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从湖北到广佛,“最美逆行者”再出征,赴一线进行核酸采样工作

一个孩子检测后冲我敬了个队礼,那一刻好感动……

2021-05-31 06:52 来源:南方都市报 王道斌 董晓妍 李文 杨丽云

孔佩文

吴掌明

曾萍

吴桂燃

黎诗欣

彭岚

李桂林

卢俊

  5月30日早上9点,接到集合信息,广东省人民医院护士黎诗欣是从家里飞出去的,她没顾上洗脸,更顾不上吃早饭。

  这个时间,孔佩文已经到了医院大楼里,又跟着同事们从楼里跑出来,跑上了即将开往越秀区的车子。

  同事吴掌明,已经在去佛山的路上了,感觉还没穿上防护服,只要戴上N95口罩,就感觉到了熟悉的气息。是那种在武汉奋斗时的气息和配方。

  同样在去往佛山路上的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卢俊,是湖北武汉人。去年,他随广东医疗队支援武汉,从住处到医院的路上会经过他家所在的小区,但他都没法回去。这个“每天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至今流传在南医三院。

  5月30日的清晨,在高速路上,进入社区的路上,从医院开车的路上,这群人有同一个目的地——支援广佛两地大规模核酸检测工作;这群人也有同一个身份——广东援鄂医疗队队员,逆行出征武汉的“最美逆行者”。

  一声令下,火速集结,穿上熟悉的白色防护服,彼时武汉是寒冬,此刻广州已炎夏。

  他们一头扎在不同的大街小巷里。

  “这是我长大的地方,我看着他们每一个人,他们都是我的街坊。”

  “我对广州很有信心,就算是要战,那也是有准备的战斗。我们有信心,可以赢。”

  这是他们的决心,也是他们的底气,从武汉到广佛,抗疫一线的最美逆行者不会缺席。“广佛放心,街坊放心,我们在这里。”

  特写

  广东省人民医院护士孔佩文 武汉抗击病毒、越秀核酸采样,需要支援她立即出发

  咱们广州医疗水平好,我们有信心,可以赢。——孔佩文

  上午9点半,越秀区共和东路18号的核酸检测点。天热起来,100多号人排队。孔佩文来不及朝窗外看。她只顾着喊,“哪里够5个人?哪里有5个人?跟着我,往前走!”“阿叔,把口罩戴好了!”“阿姨,做完了就回去哈,从这走。”

  风扇声、小孩说话声、排队的问询声,孔佩文听不清,她只顾着喊,硬生生把隔着N95口罩外加一个面罩的声音,喊出了扩音器的效果。“这一组,来我这里!“她拖起一个女孩子的手,拉着一串人往里钻,8个医护人员正全副武装。

  半个小时前,孔佩文还在医院,这个广东省人民医院的护士正准备开始一整天的工作。“应急队消息跳出来,需要支援,即刻出发!”她往楼下跑,坐上车就往共和路赶。

  这一切好像有点熟悉。一年前,在湖北武汉,这个95后的姑娘,除夕夜里跟着首批广东省援助湖北医疗队128名队员告别家人,迈进汉口医院的大门,踏上一场归期未卜的征程。这一仗他们以“最美逆行者”的姿态凯旋。

  这一年,她一直在应急队里待命。“在武汉主要都是做救治工作,今天这是我第一次在社区做核酸采样的工作。这就是一个新的开始了。”本来打算做核酸采样。到了现场,看到有同事安排负责采样工作,她便走进了指引分流的队伍里去。“我做好指引,把大家都分好队,做好核对信息的工作,也给大家省时间。”

  五人一队,扫二维码填好资料,确认条形码信息后,再带到指定的位置进行核酸检测。在一个狭长的走道连着几十平米的小房间里,这一连串的工作并不是个轻松活。

  “大概测了上千人了吧?”她心里也没数,只觉得热,没这么热过,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她把腰轻轻靠在房间的一根柱子上,稍作休息。浸湿的短发,被压到面罩底下,在脑后一缕一缕的耷拉着。背微微弓着,举起戴了两层手套的手,给自己象征性地扇了扇风。

  四周的声音又涌上来,汗也跟着涌上来。“我感觉我的心率好像在加快”,一不留神,汗又滴到了眼睛里,“辣疼辣疼的,就是不敢用手碰,只能甩掉了。”

  忽然,检测处的孩子大声一叫,佩文的眼光紧跟着追了过去。“没事,不怕,坚持一下,很快就好!”

