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欲流之远,必浚其源。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群众路线写在了旗帜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
广东是第一经济大省,城市化推进比较快,商务楼宇、各类园区、商圈市场和互联网行业已成为广东城市化的新标志和亮丽名片。广东省委以战略眼光,高起点谋划城市基层党建,大胆探索创新城市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城市改革发展的正能量充分发挥,群众福祉得到全面提升。
现在,无论是物理空间还是“互联网 ”形式,各级党组织在全省各类新经济体中生根发芽,深入全省2500多栋商务楼宇、8万余家企业商家、上千万“金领”“白领”、524个各类园区的6.9万家非公企业近700万从业人员,以及5000家互联网企业的近200万从业人员中,真正做到了“人在哪里、党员在哪里,党的建设就推进到哪里”。全省6543个社区全部建立党群服务中心,场所、系统、内容、制度、保障实现“五统一”。
与此同时,广东以党建促基层治理,把联系群众,务实解决基层难点、难题当成头等大事。连续3年大抓基层,5000多位第一书记扎根基层,成为基层发展的重要力量;全省2277个贫困村以抓党建促脱贫攻坚;2万多名乡镇干部直联群众,就近服务、解决问题:24.64亿元征地补偿、106.4亿元社保历史欠账、22517亩“三乱”违法用地等问题,十几年的“欠账”全部解决。
全省党员干部带头,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省521万名党员积极行动,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怨,把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标准,增强人民的获得感,让社会经济充满活力。(邓 圩)
贫困村自我造血
人物名片
姓名:张旭军
职务: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县三坑镇安庆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长
“一个村脱贫致富不算富,我希望以一个驻村干部的扎实实践,为脱贫攻坚探探路。”
清远安庆村是典型的清西平原古村落,距离国家级4A景区清新温矿泉只有3公里。2016年4月,张旭军刚到这里时,满眼却是废弃鱼塘里的污水、破败的泥砖房和荒芜的杂草堆,村里还有因病、因残、因学等原因致贫的33户贫困家庭。
缺产业、缺资金、缺带头人,2015年村集体收入才3.5万元。作为广东省旅游局派出定点帮扶的驻村干部,张旭军的任务就是帮助大家通过劳动脱贫致富。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关键,只有产业发展,才能帮助贫困户脱贫,才能带来吃穿、教育、医疗、住房的资金来源,才能激发村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发展民宿和乡村旅游,既可改变村容村貌,又可吸引游客消费。”张旭军的想法和村民产生共鸣。
他请来专家对旅游项目进行规划设计,十几间臭烘烘的猪圈变成了旅游长廊,长廊两边是近300亩的油菜花海和格桑花田,还新修了旅游公厕。
如今的安庆村村容整洁、环境优美,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周末来吃农家菜、住农家屋、享农家乐,外出乡贤也回乡成立旅游专业合作社。来到村子里,总能看到村民们忙碌的身影,贫困户也通过参与务工和分红增加了收入。
“在最美丽的乡村做最有意义的事”,张旭军利用当地推动落实农村综合改革、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的契机,改善村容村貌,提升村民幸福感,把周边村也带动起来。
5年来,广东有一大批干部像张旭军一样,从发达的珠三角到贫困的粤北山区驻村扶贫,前方与后方联手,用心谋划、用情交流、用力扶持,竭尽所能打破区域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本报记者 邓 圩)
问题村华丽转身
人物名片
姓名:陈 湘
职务: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罗阳镇镇长
“农村要发展,不仅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更需要基层干部的责任和情怀。”
两年前,位于惠州博罗县罗阳镇的观背村,环境脏乱差、治安混乱,是在惠州市委组织部挂了号的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
由博罗县司法局选派到观背村任第一书记的陈湘,用两年时间让观背村完成了从“问题村”到“文化村”的华丽转身。“自己带头干,带动村委干,大家一起干。”他这样总结经验。
以往,观背村的村民对村集体财务不了解,怀疑村干部在其中暗箱操作。干部失了威信,想干啥事儿都困难。观背村从公开村集体账务清理入手,解开了干群之间的心结。
