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挡号牌的外卖小哥、不戴头盔的上班族、用电动自行车拉废品的男子……近期,广州交警在路面开展执法,查处多名违规的电动自行车骑行者。
在城市道路网中任意穿梭的电动自行车(俗称“电鸡”),已是交通安全绕不开的话题。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广州电动自行车亡人事故占亡人事故总数四成左右。当前,登记上牌的电动自行车突破560万辆。广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其以每月上牌约10万辆的速度增长,随着保有量的激增,电动自行车违法乱象日益凸显。
12月30日,《广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将正式施行。近日,南都、N视频记者围绕电动自行车无牌驾驶、超速行驶等热点话题,采访交警、专家等多方进行解读。
广州警方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广州通过延展非机动车道、严查非法改装和增设抓拍设备等方式,加强电动自行车治理,明年还将对含外卖车在内的电动自行车专用号牌管理,出台具体办法。有专家向南都记者表示,“治理乱象,需要拿出绣花功夫。”
男子用电动自行车拉废品。南都记者杨婷摄
现象:涉电交通事故频发
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因不守交通规则引发的事故屡见不鲜,但依然有人无视法规,在马路上横冲直撞,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伤痛。
据统计,今年以来,广州电动自行车亡人事故占亡人事故总数四成左右,同比降20%左右。去年涉外卖小哥交通事故亡人数是9人,比前年大幅下降。
这些数字敲响了安全警钟。
南都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已发生了多起因不戴安全头盔、闯红灯、随意穿插等,造成的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
在白云区,未戴头盔的蔡某骑行电动自行车变道时,与一辆小车发生碰撞,事故导致蔡某颅脑重度受伤;在天河区,王某骑行电动自行车变道时,与后方一辆小车发生碰撞,所幸事发时王某戴了头盔,故轻微受伤。
广州交警提醒驾驶员佩戴安全头盔。南都记者杨婷摄
一顶看似简单的头盔,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还有骑行者因不按信号灯通行酿成悲剧。
7月19日,陈某驾驶电动自行车沿海珠区江湾路由东往南左转弯时,违反交通信号灯指示通行,与一辆小型轿车发生碰撞,后陈某经送医抢救无效死亡。
同样的侥幸心理也出现在一些随意穿插的骑行者身上。8月25日,王某驾驶电动自行车沿荔湾区花地大道北机动车道行驶,横穿至最东侧机动车道时,与李某驾驶的小型汽车发生碰撞,后王某经抢救无效死亡。
一些骑行者甚至无视交通标志指示,在不允许通行的高架路上冒险行驶。9月13日,林某驾驶一辆无号牌电动自行车,沿荔湾区人民高架由北往南行驶时,与一辆小型汽车发生碰撞,导致其受伤。
经查,林某驾驶未依法登记的非机动车违反交通标志指示通行、超越前车时妨碍被超越的车辆行驶,导致事故发生。
这些交通事故无一不警示要安全骑行。
治理:增设车道严查非法改装
治理电动自行车乱象,刻不容缓。《广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近日公布,并将于12月30日起施行。
新规公布次日,在海珠区滨江东路与翠竹路的交叉口,广州交警已在路面开展劝导,并向市民派发关于此次新规的宣传单。
南都记者注意到,新规对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市交通运输部门等提出管理要求。其中,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组织实施本规定,且交管部门负责电动自行车的登记和通行管理。
《规定》要求,禁止电动自行车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内环路及其放射线、过江隧道、人行道,未设置独立非机动车道的路肩、桥梁、隧道、高架路、立交桥以及其他禁止通行的道路行驶。违反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法责令改正,处警告或者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
如何让车辆“各行其道”?
据统计,目前广州非机动车道的里程是2966公里。“广州早期规划建设的道路普遍没有预留非机动车道,确实存在非机动车和行人抢道的情况。”广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支队长丁文介绍,近年来,交警部门积极配合规划、交通等相关部门,研究非机动车道规划并下发相关规范,对既有道路的路权进行优化和调整。
路面设置了非机动车道。南都记者敖银雪摄
例如,对有条件的道路,交警部门压缩机动车道的宽度,对车道进行“瘦身”,增设非机动车道。此外,增设或者拓宽非机动车道,设置隔离护栏,解决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行的问题。
如今电动自行车改装问题泛滥。新规要求,禁止驾驶非法改装、加装、拼装的电动自行车上道路行驶。
“尤其是在中心城区,路上高速行驶的电动自行车基本都存在非法改装的问题。”对此,丁文表示,交警部门主要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对非法改装严格查处,从源头上进行治理。“新规实施以后,我们会进一步加大力度。”
丁文介绍,交警部门通过增设电子警察、加强民警巡查力度来提升执法水平。
焦点:将推出外卖车专用号牌
新规发布后,一条限速要求引发热议。
规定提出,驾驶电动自行车不得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时最高时速超过十五公里。那么,如何解决外卖小哥不超速就可能超时的困境?
