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天然气跨境运输协议到期,且乌方拒绝续签协议,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1月1日起中止通过乌克兰向欧洲输送天然气。“断气”风波引发俄乌新一轮口水战,部分欧盟成员国也对可能出现的能源断供产生担忧。
在德国卢布明拍摄的“北溪-1”天然气管道相关设施。新华社 发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欧盟通过多项制裁措施试图切断与俄罗斯的能源联系,同俄能源“脱钩”。但现实却是,欧盟不仅未能完全摆脱对俄廉价能源的依赖,反而在能源供应领域陷入与美国深度绑定的困境。专家指出,欧盟在能源安全上“受制于人”,将对其工业振兴和经济复苏带来不利影响。
乌“关闸”俄“断供”
俄乌曾在2019年签署为期5年的俄天然气过境乌克兰输往欧洲的协议。该协议将俄罗斯生产的天然气经由乌克兰输送到斯洛伐克、捷克、匈牙利等国。由该管道输送的天然气占俄罗斯对欧输气量的一半左右,约占欧盟国家天然气消费总量的4.5%。
去年12月,协议即将到期之际,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明确表示,俄方因该协议获得巨额利润以支持战争,乌方不会将其延长。同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也表示,“经乌克兰向欧洲转运俄天然气的新合同肯定不会有了”,俄方能够承受这一变化。
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拍摄的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标识。新华社 发
俄乌双方的激烈对抗导致续签协议“告吹”。进入新年,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中止过境乌克兰向欧洲输送天然气。俄乌随即开启新一轮口水战——
乌方将“关闸”视为打击俄罗斯的手段。泽连斯基称,俄气过境乌克兰的数量为零是俄罗斯遭遇的最大失败。
俄方则批评乌克兰中断输气有“政治目的”。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表示,停止供应俄罗斯能源,不仅削弱了欧洲的经济潜力,而且对欧洲国家居民的生活水平产生了最不利的影响。她还表示,美国既是欧洲能源市场重新分配的主要受益者,也是乌克兰危机的主要发起者。停止俄气供应的责任完全在美国、乌克兰以及部分欧洲国家。
欧洲“补气”成本飙涨
俄乌天然气跨境运输协议的终止,引发了人们对位于欧洲内陆的中东欧国家天然气供应的担忧。其中,欧盟成员国斯洛伐克和匈牙利对这条管线尤其依赖,反应也更为强烈。
斯洛伐克总理菲佐此前致信欧盟委员会,强烈批评乌克兰停止向欧洲输送俄管道天然气的决定。菲佐表示,输气服务终止将“对我们所有欧盟成员国产生巨大影响,但不会对俄罗斯产生这样的影响”。他还指出,欧盟国家将因弃用俄气每年为气价和电价多支付600亿—700亿欧元。
菲佐还就输气问题向乌克兰发出“通牒”:“乌克兰要么恢复转运俄罗斯天然气,要么补偿斯洛伐克公共财政因停气遭受的损失。”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研究员贺之杲表示,菲佐的发言代表了部分欧盟东欧成员国对俄气问题的态度。
“以往,东欧国家不仅能获取廉价的俄气,还能将俄气转运至西边的欧洲国家,从而在能源问题上取得话语权。如今俄气供应中断,这些国家不仅需要负担更高的能源成本,还可能因不得不从法德等国家购买海运的液化石油气‘受制于人’,导致本国能源安全更脆弱,因而是难以接受的。”贺之杲说。
在德国卢布明拍摄的“北溪-1”天然气管道相关设施。新华社 发
贺之杲表示,除东欧国家因俄气断供利益受损较严重外,欧盟整体上对该问题有心理预期。目前,欧盟可从多个渠道获得天然气,这包括进口挪威的管道天然气,或者从北美和北非国家进口液化天然气。总体看,这个冬天欧盟的天然气储备能够满足需求。
但他同时指出,从上述渠道购买的天然气价格都高于俄气,这导致欧盟成员国将付出更高的能源成本,进而造成生活成本和生产成本上涨。
