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新风口!香港“北部都会区”规划下深港口岸经济带迎发展机遇

2021-10-13 13:01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余毅菁 翁安琪

  编者按:近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发表本届任期内的最后一份施政报告,其中提出将建设香港北部宜居宜业宜游的都会区,额外开拓用地作住宅和产业用途,帮助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备受各界期待。即日起,南都、N视频推出香港“北部都会区”规划观察,第二篇关注其中提及的深港口岸经济带。

  10月6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发表本届任期内最后一份施政报告,其中提出在新界北建设“北部都会区”的内容,迅速成为各界关注焦点。南都记者留意到,施政报告提到的面积达300平方公里的“北部都会区”,正覆盖由西至东的口岸经济带及更纵深的腹地。

  中国城市经济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宋丁公开发文称,此举是香港具有“革命性的超级动作”,“将根本性改变香港百年来南重北轻的城市空间格局,使得深港全方位、全领域深度合作即将成为现实。”

  如何理解其中提及的“深港口岸经济带”?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务首席联络官洪为民在接受南都、N视频记者采访时则表示,香港“北部都会区”规划将使深港口岸经济带成为发展新风口,“‘北部都会区’规划若顺利落成,势必促进深港人才、科技、金融、商业在这里实现大聚集,从而带动深港口岸经济带高度繁荣,这对于港深融合,香港更好地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都有着重大意义。”

  “北部都会区”选址与深圳仅一河之隔

  10月6日,林郑月娥发表本届任期内最后一份施政报告。在“规划未来”的章节中,林郑月娥首先提出建设香港北部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都会区,并开拓更多可供居住和产业发展的土地。

  “北部都会区”具体范围在哪里?据介绍,“北部都会区”包括元朗区和北区两个地方行政区,并覆盖由西至东的深港口岸经济带及更纵深的腹地,面积约为300平方公里,有六个处于不同规划及建设阶段的新发展区和发展枢纽,包括古洞北/粉岭北、洪水桥/厦村、元朗南、新田/落马洲、文锦渡和新界北新市镇。

北部都会区概念界线。

  可以看出,此次港府对“北部都会区”规划的选址,正是选在与深圳仅有一河之隔,且并未被高度开发的新界北部地区。

  对此,宋丁表示,香港长期以来的发展重心就是以南部维多利亚港两岸的香港岛和新界南为主,毗邻深圳的北部地区一直就是香港的边界地带,是生态和乡村地带,仅有一些属于边远型的市镇、口岸。设立“北部都会区”显然是香港城市空间发展史上的一次战略性改变。北部地区将由边界地带、城市外围地带、乡村地带、投资忽视地带一举升格为香港城市发展的核心地带、重心地带、都会区地带,将彻底改变南重北轻的格局。

  宋丁还指出,香港推动“北部都会区”建设,一个最直观的现象就是,与北部一河(深圳河)之隔的深圳实现无缝对接。“深港这两个历史上就是一家人的兄弟城市,如今通过河套深港科技合作区开发,通过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开发,通过香港‘北部都会区’建设,必将实现全方位、全领域的深度合作,真正推动深港一体化、同城化发展。”

  “核心将是深港口岸经济带”

  南都记者留意到,“港深融合”成为了施政报告中“北部都会区”规划部分重点着墨的内容,“口岸经济带”亦被多次提及。

  南都记者了解到,在国家改革开放历程中,随着港深两地紧密互动,由西至东建设了七个陆路口岸和相连的交通基建,使深港两地有条件跨越后海湾、大鹏湾和深圳河而相互连接。近年来,随着深港融合发展,“深港口岸经济带”已成为高频词,其中以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发展表现更是亮眼。

  9月25日,深圳福田区第八次党代会正式开幕,福田区委书记黄伟向大会作报告时指出,5年来,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上升为国家战略,50万平方米科研空间批量供给,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等140余个优质项目密集落地,5所香港高校9个项目签约落户,7个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相继启用,皇岗口岸重建全面铺开,合作区实现 “一年一个样 ”。

  此次林郑月娥发表的施政报告,对“北部都会区”的规划也正覆盖了由西至东的口岸经济带及更纵深的腹地,且在“北部都会区”的规划规划的基础上,提出了“双城三圈”的空间格局理念。

双城三圈。

  林郑月娥介绍,“双城”是香港和深圳;“三圈”即由西至东分别为深圳湾优质发展圈、港深紧密互动圈和大鹏湾/印洲塘生态康乐旅游圈。“双城三圈”覆盖了深港口岸经济带和深圳发展最成熟的都市核心区,以及香港境内城市建设资源正在高速汇集并仍拥有庞大发展潜力的北部都会区。

  港府为何将“深港口岸经济带”纳入上述重点规划当中?“深港口岸经济带”与“北部都会区”的关系是什么?

