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冠军与演员合唱歌曲《我们北京见》。新华社发
2022年2月4日,立春,二十四节气之首。
斗柄归寅,万物更新。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里,这是个适宜驱邪攘灾、除旧布新的良辰吉日。
万众瞩目的北京冬奥会于此时开幕,以一副银装素裹、光耀神州的曼妙画卷,宣告全球首个“双奥之城”的华丽诞生,传递出一个正稳步崛起、走向复兴的古老东方大国对于奥林匹克运动的独特认知,以及中华民族对冬奥所寄予的祈愿祝福。
岁月为纸,山海成册,天地驭笔,初心当墨。今日这幅冰雪盛世画卷的背后,是宛如一条晶莹迷人的“冰丝带”一般,串联古今、奔流不息的文明长河。
从故宫所藏宫廷画卷《冰嬉图》到冬奥会奖牌原型——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的同心圆纹玉璧,文明的璀璨夺目与奥运精神的不朽魅力,跨越南北、时空交相辉映、绽放光彩;从《北京欢迎你》到《一起向未来》,奥运推广歌曲以鲜活时尚的当代文艺形式,向世界发出了“共赴冰雪之约”的诚挚邀请,也唱出了中国对推动冰雪运动的承诺以及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作出新贡献的信念。
立春之后,伟大民族新的逐梦之旅正在开启,“双奥之城”迈向未来的铿锵步伐不会停息。人们期待着,中国在建设体育强国的进程中写下新的华章,引领世界开启冰雪运动的新时代。
●南方日报记者 黄堃媛 郭珊 梁燕 特派记者 黄楚旋
3D复活清代《冰嬉图》
寻根中华冰雪文化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滑雪、速滑、冰球等运动似乎都从国外传来。其实在中国,冰上体育运动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称为冰嬉。
在清代,冰嬉盛典更是我国古代冰雪运动文化发展的巅峰。一幅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清代宫廷画作《冰嬉图》就将当年的浩大场面记录了下来。
不久前,中国民族博物馆与珠海市四维时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就联合用3D数字技术“复活”这幅古画,让全国各地的网友真切感受到“古代版冬奥会”的魅力。
据记载,每年冬至以后,太液池等地都会举行盛大的冰上体育运动,比如乾隆皇帝就曾在北海公园观赏冰嬉。
“在幅员辽阔的中华大地,生活北方地区的人民对冰雪运动的热爱古已有之。”中国民族博物馆信息中心主任岳小莉介绍,清朝建立后,集军事训练、体育竞技、表演游乐于一体的满族冰雪运动得到进一步发展,在乾隆时期被定为国俗,形成了规模浩大的冰嬉盛典。
3D立体画卷缓缓展开,只见旗门前,一名八旗子弟一边滑冰一边扭身射箭,将旗门上的彩球射落。
“这个人物很有意思,我们特别对他进行了动画处理。”数字冰嬉(民博版)设计、制作监督方禾说,从人物的穿衣形制、到背箭射箭的动作,制作团队都进行了古籍检索与研究确认。例如,不同于现在比赛用的“地中海式射箭法”,当时人们采用的是“蒙古式射箭法”——地中海式射箭法用三个指头拉弦,但蒙古式射箭法则用扳指勾住弓弦,再用食指压住拇指的办法来拉弦。
画面中,还可以看到一名男子手握一条长竿,竖立的长竿上有一名小朋友在表演各种惊险的技巧。原来,这是古代百戏杂技中的爬竿节目,又称“缘竿伎”“缘竿戏”,此处是把传统的缘竿杂技和滑冰运动相结合,发展成新的高难度表演项目。
经过技术团队的精细复原,还有百余组“运动员”的冰上动作同样展现得淋漓尽致,生动地还原了《冰嬉图》《紫光阁赐宴图》两幅清代长卷中转龙射球、叠罗汉、舞幡等高难度杂耍动作,再现了我国丰富多彩的古代冰上体育运动。
在岳小莉看来,冰嬉融合了满族传统射箭技艺,又吸收了汉族武术和杂技的训练特色,其高超的冰上技术水平、高度的运动艺术性以及惊人的组织协调性,都达到了中国古代最高水平,同时也代表着当时世界冰上运动的最高水平,是中国对人类冰雪体育文化的杰出贡献。
“作为乾隆最鼎盛时期的国俗,冰嬉的存在还有更多的意义和内涵。”岳小莉表示,冰嬉既是清朝皇宫在冬季的军事训练和娱乐项目,同时,在国家重大的典礼仪式上面,它又进一步起到宣扬国威的作用,展现了军民融合、军民同乐的深远意义。
奖牌设计源于岭南玉璧
见证“天地合·人心同”
五环同心,同心归圆,取意于岭南国宝的冬奥会奖牌,将把独特的中国风带入赛场。
据设计团队介绍,2022年北京冬奥会奖牌“同心”形象源于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的同心圆纹玉璧,表达“天地合·人心同”的中华文化内涵,也象征着奥林匹克精神将人们凝聚在一起。
早在2020年5月,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奖牌设计方案面向全球征集后,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教授杭海与产品设计专业教师李文龙、首饰专业教师刘骁以及几位美院的学生组建了奖牌设计小组。
小组成员林帆受双环玉璧的启发,构思了两环同心奖牌草案。与此同时,小组成员高艺桐受古代铜镜上的同心圆启发,设计了三环同心圆环奖牌。
曾是2008年奥运会“金镶玉”奖牌主创团队成员的杭海认为,这是两个极具潜质的想法。之后,林帆阅读了大量同心圆环玉璧的文献,将外围圆环设计成五弦造型,弦纹之间做打凹处理,表达与2008年奥运会奖牌“金镶玉”玉璧形制的一致性,体现双奥之城的文化联系,最终确定的“同心”奖牌由圆环加圆心构成牌体。
为何是这件玉器?
