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山海同心:万水千山总是情

5年来广东派出党政干部和技术人才超1.2万人次,用“粤语”讲好东西部扶贫协作的“中国故事”

2020-10-13 07:35 来源:南方网 罗丽娟 罗湛贤 林郁鸿 何又华

  山与海的距离,只有放在历史的长卷中,才能看得更加清晰;正如真与善的携手,只有发生在眼前,才体会得更加真切。

  1026个名字,261户人家。2020年的秋天,四川省凉山州喜德鲁基乡乡长翁古阿合终于等到了这份完整的名单——中坝村贫困户脱贫成果表,这也是凉山州最大的整村脱贫名单。

  追随老乡长的目光,打开时空长镜:广东省东西部扶贫协作覆盖广西、四川、云南、贵州4省(区)14个市(州)93个贫困县,从2016年开始,一批又一批来自广东的扶贫队伍奔赴扶贫协作第一线,与1286个贫困村的518万贫困人口并肩战“贫”。

  源于善、敏于行、盛于众。从人才、资金、技术和创新资源的交汇流动,到产业、教育、医疗的全面帮扶,“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三大工程落地开花……用“粤语”讲好东西部协作的“中国故事”,不仅仅是为了一份庄严的承诺,更是为了同一个梦想。这,是山海一心的共鸣,是众志成城的决心!

  不问路遥▶▷

  为了518万人的期盼

  是什么让他们跨越万水千山?在山的那边,有518万贫困人口改变生活、改变命运的期盼。

  四川省凉山州喜德鲁基乡中坝村,是国务院扶贫办挂牌督战的全国88个超千人贫困村之一。

  长期以来,通向外界的“出口”只是一条狭窄的泥路。就算到最近的月华乡,村民也要走一个半小时的山路。

  两年前,佛山驻喜德工作组组长,喜德县委常委、副县长黄礼泉来到这个彝族村庄,和其他驻村干部、当地干部群众一起,加入中坝村脱贫“摘帽”的攻坚任务中。天天泡在村里,这位广东干部已经说得一口“彝族话”;日日跟老乡打交道,脱贫进度已然刻在他脑子里。建生猪扩繁厂、引循环产业园、种有机水稻……项目进来了,资源盘活了。2010年9月,中坝村贫困户每户领到了首次分红:每户900元。

  努力克服“水土不服”,就得千方百计“因地制宜”。这样的改变,也发生在桂黔滇的大地上。

  在贵州毕节,广州扶贫工作组创新性找出一条“扶贫扶智扶技”路子,合力谱写世界500强企业和多个大型国企开“订单班”的精彩故事,改变了一批又一批贫困学子的命运。

  在广西河池东兰县,扶贫组没有被“石头缝里种玉米”的贫瘠难倒,他们在易地扶贫搬迁点打造10个乡镇级扶贫子车间发展服装产业,想办法委托企业“以工代训”,把贫困群众培养成校服生产骨干……

  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

  是什么改变了山与海的距离?在海的这端,有超过1.2万人次参与东西部协作的实践。

  因为有这样的用心,“七星岩”与“甲天下”相遇,好风景成就好前景;

  因为有这样的探索,山里菜“跳到”粤港澳大湾区“碗里来”,山货“爬上”城市的超市货架;

  因为有这样的真情,柳州苗绣才能出深山,十指春风染希望。

  不惧艰险▶▷

  脱贫的“出路”,再难也要筑

  云南昭通,乌蒙山区。

  每逢雨季,印度洋北上的暖湿环流与中国内陆南下的干燥气流,会在距离市区东北140公里之外的盐津县交汇,雨后山路变得泥泞不堪。这让柿子镇新生村村民龚昌银发愁:依靠人驮马背,一个人最多一趟能背100斤竹笋,到收购点至少耗费一个多小时。

  这是盐津县37万亩竹林里,竹笋“下山”的最大难题。但在今年,龚昌银不再愁了。

  “好钢就要用在刀刃上!按1.5米宽、0.1米厚的标准,每公里建设资金只要15万元。”2018年6月,中山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陈文权履新盐津县委常委、副县长,下决心破解竹笋“下山难”问题。2019年,竹林通了水泥路,人背马驮改成了机械运输,一趟能运300—400斤新鲜竹笋,运输效率提高了几十倍。