  又听同事说要急着找人,“要找哪个孩子,我去!”她转身冲着外面跑,鞋套太大,一不留神,滑了个踉跄。她步子没停,一边跑一边喊话,声音越来越小。

  直到下午1点半,终于到了轮岗吃饭的时间,孔佩文换好衣服,拿起饭盒找个空地坐下。她低了低头,腼腆地笑了笑。下午换她自己做核酸检测,“我下去啦!记得做好消毒!”她挥了挥两层手套的手,在护目面罩、N95口罩和防护帽的夹缝里,露出两只眼睛,又笑了笑。

  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护士黎诗欣 广州姑娘耐心安抚街坊,一整天忘了说多少次同样的话

  淡淡定有钱剩!淡定的街坊,我的家人。 ——黎诗欣

  “阿婆,你别上来,我下去。”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护士黎诗欣套在白色的防护服里。她起身下楼梯,半蹲着身子,让坐在轮椅上的阿婆抬头张嘴。已经是中午12点了,越秀区共和二路11号的核酸检测点上,队伍已经排了一上午,有人走了,有人又来。

  四个护士排成一行,在社区的大榕树底下,挨个给大家做检测,姑娘们不疾不徐。“下一个!阿叔,过来这里。”

  “我们省医的核酸检测应急队,有160多个人,昨天第一波去了佛山,今早我们收到消息赶过来,共和路有12个同事,人一齐跳上车就出发。”昨天上午9点,她刚结束了一个十几个小时的夜班。这一身洁白的防护服,黎诗欣熟悉得很,一年前的大年三十,她和广东援鄂医疗队1月24日从广州起飞,1月25日凌晨抵达武汉。“在武汉主要是救助为主。今天的工作更重要的是解释、安抚,我觉得性质不一样。”这是她第一次扎到社区里,为阿叔阿婆大人孩子们,一个一个做基层核酸检测。“最近有没有打疫苗,有没有做口腔手术?”每一个人坐下来,黎诗欣就问一遍,昨天一整天,这句话她说了多少次,自己也记不清了。“我还是担心,万一有人做了切扁桃体手术,就怕有伤口啊。我做咽拭子的时候,可能会出血,容易造成二次伤害的。”

  生于1991年的她是老广州人,一家三代都是护士。“广州第一例病例出现的时候,我就准备好了。省医核酸检测应急队的160个人,都做好了规范的穿脱防护服、核酸检测、新冠肺炎相关知识的培训,我们有信心,广州也有信心。”“因为我就是广州人。粤语有句俗语,淡淡定有钱剩!并非说赚钱,而是一旦出现疫情,我们想到的就是如何应对。这是广州街坊们的淡然。因为广州人经历了很多,包括非典,他们知道该怎么应对,他们知道该怎么做。”

  “而对于我,这是我长大的地方,我能为他付出我的一份力量,我很自豪。”

  昨早,在开始工作前,她和同事互相在防护服背后画了一颗心。从背影看过去,四个检测口,对上了四条队伍。四颗心连在了一起。

  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护士吴掌明 不仅是省医3位男护士再出征,也是和兄弟医院同行的聚首

  和新冠斗争一年多,我们成长了,对它也更熟悉了,别担心!       ——吴掌明

  撕开核酸采集棒,抬手,伸向市民咽喉部,轻微刮擦,将采集棒的头部剐蹭到试管……周而复始。两天来,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护士吴掌明已经不记得自己重复了多少次类似的机械动作。中间间或一两个孩子拒不配合,他还得扮着各式各样的鬼脸去哄哄。他是两个孩子的爸爸,哪怕是隔着防护服、防护面屏吐舌头,他哄孩子的技能自有一套。