天气转冷、天然气储备消耗加快和经由乌克兰输送的俄气断供的消息叠加,引发市场担忧情绪。1月2日,欧洲基准天然气近月期货价格一度上涨4.3%,达到51欧元/兆瓦时,为2023年10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美国趁此机会“要挟”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天然气价格高涨对欧洲经济造成严重破坏,加剧了欧洲经济滞胀甚至衰退的趋势。尽管如此,欧洲仍希望摆脱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
根据欧盟的“脱钩”计划,欧盟提出将在2027年前彻底停止进口俄能源的目标。为此,欧洲推出多项举措。截至2024年12月,欧盟已通过15轮对俄罗斯的制裁措施,关于能源领域的措施涉及对俄罗斯能源实施禁运或限价、对俄能源航运实施限制令、制裁相关企业和人员等。欧盟数据显示,俄罗斯管道天然气在欧盟进口中的份额已从2021年的40%以上降至2023年的约8%。
但是,能源关系难以短期内切断,更难以彻底“脱钩”。尽管不少欧盟国家近年来开始转向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但俄罗斯的管道天然气依然是便利、实惠且能在自然条件不具备时满足需求的基荷能源。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可再生能源占欧盟能源消费总量的24.5%,距2030年的目标数字42.5%远差18个百分点。分析人士指出,可再生能源短期内很难完全替代传统能源,欧盟仍需与俄罗斯维持一定程度的能源合作。数据显示,为了弥补能源供应缺口,欧洲购买了更多的俄罗斯液化天然气(LNG)。去年截至12月中旬,欧洲进口了1650万吨俄罗斯天然气,创下近年来最高纪录。
贺之杲表示,即便欧盟对俄实施多轮能源制裁,但同俄罗斯之间的能源往来仍保持在相当水平上,似乎证明制裁并没有起到很大作用。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2024年11月8日在欧盟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欧盟可能考虑用美国的液化天然气取代俄罗斯的供应。
与此同时,为填补天然气供应缺口,欧盟国家被迫高价向美国和卡塔尔等国购买液化天然气。
在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前,俄罗斯是欧盟最大的单一天然气供应方。而在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液化天然气向欧洲供应量大幅增长,到2024年已连续第三年成为欧洲最大液化天然气供应国。从价格上看,价格昂贵的美国液化天然气对欧洲来说似乎并非最具性价比的选择。不过,美国政府积极推动乃至“胁迫”欧洲购买美国天然气,成为这一变化的主要推动力。
俄乌冲突爆发后一个月,美国总统拜登随即出访欧洲,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达成能源合作协议。拜登当时就直言,清楚排除俄罗斯天然气会让欧盟遭受损失,但这是“道德正确”的做法。而在去年12月,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则表示,欧盟必须购买美国石油和天然气,以弥补美国对欧盟的“巨额贸易赤字”,否则美国将对欧盟加征关税。
分析人士认为,为避免与美国的贸易战,欧盟在能源供应领域将与美国深度绑定,后者或以更高价格出售能源。美国还将借此加强对欧洲能源市场的控制,进一步巩固其在欧洲地缘政治中的影响力。
贺之杲表示,美国液化天然气只能暂时性满足欧洲能源缺口,却无法从长期解决欧洲能源问题。欧盟之所以不得不接受美国提出的出口协议,本质上还是为了在反俄“政治正确”上得到美国支持,甘心受到美国“要挟”。
贺之杲指出,欧盟试图在能源问题上制裁俄罗斯,自己却被能源问题“勒住脖子”。其结果是欧洲的工业振兴和经济复苏将因受制于能源问题变得更加艰难。这导致欧洲“两面承压”:既无法从在俄乌冲突中“站队”援乌的经济重担中脱身,也难以对工业持续不振提出解决之策。
“在能源问题上,欧洲正处于博弈的焦点上。欧盟内部各国就是否应继续同俄能源‘脱钩’,和是否应继续同美国加强能源合作等问题,也存在不同声音。这些内部博弈最终会如何收场仍有待观察。但就目前看,持不同意见的双方都不太可能妥协。”
采写:南方+记者 泠汐
策划:张茵 冯颖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