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部战区海军某潜艇支队,有这样一群战士。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下,用自己的青春守卫祖国的南大门。在“八一”建军节之际,广东省全民国防教育办公室联合省委宣传部、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省军区政治工作局等单位,开展“走边关、登海岛、入哨所”国防教育主题采访活动。日前,记者来到了该支队,聆听战士们的故事。
张兴义和妻子邱玲玲
海岛夫妻:
一样的目标让他们走在一起
在南部战区海军某潜艇支队,有一对同年同月出生的夫妻,他们因共同的报国理想与情怀走在一起,他们用青春热血,守卫祖国的万里海疆。他们,也被战友们称为“最美军人家庭”。
张兴义是辽宁阜新人,1991年8月出生,海军少校军衔;他的妻子邱玲玲也是1991年8月出生,广东潮州人,海军一级上士军衔。“我的爷爷是革命军人,从小我就希望跟长辈一样,成为一名军人。”邱玲玲说。
2016年,张兴义从军校毕业,成为某艇员队的副航通长。在潜艇工作的张兴义与在岸勤部工作的邱玲玲原本没有交集,两人相遇纯属机缘巧合。一次,有播音主持特长的张兴义,被推荐担任单位歌咏比赛的主持人,这就与同是主持人的邱玲玲有了初次见面,在主持活动过程中相互了解,后来自然而然走到了一起。
他俩都是主动选择到艰苦边远地区服役的,聊什么话题都能聊到一起。张兴义在潜艇工作,两人虽然同在一个营区,却聚少离多。微信传心意,海边谈理想,2017年在相恋了一年后,张兴义向邱玲玲求婚。张兴义亲自动手制作了一只“纸戒指”,拿着一束鲜花,向小邱倾诉爱慕之情——后来,两人在支队的临时来队房成立了新家。
2019年张兴义调入机关工作,工作愈加繁忙,两人也一直没有机会回家过年。张兴义要负责组织春晚,邱玲玲便先赶回老家,待张兴义忙完打算回家团聚时,却被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计划。单位转入封闭式管理,两人又开始“异地生活”,春节家庭团聚也随之搁浅。
“每次丈夫出海,是我最牵挂的时候,一出去就音信全无,当收到丈夫凯旋信息的时候,是我最开心的时候。”邱玲玲说。
2020年9月,一个小生命来到了这个家庭。因为张兴义白天要上班工作,张兴义的母亲便一同过来帮忙照顾孩子,单位同事都叫孩子为“小岛民”。2021年,张兴义调任基层主官,虽说家在营区,但回家的次数却越来越少。有一次张兴义海上执行任务时,孩子突发高烧,邱玲玲白天上班,晚上与婆婆照顾孩子,几乎没有休息,几天下来憔悴了一圈,但邱玲玲从来没有怨言。
张兴义虽有愧疚,但邱玲玲在电话中安慰他:“老公,我和孩子你不用担心,现在单位人少事多,不要因为我们分了心,只要你干好就行了,家里有我。”简单朴实的话语,给了张兴义莫大的力量。
不仅小家经营得有声有色,他们在岗位上也表现优异,多次得到部队优秀基层干部、优秀士官嘉奖等表彰奖励。
侯必双在后厨工作28年。
侯必双
侯必双在做饭。
“小岛厨王”:
以灶台为战场 烹饪笔记记了5万多字
时值盛夏,地面气温高达40多摄氏度。南粤某军港,一艘艘潜艇出征归来,战士们精神抖擞走进营房。这时,被誉为“小岛厨王”的侯必双,为战士们准备好了丰盛的美食。熟悉每条艇官兵口味的他,总会想方设法满足大家的口味。
侯必双的战位在小岛的厨房里,虽然不能随艇出海,但在他眼里,保障好官兵上岸的饮食,让大家吃饱吃好,也是在为提升潜艇部队战斗力作贡献。每天,炊事员们早早就操作起来,洗摘切揉,开启一天舌尖上的工作。在这群忙碌的身影中,侯必双格外醒目,因为他挂着一级军士长的领章。侯必双是南部战区海军某潜艇部队饮食保障部炊事班长,他先后荣立三等功3次,获评海军炊事标兵1次、舰队优秀士官人才奖3次、一级技术能手5次、优秀共产党员。大家都亲切地叫他老侯。
19岁那年,侯必双来到老家的人武部,提交了自己的入伍申请书,随后被分配到三亚。侯必双从普通的一名炊事员干起,这一干,就走过了28年。这28年里,老侯从四川渠县干到海南,再到广东,见证着一艘艘潜艇蓝鲸勇闯大洋,曾有年轻的战士问他:“老班长,你不觉得枯燥厌烦吗?”老侯回答:”我喜欢当兵,也喜欢做菜,不然我来这里干什么呢?”
随着在潜艇支队待的时间越长,侯必双越发明白“伙食连着战斗力,吃好才能打得赢”的道理。“战友们出海执行任务,经常几十天闷在潜艇里,身心压力很大。我能做的,就是用美食帮他们尽快调整。”
众口难调。每次开饭时,侯必双都会细心观察官兵们的饮食习惯,记下官兵的“挑菜”行为,他二十八年如一日,钻研出具有潜灶特色的菜式30多种,记下了一本5万余字的烹饪笔记。他总结出很多心得:“看天吃饭”,天冷多炖热乎的汤菜,热天多拌爽口的凉菜;“看活吃饭”,官兵训练量大时,就适当增加肉类品种、加大高能量食品的供应等。
海岛训练加上潮湿的气候,让不少官兵的精神状态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老侯看在眼里,跑去跟军医研究起祛湿开胃的办法。“薏米能祛湿气,生姜多一点,既能除湿又开胃,辣椒酱要炒,但不能多……”老侯认真修改菜谱,帮助官兵们度过潮湿闷热的天气。
晋升为一级军士长之后,老侯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帮带骨干身上,他带出来的一批批专业炊事骨干分到了各个灶,成为“掌勺人”。从不会做饭的“公子哥”,到川湘粤菜样样精通的“小岛厨王”,侯必双用28年的默默坚守,让官兵们“暖胃”更“暖心”。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文生 通讯员 曾主东 图/梁钜聪、龙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