  “这两天,经我手检测的市民应该有500多人,也就是我在佛山为祖庙同福社区的居民做核酸采集时。”5月28日晚,因为佛山抗疫需要,佛山禅城区启动全面核酸检测。吴掌明和省人民医院的105个同事,和中山一院、暨大附一院、南方医院、南医三院等兄弟医院的500多名同行,如同撒豆子般的铺排在了禅城区祖庙街道的各个社区检测点里。第一天,用了一个晚上加一个白天全部做完。第二天,检测点的队伍明显缩短、不紧不慢,待检测的市民都显得那么的平心静气。“我在想,我们的市民真的是全世界最好、最配合工作的市民了,那一刻没有分你我的在同仇敌忾地应对这一波疫情。”同是广东省人民医院核酸采集队队员的CCU护士李杰表示道。

  吴掌明也好,李杰也罢,再加上医院新生儿科ICU的谢国波三个男护士,都有着相似的经历——援鄂,在2020年农历除夕夜第一批赶到武汉驰援武汉抗疫。而在省医的106人支援佛山核酸采集的队员中,有着共同武汉记忆的就有9人。

  “这次来佛山,一个刚上小学的孩子完成检测后冲我敬了个队礼,那一刻好感动、好充实。再累、再热都觉得值得了。有这么懂得感恩的孩子,有这么配合我们工作的市民,我们肯定会胜利。”“还没穿上防护服,只要戴上N95口罩,我就感觉到了熟悉的气息。那种在武汉奋斗时的气息和配方。”吴掌明笑称。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士曾萍 被胡歌“掀盖头”的广州护士,她又出发了

  去年我剃光了头发,今年我有信心留住长发一样能战胜新冠。       ——曾萍

  2020年大年初三,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曾萍驰援武汉一线。因在防护服上写“胡歌老婆”这几个字,她走红网络还被胡歌本人回复了。胡歌说:“你是最美丽的小光头,没有你和战友们的坚守和无私奉献,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健康和幸福生活,期待疫情早日过去,期待早日掀起你的‘盖头’来。这个名字暂时借你一用,之后记得还给我哦”。

  去年从武汉回广州后,她一直在急诊和发热门诊负责核酸采集。广州突发疫情以来,门诊每天的核酸采集量激增,数量是平常的四五倍,主要面向荔湾区等持黄码群众。

  让她感动的是,不少群众特别是老人家,为了减轻医护负担,提前刷新闻做功课了解核酸采集过程,特别是如何更好暴露口咽部方便采集。“有个老阿叔担心自己配合不好影响工作,轮到他时就跟我说‘姑娘你准备好了没有,我嘴巴张大一点,你也快点采’。还有不少病友主动提出希望力所能及地帮助我们。”

  5月30日,她所在的广中医一院,早上10点多紧急外派第一批共60名医护外出核酸采集。她也是其中一员。中午12点半,她称自己正在前往白云区石井街道的大巴上。“虽然不知道任务量有多少,但我们都做好‘不完成任务不收工’的心理准备”。

  去年为了方便工作,曾萍与同事一起剃了头发,如今她已是长发及肩。“因为对国家很有信心,今年我不会再剃头发了。因为我们已经有经验、有防护设备,我会尽最大努力保护好自己,同时我相信医护人员也可以美美地、精神饱满地参加工作。”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护士吴桂燃 看到前面长长的队伍,只知道手不能停下来

  有钟南山院士、德叔等大咖坐镇,相信疫情一定会早日过去!       ——吴桂燃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护士吴桂燃,去年是广州援鄂医护一员。2020年大年初三,她随众多医护人员到达武汉后,才给家中留言,母亲得知情况后,既担心又为她骄傲。回到广州,吴桂燃仍积极参与抗疫工作。5月30日上午10点多,医院接到白云区政府任务,紧急组织两批共120名医护人员,并准备充足物资,分赴白云区石井街8个区域进行核酸采样工作。吴桂燃主动报名,中午12点半,她赶往白云区石井街道庆丰财智广场。下午4点,南都记者见到吴桂燃时,她满头大汗,衣服全被汗水打湿、脸上道道印痕。“今天比较顺利,不过我没留意采集多少核酸,只知道手不能停下来”,吴桂燃说。下午,吴桂燃脱了防护服中场休息时,附近商店店员看到医护衣服都湿了,主动提出开空调让他们进店里凉快舒服些。“因为有采样任务,担心污染店内卫生,所以我们拒绝了。但这份心意让我们很感动。”

