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刚过,袁隆平生前牵挂的内蒙古兴安盟水稻传来测产捷讯。9月24日至25日,第三方测产专家组对兴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的耐盐碱水稻、粳稻产量进行测算,其中耐盐碱水稻平均产量552.1公斤/亩,再创历史新高。南都记者从该工作站获悉,袁隆平小儿子、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袁定阳也来到活动现场。父亲逝世后,袁定阳接力梦想,持续开展“袁梦计划”。
9月24日至25日,第三方测产专家组对内蒙古兴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的耐盐碱水稻、粳稻产量进行测算。
南都此前报道,9月24日,“兴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建站五周年暨2023年优质水稻测产观摩会”在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旗耐盐碱水稻基地拉开帷幕。24日至25日,来自中国水稻研究所、黑龙江省农科院、宁夏农林科学院、湖南农业大学等单位的7名专家组成第三方测产专家组,对耐盐碱水稻、高产粳稻产量进行测算。
今年的测产结果已经揭晓。在寒地粳稻方面,9月25日,经过专家组在兴安盟葛根庙镇的现场测产,平均产量594.6公斤/亩。在耐盐碱水稻方面,9月24日,经过专家组在兴安盟科右中旗的现场测产,平均产量552.1公斤/亩,再创历史新高。
南都记者从该工作站获悉,袁隆平小儿子、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袁定阳,再次来到测产活动现场。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袁老逝世不到一个月,袁定阳接力梦想。2021年6月,在兴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袁定阳开展了“袁梦计划”二期发布会,并成为该项目的技术总指导,负责制定科研方案,指导开展科研工作。
9月25日,在测产活动现场,回顾水稻培育之路,袁定阳感到欣慰,“2021年,试验示范田平均亩产715.3公斤,与兴安盟2018年平均亩产不足600公斤相比,如期完成袁隆平院士提出的‘三年内帮助兴安盟水稻每亩增产100公斤’目标的技术模式验收。”此外,耐盐碱水稻产量已连续五年创造历史新高,探索出了一条北疆盐碱地生态治理的新“稻”路。
如今,“袁梦计划”也已来到第五期。袁定阳曾表示,力争“十四五”期间在全盟示范推广优质水稻30至50万亩,旱作水稻20万亩,耐盐碱水稻20万亩,建成种源基地10万亩,让科研成果更多惠及民众,助力乡村振兴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采写:南都记者 张林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