考古学家黄展岳先生曾评价:“了解了南越王墓玉璧,也就基本了解了西汉玉璧。”这些精美的南越玉璧,雕琢工艺巧夺天工,纹饰造型寓意美好。
南越王博物院副院长王维一介绍,古代玉璧是“六瑞”之一,《周礼》记载“以苍璧礼天”,可见玉璧是先秦时期重要的玉礼器。到了西汉时期,玉璧除了延续礼玉的功能,还作为陪葬玉器出现在高等级墓葬中。
“南越王墓出土的玉璧体现了中华民族以玉为贵、有玉为安的观念。”王维一认为,此次南越玉璧成为冬奥会奖牌的创意来源,展现了岭南文化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中的贡献。玉璧的同心圆造型、吉祥纹饰,体现了冬奥会“冬奥荣光,全球共享”的精神。
除了奥运奖牌之外,北京冬奥会的赛场随处可见“中国风”,体现“中国式浪漫”。比如,北京冬奥会的会徽是传统书法与冰雪运动的巧妙结合;体育图标则以古代篆刻艺术诠释冬季运动的力量感;火种灯的创意源自西汉长信宫灯,设计巧妙又环保;传统二十四节气还被设计成系列徽章作为多个场馆的入门标识……除了精彩的赛事,这场文化盛宴值得万众期待。
奥运音乐架起桥梁
“双奥”这一刻隔空牵手
体育音乐是奥林匹克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回忆起每一届奥运盛会,总会有这么一两首熟悉的旋律回荡在心中。音乐能打破语言和文化的隔阂,用人类最共通的语言去共震、去呐喊、去交流。
例如说起2008年北京奥运会,观众总会想起开创了“群星共唱”模式、向世界张开热情双臂的《北京欢迎你》。这首歌发行于北京奥运会倒计时100天之际,歌曲的总策划,就是著名策划人、词作家王平久。到了北京冬奥会前夕,王平久创作了《北京欢迎你》的姐妹篇《我们北京见》,以及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口号推广曲《一起向未来》,并且用超越《北京欢迎你》的模式,重新制作了“群星”演绎的音乐短片《一起向未来》。在他的创作中可以充分感受到,音乐让北京奥运会和北京冬奥会超越时空牵手。
王平久告诉记者,从《北京欢迎你》到《我们北京见》,是非常顺口的10个字,像一句话,一句邀约和承诺,让人一下子就把两个盛会串联起来。这是他创作《我们北京见》的初衷。
作为《我们北京见》的作曲,在广州出生长大的著名音乐人常石磊也描述了这首歌背后的奥运情怀:“2008年北京奥运的时候,我因缘际会加入了奥运会的音乐创作团队,并且开始了自己的音乐之路。所以奥运对我来说是一个终生的情结,这次我创作《我们北京见》,让我感觉自己的奥运梦始终没有醒。”
如果说《我们北京见》承继了《北京欢迎你》的邀约之情,那《一起向未来》则是在传唱模式上,和《北京欢迎你》成为了相互映照的篇章。
作为《一起向未来》的作曲,常石磊说:“我是带着一种使命感在创作这首歌,当下创作这些体育歌曲的时候,会有更强烈的使命感,希望去写更多能引起共鸣、呼应生活节拍的歌曲。”
《一起向未来》的音乐短片,汇聚了105组唱响者及5位特邀嘉宾,包括了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北京冬奥会中国代表团运动员谷爱凌,以及3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从太空发来“一起向未来”的呼唤。
王平久介绍,尽管两首歌都推出了“群星版”的音乐MV,但《北京欢迎你》是从“群星”到“群众”的传播模式,而《一起向未来》则是在拥有良好的群众传播基础上,淬炼出一个“群星”的版本,其用意是希望这首歌作为奥林匹克文化遗产流传下去。“一起向未来,不仅是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口号,更是中国向世界发出的声音。这首歌不仅仅是体现奥运会的精神,更应该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核,更好地体现‘一起向未来’的精神。
统筹:梁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