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南方网 > 新闻 > 广东精选

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自贸试验区建设十周年亮出“成绩单”

2023-09-27 18:33 来源:南方网

  南方网讯 9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自贸试验区建设十周年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和交通运输部、海关总署、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自贸试验区建设十周年有关情况。

  商务部:自贸试验区共向全国复制推广302项制度创新成果

  在发布会上,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介绍,建设自贸试验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举措。十年来,商务部会同有关地区和部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支持各自贸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以风险防控为底线,全力推进相关领域改革开放创新,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主要开展了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不断完善自贸试验区布局。2013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分6批设立了上海、广东、辽宁、海南、山东、北京等21个自贸试验区,形成了覆盖东西南北中,统筹沿海、内陆、沿边的改革开放创新格局。

  二是系统推进制度创新。先后报请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28份自贸试验区建设方案及一批含金量较高的政策文件,累计部署3400多项改革试点任务,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自贸试验区政策制度框架体系。

  三是协同推动任务落实。商务部作为自贸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协调推动各地方、各部门较好完成了系列重大改革试点任务。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累计出台支持自贸试验区建设相关文件700余件,支持自贸试验区在重点领域先行探索。

  四是复制推广改革试点经验。截至目前,对自贸试验区探索形成的先进经验,国家层面总结提炼了七批改革试点经验、四批最佳实践案例,共向全国复制推广302项制度创新成果,形成了改革红利共享、开放成果普惠的良好局面。

  盛秋平表示,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部署和实施,凝聚了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理念和共识,激发了各地制度创新的活力和动力,拓展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展示了中国坚持扩大开放的决心和信心。

  “十年来,自贸试验区在贸易、投资、金融、航运、人才等方面对接国际通行规则,推出了一大批基础性、开创性改革开放举措,形成了许多标志性、引领性制度创新成果,培育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站在了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前列,也积极服务了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共建‘一带一路’ 。”盛秋平说。

  数据显示,2022年,21个自贸试验区以不到千分之四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占全国18.1%的外商投资和17.9%的进出口贸易,今年上半年进一步提升到18.4%和18.6%。

  五个率先!我国自贸试验区建设十年来取得了这些创新成果

  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介绍,十年来,自贸试验区取得一系列突破性、引领性的创新成果,其中最突出的,可以概括为“五个率先”:

  一是率先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推动投资管理体制实现历史性变革。2013年,在上海自贸试验区推出我国首张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经过7次修订,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条目由190条压减到了27条,实现制造业条目清零,服务业准入大幅放宽。同时,积极推动实现外商投资管理由审批制到备案制的重大转变。在试点基础上,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纳入了外商投资法,以法律形式将改革成果固定下来。

  二是率先建立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为核心的贸易便利化模式,有力支撑贸易强国建设。商务、海关、财税、外汇等部门协作在上海自贸试验区上线全国首个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目前已联通20多个监管部门,涵盖70多个功能模块,引领带动全国版“单一窗口”建设。自贸试验区还率先试点了货物状态分类监管、取消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等一系列举措,并向全国推广,不断提升贸易监管服务效能。

  三是率先以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为代表推进服务业综合开放,推动各类高端要素自由便捷流动。2021年,在海南推出首张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推动我国服务贸易管理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更好地进行对接。目前,该清单在海南实施良好,成为我国服务业对外开放的一项重要改革,为在更大范围实施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各自贸试验区还积极推动数据、人才等服务要素的流动集聚。

  四是率先实施“证照分离”等政府管理改革,促进营商环境改善和政府职能加速转变。各部门积极支持自贸试验区探索构建优质高效便捷的行政管理体系,在自贸试验区率先实施“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着力解决“准入不准营”问题,促进商事基础制度改革,2021年在全国推行。各自贸试验区还通过“互联网+”方式,不断提升服务效能,创新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加快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

  五是率先探索自由贸易账户,金融开放创新稳步推进。金融管理部门积极支持自贸试验区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促进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率先在自贸试验区创设自由贸易账户,实现本外币一体化、账户内自由兑换,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各自贸试验区还积极开展外资企业外汇资本金意愿结汇、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等金融服务创新,不断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海关总署:助力自贸试验区更高水平、更高能级开放

