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在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上,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以“中华文明的世界意义与全球价值”为主题发言。他表示,中国式现代化强调的是现代化的多元性,不同文明不仅对现代化的含义理解不同、内容不同,追求方式也不同。“在追求现代化过程中,我们提倡‘文明对话’,文明互学互鉴,共同推进世界的现代化”。
“我们要在‘复兴’的构架中讨论中华文明的世界意义与全球价值,并探讨两个层面的关系:中国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中国文明与世界现代化的关系。”一开场,郑永年便抛出了两个关键问题。
其中,在中国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方面,他认为,中国今天的复兴不是偶然的,而是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今天的复兴是中华文明开放包容与时俱进的产物。也就是说,今天的中华文明具有传统性,更具有现代性”。
发言中,郑永年重点阐释了中华文明与世界现代化的关系。在他看来,因为现代化首先发生在西方,因此人们一直关切西方国家是如何塑造近代以来的世界现代化格局的,而大大忽视了其他文明尤其是中华文明在塑造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
郑永年进一步阐述道,要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性和全球意义,首先要明确,当我们说“中国式现代化”的时候,也表明我们意识到存在着“欧洲式现代化”“美国式现代化”“日本式现代化”。“我们强调的是现代化的多元性,不同文明不仅对现代化的含义理解不同、内容不同,追求方式也不同”。
他说,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要强调只有当一个国家的现代化符合其自身的文明、文化和国情的时候,才会成功,否则就会导致失败。“从经验上看,那些符合本国文明、文化和国情的现代化往往是成功的,而那些照抄照搬其他国家现代化模式的现代化往往是失败的现代化。我们希望所有国家都能找到符合其文明、文化和国情的现代化模式”。
在郑永年看来,我们强调中国式现代化,还表明我们不会像一些西方国家那样向外推行自己模式的现代化,把自己的现代化模式强加到其他国家之上。同时,在追求现代化过程中,我们也提倡“文明对话”,文明互学互鉴,共同推进世界的现代化。
采写:南方+记者 卞德龙
拍摄:南方+记者 黄堃媛
剪辑:南方+记者 杨奇
统筹:李贺 李培 卢轶 吴少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