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是第26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今年我国主题为“携手防沙止漠 共护绿水青山”。
荒漠化是全球面临的重大生态问题。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受影响人口最多、风沙危害最重的国家。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荒漠化防治工作,将防治荒漠化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加以推进。
2017年和2019年,习近平先后向第六届、第七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致贺信。他在贺信中指出,中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荒漠化防治取得显著成效。库布其沙漠治理为国际社会治理环境生态、落实2030年议程提供了中国经验。面向未来,中国愿同各方一道,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共筑生态文明之基,携手推进全球环境治理保护,为建设美丽清洁的世界作出积极贡献。
△ 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的秦岭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考察秦岭生态保护情况。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国防治荒漠化成效显著。2019年,全国共完成造林706.7万公顷、森林抚育773.3万公顷、种草改良草原314.7万公顷、防沙治沙226万公顷、保护修复湿地9.3万公顷,美丽中国建设稳步推进。
昔日沙窝窝,今日变绿洲。
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强调,要坚持不懈开展退耕还林还草,推进荒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推动黄河流域从过度干预、过度利用向自然修复、休养生息转变,改善流域生态环境质量。
4月,陕西省林业局发布数据,榆林市沙化土地治理率已达93.24%,这意味着毛乌素沙地即将退出陕西版图。
依托退耕还林等工程,陕西按照“全封、远飞、近造”的工作思路,采取人工、飞播、封育相结合,植治、水治、土治相结合等综合措施,相继开展了“三年植绿大行动”“陕西省全面治理荒沙”“林业建设五年大提升”等治沙造林行动。
组织群众修梯田、修坝地、修水库,植树造林防风沙,引水拉沙造良田,在长达300多公里的沙漠地带,修了10条大型水系,将毛乌素沙漠拦腰截断。走出了既为用水,又为治沙,从水利治沙到综合治理的发展之路。
历史经过一千多年,让绿洲变成了沙漠;共产党领导群众奋斗70年,把沙漠变回了绿洲。从“生命禁区”到“塞上绿洲”的逆转,是榆林人民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出的一条因绿而兴的发展道路。
八步沙,是腾格里沙漠南缘甘肃省古浪县最大的风沙口。上世纪八十年代,风沙从这里以每年7.5米的速度吞噬农田村庄,“秋风吹秕田,春风吹死牛”。
1981年,古浪县6位年逾半百的老人,以联户承包的方式,组建集体林场,向风沙宣战。三十余年来,“六老汉”三代人扎根荒漠,治沙造林21.7万亩,管护封沙育林草37.6万亩。
△ 2019年8月21日上午,习近平来到甘肃省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实地了解治沙情况,并与三代治沙人一同挥锹治沙。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听取“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的感人事迹。他强调,我们要实现从富起来到强起来,就要把生态文明建设当作大事来抓,建设美丽中国。当前,生态文明观念日益深入人心,要继续发扬“六老汉”的当代愚公精神,再接再厉,再立新功,久久为功,让绿色的长城坚不可摧。
△ 4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市大兴区旧宫镇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持久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连续八年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身体力行,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
防治荒漠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国际社会携手应对。
2019年7月,习近平在致第七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的贺信中强调,中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荒漠化防治取得显著成效。库布其沙漠治理为国际社会治理环境生态、落实2030年议程提供了中国经验。
30多年来,库布其综合治理区面积910万亩,占库布其沙漠面积的1/3,创造了5000多亿元生态财富,10.2万沙区农牧民受益,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为全球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
2017年9月6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在鄂尔多斯市召开。库布其作为中国防沙治沙的成功实践被写入190多个国家代表共同起草的《鄂尔多斯宣言》,成为全球防治荒漠化典范。“库布其沙漠治理模式”成为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防治荒漠化模式,并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张“绿色名片”。
已越关山,再眺雄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中国防治荒漠化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也必将继续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不断跃上新台阶,为国际社会治理生态环境提供更多中国经验。
监制丨王姗姗 张鸥
制片人丨兴来 吴璇
主编丨宁黎黎
编辑丨陆明明 张亚楠
视觉丨陆明明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