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长期国债收益率下行较快,引起了各方关注。2025年1月14日,国新办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直播回顾),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在会上表示,2024年以来,中国经济在波动中回升向好,尤其是2024年9月以来,市场预期和社会信心明显好转,预计可以实现2024年全年5%左右的增长目标。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明确指出,要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经济预期的好转最终一定会反映到国债收益率水平中。
“比如,如果2023年底买进30年期国债,现在把它卖出去,票面利息收入只能不到3%,但是加上价差的投资回报率会接近20%。高额的回报吸引各类资金持续涌入这个市场,改变了供求关系之后又继续推高价格,个别券种的交易量超过了过去的10倍。反过来,2022年底,长期国债收益率曾经在几天内上行了大概20个基点,二级市场价格相应大幅下跌,一些投资国债的银行理财跌破净值,引起了集中赎回,加速了价格下跌,投资人遭受了比较大的损失。2023年硅谷银行事件也是类似的例子。如果长期国债收益率不能准确反映经济基本面,或者供求关系发生较大变化,以30年期国债为例,收益率一旦上行30个BP,二级市场对应的国债价格下跌幅度就会超过5%。再考虑到有一些机构是有资金杠杆的放大效应以及集中赎回所形成的螺旋效应,短期内就会产生更大的损失。”邹澜表示,由于长期国债票面利率是固定的,市场预期利率的变动会造成二级市场交易价格的波动,有时波动还会比较大,所以投资国债并非没有风险。
据介绍,考虑到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的时间还比较短,上世纪90年代以后,没有经历过大的波折,不是所有的投资者、管理者、尤其是社会公众,都熟悉政府债券高投资回报背后隐藏的市场价格风险。因此,人民银行加强了宏观审慎管理,多次提示风险,强化市场监管,并且在一级市场发行较少的时间段,暂停在二级市场买入操作,转而使用其他工具投放流动性,这样能够避免影响投资者的配置需要,加剧供需矛盾和市场波动,目的就是希望市场能够行稳致远。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陈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