通站》首次将这段历史写进文学作品,5年后,改编自该小说的同名潮剧登上了广东省艺术节的舞台。

  对话

  忠胆汇聚 照亮革命前行之路

  刘瑞瑾 《秘密交通站》作者

  南都、N视频:如此重要的交通站,为什么选在汕头建站?

  刘瑞瑾:汕头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三个优势。所谓“天时”,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汕头是全国第三大港口城市,正处于经济繁荣期,而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带来政治和军事上的优势;所谓“地利”,汕头素有“岭东门户,华南要冲”之称,水路、陆路交通发达;更重要的是“人和”,汕头有坚实的革命基础和群众基础,1925年-1926年东征时期,周恩来在汕头主政东江,工农运动如火如荼;1927年南昌起义军进驻汕头,留下了“潮汕七日红”的辉煌历史。所以在汕头,就更容易发展当地的交通员,并有效开展革命秘密工作。

  南都、N视频:汕头交通站承载着怎样的任务?

  刘瑞瑾:三大任务,护送干部、运输物资和传送资金情报。其中,为了顺利传送情报,交通员们会巧妙利用各种办法和工具,比如乔装成教师利用书籍传送情报,用淀粉水把情报写在书页空白处,待到目的地后,再用碘酒一刷,情报内容就显现出来了。更让我感动的是资金的传送,交通员将资金从苏区运送到上海,通常是以贫苦百姓外出打工的身份,将黄金绑在身上,外面再身着破衣服。经过重重关卡之后,交通员的皮肤都会被金条磨破。而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监督,也没有人贪污,全凭交通员的英勇智慧和对党的忠诚。

  南都、N视频:汕头交通站还曾发生过哪些扣人心弦的故事?

  刘瑞瑾:以周恩来同志为例。周恩来同志曾在汕头公开工作过,1931年底筹备建设交通站时期,是周恩来同志第四次来到汕头,此次他乔装打扮,秘密前来,起初打算住在当时最大的金陵旅社,谁知在经过旅社的楼梯拐角处时,周恩来同志发现墙上挂着一张东征时期他在汕头工作的合影,顿时警觉,当即决定转到一个小旅馆入住。第二天周恩来同志乘坐火车去往潮州,在火车上他又碰到了一个曾经跟自己汇报过工作的检票员,周恩来同志应变能力非常强,他镇定地拉低了帽檐,将脸转向窗外,护送他的交通员就赶紧起身应付这名检票员,整个过程可以说是一波三折。  

  统筹编辑:董晓妍

  采写:南都记者 李行 实习生 林珂

  摄影/视频:南都记者 陈杰豪 李佳滢 吴彦洋 实习生 林欣荣 阮小芸

编辑:倪仕轩   责任编辑:廖智晟

扫二维码分享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