  既赴深山处,不畏艰险阻。除了有形的水泥路,广东扶贫队伍更是合力搭起了一条无形的“共富路”,让山货出山,让山民变市民,让大山响起机器声,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产链、供应链。

  走进昭通市昭阳区,滇粤产业园内的立时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卫,是东莞电子信息领域第一个来到昭通创业的企业家。2019年,经营了一年之后,他算了笔账,亏损了近1000万元——物流成本高、技能人才稀缺、良品率低等问题都是挑战。

  但沈卫心里还有另外一笔账。“任何地方发展一个新兴产业,都需要时间来沉淀、磨合。”沈卫透露,通过东莞扶贫工作组的介入、帮扶,工人和企业有了稳岗补贴,技术越来越娴熟,物流成本也有所下降。“有了这些可喜的变化,扎根这里的信心越来越足。”

  像立时技术这样走进贫困地区的粤企,截至目前已有1万多家,实际投资额超过3000亿元。截至今年7月,广东与4省区累计共建95个产业园区,建立起了“龙头引领、前店后厂”产业合作机制,推动产业梯度转移与增强“造血”功能深度融合。

  正是有了这些扎根山区的企业,大山的经济建设跑出新的速度,田里的农产品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正是搭起了纵横东西部的产业链,扶贫车间开到了家门口,人力资源培训体系则延伸到了南粤城,要素流动实现了更大范围的流转与循环;

  正是有来自党政、企业、社会的力量,广东在创新推动产业梯度转移、跨区域劳务协作、易地扶贫搬迁等方面,才能创造许多具有示范意义的经验做法。

  不吝大爱▶▷

  拿出沿海经验,带去广东温度

  “您为什么会从事引力研究,为什么会想要探测引力波?”“怎样才能学好物理?”今年6月,当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罗俊站在讲台上时,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第一中学的学生兴奋地抛出一个又一个问题。

  这是凤庆县第一中学迎来的第一位院士。从牛顿讲到爱因斯坦,从引力常数G讲到空间引力波探测。深奥的物理学、天文学概念和公式“变得容易理解了”。

  罗俊此行,是中山大学对口帮扶凤庆县的一场调研。从改变孩子们的教育,到提升乡亲们的医疗服务,在这场民生领域的接力赛里,也有广东11292人次教师、医生等的身影,他们不仅拿出广东方案,更带去广东温度。

  今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上林三县人民医院迎来历史性的一刻——胸痛中心、介入导管室正式启用。高州市人民医院医生张燕峰到岗后,仅4月份就开展了132台造影手术、42台心脏支架介入手术,家门口的医疗技术服务水平升级,给当地群众带来便利。

  而在条件更为艰苦的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珠海市金湾区三灶医院医生管延萍,背着装满药品和医疗设备的背篓,过江渡河,翻山越岭,穿梭于深山峡谷46个村组。“背篓医生”的动人故事至今为当地村民传唱。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这是党中央向历史、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2016年至2020年7月,广东共派出1159人次党政干部,辞海入山,接力奋斗。其间,广东省、市、县、镇四级财政累计投入援助资金168.8亿元,已帮助桂川黔滇4省区71个贫困县脱贫“摘帽”、8663个贫困村出列、379.2万贫困人口脱贫。

  当排头兵、啃硬骨头、做大贡献,这是广东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的责任担当。

  中央要求、当地所需、广东所能,这是广东动员全省各社会力量的根本原则。

  不问路遥、不惧艰险、不吝大爱,这是广东扶贫诠释山海小康梦的火热赤诚。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从两千多年前的《诗经》开始,“小康”就成为中华民族追求美好生活的朴素愿望和社会理想。跨越万水千山,1.2万人次的足迹,印刻在1286个贫困村的脱贫路上——山海与共,同心逐梦!

  南方日报记者 罗丽娟 罗湛贤 林郁鸿 何又华

编辑:陈雨昀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