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全国政协成立70年来有影响力重要提案名单发布。全国政协主席会议审议决定,对100件全国政协成立以来有影响力重要提案予以表彰。南都记者盘点梳理发现,入选的100个重要提案中超过八成是在改革开放后提出的,提案三分之一涉及经济领域。
近1/3提案与经济相关
新世纪出现生态环境新话题
据初步统计,重要提案入选最多的是第十届政协,共16件。其中,2003年十届一次会议的提案就有6件入选。
从历史分期上看,新中国成立初期至1978年入选的提案共12件,1978年到2000年有35件,2000年至今有53件,超过了总入选数量的一半。
入选的重要提案大部分是多人联名或以单位名义提出。据统计,入选提案中多人联合提案共45件,以单位名义提案有38件,个人提案仅17件。
在提案领域方面,经济领域是所有领域中提案数量最多的,共33件,近1/3的提案都与经济相关,其中新中国成立初期有4件,1978年至1999年共10件,2000年后共19件。紧随其后的是社会民生话题提案,包括社会保障、男女平等等,共12件,第三位则是法治相关话题提案,共11件。
值得注意的是,2000年后开始出现从前没有的新话题,包括扶贫、生态环境和港澳台相关提案,分别为2件、6件和4件。
梳理全国政协评选出的这100份重要提案,南都记者发现,提案中透露出了历史上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政协历史上第一件提案
由郭沫若等60人提出
人民政协历史上的第一件提案,是郭沫若、李济深等60人1949年在一届全体会议上提出的,提案题为《请以大会名义急电联合国否认国民党反动政府代表案》。
郭沫若是当代著名诗人,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写起提案来也是一把好手。公开资料显示,他曾是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主席团常务委员会委员,也是第一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二届、三届、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该提案由郭沫若等44人和黄琪翔等16人在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分别提出,经审查后并案处理,会议一致通过后,交中央人民政府执行。
1949年11月15日,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致电联合国郑重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唯一能代表中国人民的政府。国民党政府已经“丧失了代表中国人民的任何法律的与事实的根据”,要求取消它继续代表中国人民参加联合国的一切权利。
同样在一届全体会议上提出的还有中央维护海外华侨权益案,这是提人民政协历史上第一个以党派名义递交的提案,提案者是致公党中央。
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南亚地区频繁发生排华事件,迫害、驱逐海外华侨现象十分严重。该提案对于维护海外华侨的合法权益,保护华侨的生命财产和人身自由发挥了积极的作用。1950年,外交部出台《关于华侨受排斥及迫害问题处理意见》和《关于在兄弟国家中华侨问题的初步意见》,从政治、外交等途径保护海外华侨的权益。
《义勇军进行曲》曾改歌词
2017年正式为国歌立法
南都记者注意到,此次发布的重要提案名单中,1995年关于尽快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法律地位并制定国歌法的提案也在其列。
《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5年,自诞生以来,一直被人们誉为中华民族奋起抗争求解放的战斗号角,在人民大众中广为流传。但少有人知的是,从法律上来说,该曲正式成为中国国歌是近两年的事情。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讨论,决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国歌。
1978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关于国歌的决议,并对《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作了改动。但在实施过程中,全国各界人士都提出了不同意见,以至经改动过的歌词并没能普遍流行,反而造成了一些使用上的混乱。
对此,1982年全国讨论宪法草案时,不少人士提议恢复《义勇军进行曲》的原歌词。同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经过讨论,决定撤销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关于国歌的决议,也就是说,《义勇军进行曲》恢复了原有的法律地位,仍然是代国歌,宪法在阐明国家标志的第四章中也一直缺少关于国歌的内容。
针对这一问题,1995年,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蒋家祥等两人在全国政协八届三次会议上提交了关于尽快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法律地位并制定国歌法的提案,指出应早日在宪法中确立其法律地位,使国歌成为国家标志的一个组成部分。
该提案提出后,多位委员积极响应,陆续提出相关提案,对推动国歌法早日出台发挥了作用。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于海就是其中一员,从2008年首次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开始,连续十年,他每年都在建议尽快制定国歌法。
201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国歌法草案纳入立法工作计划,同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正式施行,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对国歌的奏唱、播放和使用也作出了具体规定。
