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人大代表在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表示,十三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认真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服务国家大局、回应人民期盼,各方面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彰显制度优势
一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法律17件,修改法律22件,作出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10件,还有19件法律案正在审议……
在海南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改革开放重大举措。制定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是将政策部署转化为法律规范的关键步骤。
“营商环境的好坏,法治环境是最为重要的标准之一,直接决定了一地吸引投资的能力,海南自贸港法的出台,正是自贸港建设法治先行、构建优质营商环境的集中体现。”全国人大代表廖虹宇说。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乡村振兴是一篇大文章。乡村振兴促进法的制定出台,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法律保障。
作为一名从事畜牧业已40年的“老农人”,全国人大代表、华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连增告诉记者,自去年6月1日起乡村振兴促进法施行以来,有关部门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粮食安全、种业发展、农业现代化等方面的改革措施,乡村发展的短板有望加快补齐。
倾听人民呼声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
“去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出台了个人信息保护法,及时回应了社会关切。”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陈海仪说。
作为参与过个人信息保护法立法讨论并提出过建议的代表,陈海仪认为,这部法律的出台不仅保护了自然人对于个人信息的尊严、安全和公平使用的合理要求,对于推动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也有着重要意义。
将工业噪声扩展到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噪声,增加对城市轨道交通、机动车“炸街”等噪声扰民行为的管控……将于今年6月5日起施行的噪声污染防治法作出一系列规范。
2021年8月,噪声污染防治法草案曾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的联络站——萍聚工作室征求意见。“这一法律的制定让老百姓感受到法律对人民生活的保护已渗透到了方方面面。”全国人大代表、萍聚工作室党支部书记朱国萍说。
依法履职尽责
“受疫情影响,参加跨地域实地视察存在一定困难,我就多参加线上视察活动,利用电子信息资料、视频连线等方式开展工作。”全国人大代表、石家庄市灵寿县车谷砣村党支部书记陈春芳说。
对于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所营养与健康研究室副主任马福昌来说,去年也是忙碌的一年。
“监督‘一府一委两院’依法履职,是我们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马福昌介绍,去年青海省人民检察院召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会,对全省检察工作征求意见建议,他和多名代表委员从进一步加强法律监督、平等保护市场主体、打造检察工作品牌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去年落地的“双减”政策,让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花园小学校长曹永鸣倍感振奋。“在代表委员们的呼吁和推动下,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让我深切感受到了依法履职尽责对社会发展、教育进步的推动作用。”曹永鸣说。据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