听说邻近的东莞和深圳老旧村庄改造成了文化小镇,陈湘带着村委一班人去“偷师”。回来以后决定先修路,一算账发现人工费占了大半,村委决定自己干。由于干群关系改善,村委一号召,村民陆续加入修路队伍,终于修成村里第一条水泥路。
此后,村民主动参与村务的热情水涨船高。现在全村有84个志愿者,村委发个短信,不管是锄草打药还是大扫除,志愿者带着一大群村民就来了。
“村民就是这样,说上千句万句,顶不上让他们实实在在看到变化。”陈湘说。
如今,已经担任罗阳镇镇长的陈湘希望能够带出更多的基层年轻干部,一起坚守岗位,沉下身子潜下心,为群众多做事。
“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2014年开始,广东多批次向全省21个地级市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选派第一书记,成为基层农村发展的及时雨。第一书记给基层农村带来做事的新方法、新思维,带着群众一起干,探索有产业支撑、具有强大造血功能的新农村建设新路子。(本报记者 邓 圩)
流动党员找到家
人物名片
姓名:陈孔坤
职务: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世贸大厦联合党支部书记
“积极发挥党组织在把握企业发展方向、助力企业文化传播、搭建企业与政府沟通桥梁等方面的作用,为大厦内的流动党员找到家。”
说起组建世贸大厦联合党支部,陈孔坤可是吃过不少闭门羹。
当时,他上门拜访大厦内的某外资企业,表示希望能共同建立党组织,一起做好党建工作,引领企业健康发展。没想到,这家企业的老板没听他说完就直接拒绝了。老板直言,党建工作经常需要与党员沟通联系,担心会影响党员员工的工作效率。
由于老板不支持,企业里很多党员都不愿亮明身份,认为这与自身发展没有任何关系;一部分党员还担心老板不高兴,不愿意将组织关系转过来。
这就是党支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实实在在的难题。吃了闭门羹的陈孔坤不愿放弃,又接连几次到该企业拜访,详细与老板说明党组织在把握企业发展方向、助力企业文化传播、搭建企业与政府沟通桥梁等方面的作用。他还邀请了几名联合党支部的党员现身说法,努力用真诚打动不理解党建工作的外企老板。
经过陈孔坤三番五次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外企公司老板的态度终于缓和下来,慢慢理解了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开始积极配合。
“待到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如今,联合党支部从最初的5名党员发展到28名党员,党组织规模不断扩大,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一位民企的党员感慨地说,联合党支部规范了组织生活、凝聚了人心,让大厦内的党员找到了家,干事创业的劲头更足了。(本报记者 罗艾桦)
工地支部干劲足
人物名片
姓名:尹 周
职务:中建五局广东公司国华新都项目建设工地党支部书记
“项目工地的基层党建,做好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战斗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
“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忠诚敬业、公而忘私、执纪严明、关爱群众”……走进中建五局位于广东佛山市南海区国华新都项目建设工地,红彤彤的党旗和热腾腾的话语扑面而来,令人心头一振。
下午上班时间未到,一扇扇贴着“党员宿舍”“青年文明号”的房门就打开了,皮肤黝黑、神采飞扬的年轻人鱼贯而出,安全帽下的脸庞,看上去个顶个的精神。
“85后”小伙尹周身材敦实,圆圆的脸上常挂着憨厚又热情的笑容。“工地是‘流水的营盘流水的兵’,持续激发人员积极性、强化凝聚力的难度大。”在追求业务成长的同时,作为中建五局广东公司国华新都项目建设工地党支部书记的尹周,一直在思考如何让工地上上下下干劲十足。
2014年,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不到两年的尹周,还是中建五局广东公司惠阳星河丹堤项目的一名栋号长,手下管着4名施工员。他翻档案发现4个人都是党员,“何不试试成立一个党小组?”在公司支持下,党小组很快成立,马上给项目管理和生产带来了活力。
2015年底,尹周调入国华新都项目,把项目党小组的做法也移植过来,并把业主、监理、分包单位及务工人员中的党员都组织起来,成立联合党支部。
党支部成立后,将党建工作嵌入到工地日常工作中。开展“管理金点子”征集,获得20余项金点子,解决了多个现场管理问题;成立了以党员为主的攻关小组,先后对多项加固方式进行有效改进,成功申请多项国家专利。
“今年6月30日,公司签了个14亿元的大单。甲方公司来这里考察党建工作后,当即拍板和我们签约”,中建五局广东公司广州分公司党总支书记邢海军说,“坚实的基层党建增强了工地凝聚力和战斗力,强化了管理人员的党性修养,必然锻造出廉洁工程、精品工程。”(本报记者 贺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