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为房“养老”不是对以房养老的替代和否定|南方产业观

2024-08-27 17:38 来源:南方+

  这几天,房屋养老金成了老百姓和网络报端热议的焦点话题。

  这个话题之所以会挑动大众敏感神经,是因为“以房养老”的模式,自2013年国家明确提出并在2014年启动试点以来,在国内已经历10年探索和推广,至今仍未被社会和市场所完全接受。尽管政府对这项试点并没叫停,然而,十年后的今天,住建部领导却突然提出另外一项“反客为主”的新制度设想,即房屋养老金。在以房养老的模式都得不到很好推广的背景下,现在倒过来让人为房屋“养老”,确实刷新了部分民众的传统观念。

  社会的老龄化和房屋的老龄化是同一个话题吗?当然不是!所以,南方产业观非常有必要给南方+的读者先做一个小常识科普,以房养老和为房养老到底有何区别?

  大城市的老旧小区改造迫在眉睫。 南方+ 冯善书 拍摄

大城市的老旧小区改造迫在眉睫。 南方+ 冯善书 拍摄

  所谓“以房养老”模式,专业上称为“倒按揭”,是指老年人通过将自己拥有的房产资源进行金融或非金融机制的操作,提前套现变现,以此来保障晚年生活的经济来源。具体实现方式包括将房产抵押给保险公司或其他金融机构,按月或按年获取一定数额的养老金;或者将房产出租、出售,利用所得资金支持养老生活。这一模式主要适用于拥有完全产权房、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独立居住老年人。以房养老模式在国外已有较为成熟的实践案例,但在我国仍处于试点和探索阶段。早在2007年,上海率先推出“以房自助养老”模式;2014年,北京、上海、广州和武汉四地被列为国家第一批试点,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的两年试点。试点结束后,国家多次发文大力推广,但市场反响并不热烈。主要原因是,市场需求把握不清、法律制度不完善、制度设计欠缜密等。此外,以房养老模式还面临着家庭关系复杂、老年人心理接受度不高等问题

  “房屋养老金”是住建部领导近年提出的一项新设想,实为针对房屋公共部位、公用设施设备的维护和改造而设立的专项资金制度。随着房屋“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传统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维护需求。因此,政府提出建立房屋养老金制度,通过公共账户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方式,为房屋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安全保障

  与以房养老在市场受到的冷遇不同,房屋养老金制度虽然试点较晚,但在国内的推进速度却较快。目前,上海等22个城市已经在试点房屋养老金制度,重点是建立公共账户。业界普遍认为,这一制度的实施,将有效解决老旧小区维护改造资金不足的问题,提升居民居住安全,同时房屋保养好了,对以房养老制度的实施也可以奠定良好的基础,还可以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然而,房屋养老金制度的推广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资金来源、缴纳比例、与公共维修基金的关系等问题尚需进一步厘清。这也是老百姓最关心的痛点问题。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养老成了公众普遍关心的痛点话题。 南方+ 冯善书 拍摄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养老成了公众普遍关心的痛点话题。 南方+ 冯善书 拍摄

  总的来说,“以房养老”和“房屋养老金(即为房养老)”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制度,前者侧重于利用房产资源为老年人提供经济保障,后者则关注于房屋公共部位和公用设施设备的维护改造,故不能混为一谈。

  最近,住建部领导再次高调提及“房屋养老金”制度,表明政府对于房屋养老金制度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未来将有更多城市加入试点行列。同时,随着智慧养老产业的蓬勃发展,房屋养老金制度有望与智慧养老技术相结合,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养老服务。当然,该制度在实施过程中,若能更好因应社会关切,妥善科学解决好资金来源的可持续性和公平性问题,并确保资金的有效利用和监管到位,那么,这项新制度的前景会更广阔。

  对于以房养老模式而言,虽然目前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但随着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市场环境的逐步成熟,该模式有望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特别是对于那些拥有独立产权房、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老年人而言,以房养老模式将成为一种重要的养老保障方式。但同时,我们也需要认识到,养老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共同努力才能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南方+记者 冯善书

编辑:吴潜之   责任编辑:林涛  

扫二维码分享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