  “广州有钟南山院士、德叔两位大咖坐镇,相信疫情一定会早日过去,大家的工作、生活会很快恢复正常。”说完,吴贵燃又投入紧张工作中。昨晚6点多,医护们表示采集量接近1万,目前只完成三分之一。又是一个头顶星星的夜晚。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重症监护科护师彭岚 最快的时候,一小时能采300个样

  一起努力,会过去的! ——彭岚

  穿好白色防护服、戴上面罩,跟队员们一起排队走出体育馆的空调区,来到几十米外的露天采样点,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重症监护科护师彭岚在一个窄桌后坐下,来一位市民,就叫他“啊”张嘴,拿出棉签,左三下、右三下,在咽后壁擦拭取样,再把棉签放进手中的试管中,一折,棉签头落进去……这样的工作,彭岚从5月28日起做了3天,地点也从佛山禅城的村居采样点转战至佛山岭南明珠体育场更大规模的露天采样点。“最快的时候,一小时能采300个样,我们两两合作,速度快。”彭岚说,有时采完样,家长会带着小朋友向采样人员敬礼、鞠躬,这让他觉得很感动。回忆起去年在武汉的情景,彭岚觉得,虽然天气不同,防护服穿起来同样闷热,“但不是特别辛苦,还可以……不管天气寒冷还是酷暑,我们这颗心永远是热的,对我来说没有太大的差别,这就是我们的一个本职工作。”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内科护师卢俊 武汉、广州、佛山,是家也是奔赴使命之地

  希望疫情早日过去,让大家的生活早点正常起来。 ——卢俊

  卢俊是湖北武汉人,去年他随广东医疗队支援武汉。从住处到医院的路上会经过他家所在的小区,但他都没法回去。这个“每天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至今流传在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这次,卢俊又报名来支援佛山采样工作。

  5月30日下午4时30分,卢俊完成了一轮5小时长的采样工作,换下防护服冲了凉,等缓过来了,他淡淡地说。他们一般一个班是三四个小时,这次一下做了5个小时,他自己解释,是因为觉得自己状态还可以,就多坚持一会儿,“能多采一点就多采一点”。他的同事告诉我们,其实是下一批隔离衣还要晚一点到,他们已经在一线采的就想着多坚持一会儿。卢俊一边说话,一边拿手揉自己的右肩,“右手一直举着采样,有点难受、酸疼”。在采样一线时,他和队友时常抓住采样的空隙把冰的矿泉水瓶、冰袋搁在肩膀上,以缓解酸痛。

  回顾在佛山支援的这几天,他觉得核酸采样组织越来越有序,采样速度也快了很多。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师李桂林 从8月宝宝到老人 都特别配合我们

  心理压力是有,但不像去武汉那么大。 ——李桂林

  李桂林是湖北人,去年报名参加了援鄂医疗队支援武汉,这一次,他又报名来支援广佛的核酸采样工作,“我在广州住了八九年了,是有感情的,我在武汉也有经验,就报名了”。

  “心理压力是有,但不像去武汉那么大”,李桂林觉得,这次的采样工作比当时在武汉轻松很多,采样工作虽然任务量不小,但物质保障齐全,大家都对新冠防控有了底,压力没那么大。

  李桂林平时是重症监护室的护士,这次采样要和大量的市民直接打交道,他有许多新的体会,比如,来采样的小朋友很多,有时并不顺利,“昨天有个8个月大的小婴儿,母亲把他放在台面上,嘴一张,一下就看到会咽、采成功了。”后来他还看到一个老人,家属搀扶着慢慢过来,采样人员要起身去外面给他采他也说不用,一定要自己慢慢过来,“我们很感动,市民真的太配合了”。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董晓妍 李文 杨丽云

  摄影/视频:南都记者 何玉帅 赵明 陈灿荣 刘嘉琳 吴泽嘉 叶晓文

  通讯员:郝黎 张蓝溪 靳婷 刘庆钧 赵荟宇 游华玲 李晓姗 王申昆忆

编辑:许萌萌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