提案称“十四年抗战”
教科书2017年已修改
2003年政协十届一次会议,马国良等10人提交了关于抗日战争时间应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算起的提案,这一提案也入选了全国政协成立70年来有影响力重要提案名单。
据公开报道,当时由于种种原因,对中国抗日时间的认识不尽统一。最有代表性的说法,一是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算起,即“八年抗战”说;二是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算起,即“十四年抗战”说。
该提案认为,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北人民就开始了抗击日本侵略的民族战争,这是任何人都不能否认的历史事实。只有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算起,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
这份提案来自东北抗联老战士、时任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的李敏。她撰写了这份提案并委托马国良提交。这是“十四年抗战”的概念在全国政协层面第一次提出。
经多方努力推动,2017年9月,教育部审定的统编义务教育阶段历史教材,正式使用“十四年抗战”概念,将“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
提案推动5天工作制
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40小时
目前中国普遍实行双休日制度,但已经习惯了双休是基本权利的我们,却很少知道,中国正式实行双休日制度,至今只有24年。
据人社部官网信息,我国最初的标准工作时间是每日8小时,每周6天。1994年,国务院发布实施每周工作44小时的工作制度,即每周休息一天半。
1995年,王贤才等4人在全国政协八届三次会议上提出关于尽快实行每周五天工作制提案,指出,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和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职工中要求尽快过渡到5天工作制的呼声日高。提案表示,缩短工时是社会进步和现代文明的标志,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主要依赖于科技和管理水平,依赖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而不是劳动时间的延长。建议有关部门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出每周5天工作制。
这一提案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1995年2月17日,国务院第8次全体会议通过《国务院关于修改<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的决定》,规定自1995年5月1日起,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
我国目前的标准工时制度,是劳动法及《国务院关于修改〈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的决定》确定的,其核心内容是劳动者每天工作不超过8小时,每周不超过40小时,每周至少休息1天。
提案给国庆节选日子
10月1日代替10月10日
受表彰的100件有影响力重要提案中,有一份透露了我国国庆节的由来。
1949年10月9日,全国政协一届一次会议召开,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主席团常务委员会委员马叙伦因病在家休息,他亲笔写好关于新中国国庆日的建议案,委托许广平委员向会议提出。
提案建议,请政府明定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以代替10月10日的旧国庆日。会议一致通过了这一建议案,并决定送请中央人民政府采择施行。
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宣告:“自一九五〇年起,即以每年的十月一日,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日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庆日。”
教师节曾经与劳动节合并
徐楚波、叶圣陶等提案分开
受表彰的提案名单中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故事。1981年,徐楚波、叶圣陶等18人在全国政协五届四次会议上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议确定全国教师节日期及活动内容。
根据公开资料,能追溯到中华民族最早有正式规定的教师节,是1932年民国政府规定的6月6日。新中国成立后,废除了6月6日的教师节,改将教师节与“五一”国际劳动节合并在一起。
1981年提交的这份提案认为,将劳动节与教师节合并,没有教师节单独的活动和特点,不能真正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氛围,建议应该单独设立教师节,当时提案建议的日期是4月1日或6月6日。
这份提案推动教育部等联合起草了报告,交给中央书记处和国务院,但并没有在当年获推行。在政协六届一次会议上,方明等19位委员再次联名提交相关提案,推动中央宣传部等形成共识,同意设立教师节。
198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国务院提请审议的设立教师节的议案,从此,每年9月10日,成了教师专属的节日。
采写:南都记者 潘珊菊 实习生 郑璇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