  10月8日,林郑月娥接受媒体访问谈及“口岸经济带”时指出,过去一段时间,深港通过重建、优化口岸的方式,腾出不少地方发展经济产业。而从香港角度,除了“深港口岸经济带”的发展,内部仍有广泛腹地可供开发。

  “此次‘北部都会区’的规划是一个大的发展策略,它包含了口岸经济带,但不只停留在口岸经济带,我们不希望口岸经济带在香港成为一座‘孤岛’”。对于“口岸经济带”与“北部都会区”之间的关系,林郑月娥直言,“‘北部都会区’的核心就是‘深港口岸经济带’。”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务首席联络官洪为民在接受南都、N视频记者采访时表示,香港“北部都会区”规划将使“深港口岸经济带”成为发展的新风口。

  他指出,“北部都会区规划若顺利落成,势必促进深港人才、科技、金融、商业在这里实现大聚集,从而带动深港口岸经济带高度繁荣,这对于港深融合、香港更好地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都有着重大意义。”

  基建先行拟通铁路至前海

  “北部都会区”将会如何建设?施政报告给予了答案:基建先行。南都记者注意到,林郑月娥列举《发展策略》中提出的五大重点轨道交通项目,其中一半以上涉及深圳。

北部都会区与铁路概念简介图。

  林郑月娥发表施政报告时指出,“北部都会区”的整合和扩容工作,会由以铁路为运输系统主要骨干所带动。其中包括修建连接洪水桥/厦村至深圳前海的“港深西部铁路”;把正在规划的香港“北环线”向北延伸,经落马洲河套地区的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港方园区,接入深圳的新皇岗口岸;将东铁线延伸到深圳罗湖,并在深圳一方设立“一地两检”口岸,以释放罗湖/文锦渡以及上水北一带的发展潜力;及将“北环线”由古洞站向东延伸,接驳罗湖、文锦渡以及香园围一带,再南下经过打鼓岭、皇后山到粉岭等。

  据港媒此前报道,港铁北环线作为西铁线第二期工程,计划耗资620亿港元。连接新界北和前海的地铁线路预计将作为该工程的延伸,以支持“前海方案”的公布。这条线路也将作为往返新界西部的乘客与落马洲边境检查站的连接。该铁路项目预计将于2025年动工,预计2034年完工。届时,洪水桥与前海之间的距离约为16公里,预计行车时间为30分钟。

  此外,林郑月娥还提到,港深政府已成立“推动港深跨界轨道基础设施建设专班”,共同构建“轨道上的大湾区”。她表示,粤港两地政府正全力推进“大桥港车北上不设配额计划”,待疫情受控和免检疫“通关”逐步实施后,可让符合资格的香港私家车经大桥往来香港与广东省,而无须事先取得常规配额。粤港两地政府同意计划可稍后伸延至另一个陆路口岸。

  港媒评价指出,随这次施政报告首次亮相的《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是首份由香港特区政府编制,在空间观念及策略思维上跨越港深两地行政界线的策略和纲领,充分因应了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对香港的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及“前海方案”对香港的期盼,因应了社会大规模觅地建屋改善居住问题,大举发展新界北成为“北部都会区”的呼声与建议,为香港的长远发展谋定新方略,在香港重回“一国两制”正轨的时刻,“别具突破性和前瞻性意义”。

  林郑月娥将赴深圳介绍“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

  获得各界高度评价的“北部都会区”将何时落成?

  10月7日,林郑月娥出席施政报告答问会时表示,全面落实北部都会区发展计划需时20年,特区政府会全速进行有关工作,检视阻碍基建的因素,修订有关条例,全面精简程序。她透露,特区政府会于今年内展开咨询,希望于2022年内向立法会提交涉及土地发展的条例修订,包括城市规划、填海、路政和收地等四方面的条例。

  此外,为增加工作透明度和提升议会监察功能,特区政府将制订滚动式10年建设进度计划,按年更新,让大众随时知悉未来十载北部都会区内铁路、科技等大型项目的发展情况。

  对此,华大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香港金融管理学院客座教授杨玉川向南都记者表示,“北部都会区”目前只在规划阶段,但已令港人普遍充满期待,但亦明白建设并非一蹴而就。他建议港府能优化行政程序以提高效率,减少繁文缛节。“能快一点看到北部都会区的成果,也是香港市民的共同愿望。”

  香港岛各界联合会常务副理事长周厚立则提醒,特区政府接下来在实现“北部都会区”宏图时,仍会面对有关利益集团的阻力,他希望特区政府能始终以人民为中心,保持敢于求变的意志,订下清晰目标和具体时间表,全力推动执行,开启良政善治新征程,早日让市民有获得感。

  10月12日,林郑月娥出席行政会议前表示,她将出席第130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暨珠江国际贸易论坛开幕式,并前往深圳,向深圳市领导介绍施政报告中关于加强港深合作的内容,特别是“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

  她说,“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的10个行动方向和45个行动项目中,不少都具体说明要与深圳合作推动,她希望率先与深圳市领导交流。

  出品:南都即时

  采写:南都记者 余毅菁 见习记者 翁安琪

编辑:杨格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