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民生主题记者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介绍,在乡镇、社区和村,有超过60万所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日常的预防、保健、康复以及医疗服务。超过500万名基层医务人员工作在基层一线。据统计,现在90%以上的村卫生室都已纳入医保定点范围,极大地方便了老百姓看病、就诊和费用支付。
雷海潮表示,下一步将从强基层、固基础、保基本三个方面,对医疗卫生强基工程进行细化和实化:
“强基层”方面,今年要进一步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现90%以上的县域达到紧密型标准,到2027年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基本实现全覆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就是指在县域范围内把县、乡、村三级的资源和服务联系起来,县医院要发挥好牵头和带动的作用,支持基层。目前部分地区已实现在乡村检查,在县医院集中诊断,结果相互认同,既提升了诊疗服务的质量,也节省了患者的时间。
“固基础”方面,要进一步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三级医院帮扶二级医院,二级医院带动一级、带动基层。上级医院要派驻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人员至乡镇一级,为居民提供长期的有质量保障的医疗服务。进一步加强基层的信息化能力,应用人工智能辅助技术,提升基层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条件。督促指导各地进一步提升和更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备设施水平,优化改善看病就诊的条件。
“保基本”方面,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今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经费要再增加5元,达到人均99元。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提升后,将在优化服务内容、提升服务频次、保障服务质量方面进一步改善。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卢绍聪
设计 曹雅琴
校对 陈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