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在第十个“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上,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式发布探月工程四期嫦娥八号任务合作项目遴选结果,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1个国际组织的10个项目入选,其中包括香港科技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合作开展的“月面多功能操作机器人暨移动充电站”项目。
研发中的多功能月面作业机器人将配备双机械臂,可布置和安装仪器、采集月面样品等。
据香港科技大学太空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于宏宇早前介绍,该机器人配备双机械臂,用以布置和安装仪器、采集月面样品等。嫦娥八号探测器着陆后,机器人要把其他探测仪器或传感器拿下来,走到需要布置的位置。
“机械臂要达到很精密的控制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过程中要保证不能碰撞到其他仪器,走到特定位置也要求一定精确度。”于宏宇说,机器人可实时感知月球的地形地貌,规划及优化行走路径,由于要应付月面的极端温度、缺乏卫星导航系统等状态,设计时要克服多项挑战,殊不简单。
对此,研发团队因应月面的低重力和恶劣环境,开发一个相应的软件,保证机器人在操作过程中,可根据当时环境的变化,自主改变姿势和操作功能。
机器人的另一特点是能以移动充电站的形式,为其他月面设备充电。于宏宇表示,整个国际月球科研站里有几个机器人、几个仪器要协同动作,需要一定能源供给。港科大研发的机器人有太阳能电池,可提供无线充电的功能。
据悉,为完成这项国际合作机器人任务,香港特区政府在InnoHK创新香港研发平台下成立香港太空机械人与能源中心,并由香港科技大学联同多所本地和内地大学,包括香港理工大学、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南非国家航天局等,合作进行研发。
南方+记者 陈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