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
第5届世界媒体峰会、
第6届广州奖暨全球市长论坛、
第20届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
从都国际论坛
……
重磅会议接踵而至
顶尖大咖悉数云集
全球目光再度聚焦广州
广州,与你“顶峰”相见!
你见过什么样的广州?
是人还没醒胃先醒的叹早茶
是街巷闹市中的“靓仔靓女”
还是灯火迷离的珠江夜游
这些我们熟悉的广州
都离不开自然的塑造
在中国,少有城市像广州这样
山、河、海
从北往南依次排开
湖、岛点缀其中
在自然的画布上
城市静卧绵延
山、河、湖、岛
带你从不一样的视角
领略城市风貌
探索广州为什么会成为今天的广州
在城市与自然共生的视野中
读懂广州
读懂中国
系列微纪录片《穗月山河》
解锁广州千年城脉文脉的密码
▼
广州的山要追溯到中国南方最大的山脉——南岭,南岭东西绵延1000多公里,平均海拔达1000米。作为一道天然屏障,它将广袤的土地与中原地区隔开,才有了“岭南”。
南岭的支脉九连山,是现在广东最大的山脉。九连山的支脉白云山、白云山的余脉越秀山,是广州人最熟悉的名山。
1995年7月22日,一块写有“万岁”二字的瓦当在建筑灰土中被发掘,岭南第一个地方政权南越国的宫署遗址重见天日:公元前221年,秦将任嚣建“任嚣城”,公元前203年,赵佗建“南越国”。
这次考古发现官宣了广州将越秀山作为主山,以山为靠、依山建城的历史。
在岁月长河里,山与城的“亲密度”一直在提升。
广州城在建城之初,只有广州大剧院一般大小,从当时的“任嚣城”和“赵佗城”出发,去往白云山南端,大概要走上9公里。
而如今广州已经成为一座超大城市,站在明代城墙遗址上眺望,曾经作为城市北界的越秀山,早已经被包围在城市中央。
白云山也从城外之山、城郊之山,直到现在彻底成了一座“城中山”。
因为山的庇护,让一部分中原文化随着南迁的进程得以保存,在广府地区继续发扬光大。
“永嘉世,九州荒,余广州,平且康”。
这是静置在镇海楼中晋代砖刻上的歌谣铭文,是当时广州安定平和的见证,也是“广州”一词,首次在文物上亮相。
然而山对广州的馈赠不止于此,在漫长的时光中,它们挽留了来自太平洋的季风,于是广州终年多雨;它们阻挡了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于是广州四季如春,也成就了广州“花城”的美誉。
即使在冬季,广州依然繁花似锦,人们还能带上家人、约上朋友一起“行花街”。
广州没有太多高山,
但却在千百年来,
时时刻刻得益于山的塑造。
是山,构建了广州的城市格局;
是山,积淀了广州的历史文化;
是山,造就了广州的迷人烟火。
广州人也如同这些不算高耸峻峭,
但却各有特色的山一样,
朴素的穿着、简易的人字拖,
透露出老广低调务实的本色。
上有青山诗意,
下有人间烟火,
在满目葱郁之间,
在壮阔群山之中,
随时随地,
“走!去行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