  海关总署自贸区和特殊区域发展司司长陈振冲表示,海关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着力打造高水平、高能级对外开放平台。国务院先后七批改革试点的经验,一共有162项,海关贡献了62项,占38.3%。十年来,自贸试验区进出口规模不断发展,去年进出口值为7.5万亿元,占外贸的比重由十年前的2.7%增长至去年的17.9%。海关主要做法和成效归纳起来有5方面。

  一是以制度机制规范创新,提升创新举措“含金量”。建立“1个规范+3个规程”的海关监管创新制度体系,形成“两上两下”工作机制,聚焦对标新规则、服务新业态等方面,开展创新工作。

  二是胸怀“国之大者”,服务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各区域所在自贸试验区海关积极开展协同创新。比如北京、天津、石家庄,也就是京津冀海关创新“未经联网核查的进口医疗器械风险防控京津冀协同新模式”,增强医疗器械入境验证有效性,协同提高风险防控水平。

  三是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打造制度型开放高地。积极研究提出在有条件的自贸试验区和自贸港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的11条海关措施,已纳入国务院下发的若干措施,原产地证书微小差错等部分措施海关已下发公告、落地见效。

  四是促进自主创新,推动在“卡脖子”领域实现突破。量身定制国产大飞机“一司两地”(也就是一个公司、两个加工基地)一体化监管模式,保障全球首架C919国产大飞机正式投入商业运营,服务ARJ21国产新支线飞机高效通关。上海洋山特殊综保区二期封关以来,已通关交付国产飞机50多架。

  五是扎实发挥“试验田”作用,助力新业态做优做强。天津海关积极探索飞机融资租赁新模式,助力天津成为继爱尔兰之后全球第二大飞机融资租赁聚集地。杭州海关推出“一船多供”“跨关区直供”等一系列创新,助力舟山港提升至全球第五大加油港。

  下一步,海关将继续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部署,深入推进智慧海关建设,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海关监管制度集成创新,助力自贸试验区更高水平、更高能级开放,当好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国门卫士。

  交通运输部:已有100艘船舶在自贸试验区办理国际船舶登记

  交通运输部水运局负责人易继勇介绍了交通运输部在支持自贸试验区建设采取的措施和成效,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推动航运政策制度开放创新。实现国际海运及辅助业全面对外资开放,加强航运管理制度政策改革创新,下放管理权限,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在相关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开展中资非五星旗国际航行船舶沿海捎带业务。允许外国船舶检验机构对自贸试验区国际登记船舶开展入级检验业务,稳步推进法定检验开放。

  二是创新设立自贸试验区国际船舶登记制度。指导相关自由贸易试验区建立了特殊的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取消了船舶登记主体外资比例限制,优化办理程序,大幅压缩船舶登记办理时间。截至2023年7月,已有100艘船舶、905万载重吨在自贸试验区办理国际船舶登记。

  三是积极发展多式联运“一单制”。深入实施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将116个项目列入创建名单,支持探索创新多式联运“一单制”服务模式。指导相关自贸试验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开展试点示范,形成一批先进案例和制度化成果。

  四是积极支持上海临港新片区建设。推动洋山深水港区小洋山北作业区集装箱码头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优化国际航行船舶保税燃料加注服务,上海港成为国内首个、全球第三个能为国际航行船舶提供保税液化天然气“船到船”加注的港口。2022年,完成保税燃料油供油作业5903艘次,加注液化天然气船舶27艘次。允许符合条件的境外国际集装箱班轮公司非五星旗国际航行船舶试点开展以上海港洋山港区为国际中转港的外贸集装箱沿海捎带业务。

  五是加强改革创新经验总结评估和复制推广。共分五个批次向全国复制推广21项改革措施,不断释放交通运输发展新动能。

  易继勇表示,下一步,交通运输部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化行业管理和服务改革创新,持续高质量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交通运输建设,奋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努力当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

点击图片查看直播回顾

  文案:于艳彬

  设计:曹雅琴

编辑:倪仕轩   责任编辑:于艳彬

扫二维码分享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