丁文解释,限速15公里/小时并非此次新规提出的新要求,上位法《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已有要求。“电动自行车最高时速不能超过15公里,是指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
“在中心城区,路上高速行驶的电动自行车基本都存在非法改装的问题,对此交警部门主要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对非法改装严格查处,从源头上进行治理。新规实施以后,我们会进一步加大力度。”他说道。
交警部门是否会约谈外卖配送平台,督促落实平台责任,从而放宽配送时间?“这个由市场监管部门来负责日常的监管。”丁文表示,每当外卖员发生严重交通事故,交警部门都会约谈平台。
同时,交警部门会将外卖员违法记录常态化推送给市场监管部门,从而督促平台加强管理。“实际上,外卖小哥在跟我们座谈时多次提到,希望平台能够更多地承担起社会责任,进一步优化算法。”
新规要求,对用于即时配送等民生服务行业的电动自行车,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核发专用号牌。对于违反规定,驾驶用于即时配送等民生服务行业的电动自行车上道路行驶未悬挂专用号牌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
就此,丁文透露,明年,广州将对含外卖车在内的电动自行车专用号牌管理,再出台具体管理办法,进一步统一号牌模式,助力行业规范管理。
南都记者注意到,当前,为躲避监管,一些外卖小哥不惜铤而走险。
外卖小哥遮挡号牌被警方处罚。南都记者杨婷摄
12月9日,新规发布次日,广州一名外卖小哥因为没戴头盔、遮挡号牌,在海珠区滨江东路与翠竹路的交叉口被交警拦下。经提醒后,他立即拿起头盔戴上。交警对其遮挡号牌的违法行为罚款50元。
“目前,我们按照现有的法规进行处罚,12月30日之后,处警告或者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现场交警告诉南都记者。
“我们依法严查严管电动自行车无牌、遮挡号牌的违法行为。”丁文介绍,交警部门会及时将违法数据提供给市场监管部门,推动平台企业落实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加强对骑手的教育培训等。
此外,广州交警利用科技赋能执法,“我们已经启动了全市200多个抓拍设备,对违法人员进行取证。”丁文表示,警方通过现场处罚和非现场处罚相结合,提升政策的力度。
解读:治理要久久为功
“《规定》对广州目前存在的电动自行车治理难题,进行了全方位回应,有疏有堵,疏堵结合,有望破解乱象。”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马亮向南都记者指出,广州电动自行车的保有量和增长量太大,这既反映了市民出行对电动自行车的依赖性较强,也对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
“治理不能寄希望于一堵了之,也不能放任不管,而是要像绣花一样精细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他认为,《规定》聚焦当前电动自行车改装解速、闯红灯、超速、逆行、占用人行道、乱停放等问题,通过车牌认证、道路巡查和罚款等手段进行整治,有望改变当前乱象。
同时,他也表示,这有利于推动城市道路交通秩序和安全,当然也会影响部分行业,比如外卖、跑腿等行业长期以来是违规高发区,需要按照《规定》进行行业调整。“过去不断提速的外卖配送可能需要慢下来,而市民也需要适应节奏。”
他强调,“更重要的是,治理长期积弊不能寄希望于一朝一夕,而是需要久久为功,通过长期持续全面的执法来形成各方行为习惯,打造城市道路交通新秩序。”
广州警方查处电动自行车违法行为。
“广州电动自行车保有量不断增加,如果不能有效查处,那么法到底责不责众?由此衍生的连锁问题又如何化解?”法治广东研究中心主任宋儒亮为新规出台感到庆幸的同时,也考虑到了之后将面临的考验。
“治理不是只有交警部门参与,必须提高站位,从全局出发。”他建议,广州可以设置一个应急处置指挥部,应对处理突发情况。
针对外卖平台的监督,也不是简单的约谈。他认为,外卖小哥为生计奔波只是造成违规的表象,核心是被外卖平台算法等推动,“如果只是查处外卖小哥,根本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出品:南都即时
统筹:南都记者 向雪妮 韦娟明
采写:南都记者 敖银雪 杨婷 见习记者 李佳璟 实习生 赵一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