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广东:时时牢记嘱托 大步迈向美好明天

2017-10-13 06:52 来源:南方日报 黄颖川 郑佳欣 苏梓威 罗湛贤 李丹 

 

2017年10月13日《南方日报》A02版

  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和欠发达地区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力度,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和农村的扶持力度,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促进城乡区域共同繁荣。

  面向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实干,基本实现现代化要靠实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实干。广东广大干部群众一定能够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解放思想、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生动实践中创造新的更大的业绩。

  东濠涌以及遍布广东各地的绿道,都是美丽中国、永续发展的局部细节。如果方方面面都把这些细节做好,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就能实现。希望广州的同志再接再厉,在过去打下的坚实基础上,在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把城市建设得更宜居。

  ——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东  

  深圳社区邻里节期间,渔民村处处洋溢着热闹欢腾的气氛。图为邻里节开幕式上戏曲表演。南方日报记者 鲁力 摄

  深圳渔民村,渔民村股份公司开发的“幸福万象”楼盘建成了,居民的幸福生活迈上新台阶;

  佛山顺德区北滘镇黄龙村,古榕参天,老人们坐在绿荫下醉心对弈。黄龙村党委书记仇培东表示,2016年村民的人均纯收入达2.3万元,较2012年增长76%;

  广州东濠涌,对栖息地水质要求很高的红尾水鸲在这里现身,引来大量摄影发烧友拍摄。这里水鸟常驻,鱼虾成群,成为老百姓亲子戏水的好去处。

  从黄龙村、渔民村到东濠涌,沿着五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的足迹,南方日报记者看到,广东人民正在大步迈向美好明天。这背后,折射着五年来广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的奋发努力和坚定决心。

  共建共享深入人心

  位于深圳河北侧、与香港隔河相望的渔民村,面积仅有0.25平方公里,却是深圳改革开放30多年的缩影。改革开放之初,这里的人们利用特区政策和毗邻香港的优势大力发展经济,兴办来料加工厂,发展养殖业,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成为国内最早的“万元户村”。渔丰股份公司总经理黄兴炎告诉记者,五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到这里考察,对邓小平1984年到渔民村时的故事听得很认真。“这里是广东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也是改革开放,让我们从小渔村变成大都市。”黄兴炎忘不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让大家对改革转型充满了信心,让渔民村向着小康村的目标加快迈进。

深圳渔民村文化广场。 朱洪波 摄

  让更多的人共享改革成果,这样的理念激励着渔民村的村民。黄兴炎表示,渔丰股份公司创出“统一出租、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的物业管理模式,渔民村的特色就是一个“共”字:共同富裕、共同发展、共同管理。饮水思源,渔丰公司还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建设,坚持十年时间在新疆阿勒泰地区,对5万亩荒漠实施了绿洲工程,为国家的绿色生态环保事业竭尽所能。

  “没有新一轮改革开放,就没有渔民村今天的大发展。”邓国华的父亲邓伟雄是渔民村早期的渔民,五年前,习近平来到渔民村社区,并走进邓国华家中,与大家围坐在一起,拉家常、说变化。

  五年来,渔民村又发生了深刻变化。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渔民村时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加强社区建设的重托,渔民村所在的罗湖区南湖街道办事处以问题为导向,以民生需求为动力,继续开拓创新,2014年,在全市先行先试“社区体制改革”;同时,针对党的建设“虚化”、法治建设“滞后”、民生服务“弱化”等问题,南湖街道加强系统化的改革设计和精细化的实践探索,在社会管理领域引入经济管理领域关于“标准化”的概念,探索形成了“精良党建、精准行政、精密法治、精心服务”为核心的街道治理精细化建设思路的路径和模式。

  村民获得感大大增强

佛山黄龙村全貌。 张由琼 罗斌豪 摄

  在顺德北滘镇黄龙村,过去泥泞的道路全部实现硬底化,随处可见以党建为主题的文化公园,新房幢幢崛地而起。

  五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走村入户,与贫困户促膝长谈。五年来,黄龙村人牢记总书记嘱托,在不断努力中用双手创造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容环境改善了,经济发展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2.3万元,较2012年增长76%;2016年人均分红5000多元,较2012年增长40%。

  虽然坐落在顺德北滘这个发达的千亿工业大镇,但黄龙村发展长期滞后。2001年,黄龙村被认定为全区20个“经济发展较慢村”之一,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农村人均收入、股份分红远低于全区平均水平。不仅如此,村容村貌不佳、基础配套不足、公共服务滞后、生态污染严重、人居环境较差、基层矛盾突出等问题,都困扰着黄龙村发展。

  张锡尧曾经是这条后进村贫困户的典型。2012年,张锡尧因疾致贫,一家只能靠低保维持生计。五年前,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张锡尧,昏暗的平房内,总书记细心观察到屋顶残留的水渍,还关切询问是否漏水。

  “总书记视察时多次询问农村建设情况,关心村民收入。我们按照总书记的嘱托,坚定发展目标,五年来不懈努力,黄龙村由乱到治,转变成为党委领导有力,党组织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基层和谐稳定的发展典范村。”黄龙村党委书记仇培东说起近几年村里的变化颇为感触。

  “我们围绕北滘镇的产业发展规划,制定精准定位发展路径,从农业提升到工业引进,再通过推动村集体资产、物业到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平台公开交易,让资产价值得到大幅提升。”仇培东介绍说,“近年黄龙村的吸引力越来越强,外来常住人口明显增多,一些本地户籍人口也因为村里环境改善,选择从城区回迁本村居住,从而激发了黄龙的发展新活力。”仇培东告诉记者,五年来,黄龙村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曾经的贫困户张锡尧通过宅基地置换,搬进了一幢崭新的两层半小洋房,通过大病医保政策,张锡尧夫妇每月均可得到医疗补助,两个孩子已有稳定工作,家庭实现脱贫。

  傍晚,夕阳的余晖洒在张锡尧新房旁边的三丰河畔,金光闪闪。五年前这里是村里一片杂乱的菜地,如今已被改造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园,成为村民饭后休闲的好去处。

  村里的老人昌叔说,“这几年村里的道路全部硬底化了,公园改造升级成村里的党建文化主题公园,村环境好了,经济上去了,村民生活质量大大改善,大家都乐呵呵!”

  人居环境再提升

经过生态恢复的东濠涌环境优美。 梁文祥 摄

  前不久,一只全身深蓝色羽毛,有着艳红色尾羽的红尾水鸲经常出现在广州东濠涌近北园酒家河段,吸引了不少摄影爱好者专门来围观拍摄。

  红尾水鸲栖息东濠涌的消息不胫而走,不仅引起广州市民热议,更登上了各大新闻媒体版面。红尾水鸲的出现,意味着东濠涌已从一条臭水沟彻底实现华丽变身。

  良好生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环。五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东濠涌视察,与民众亲切互动,并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把城市建设得更宜居”的殷殷嘱托。

  五年来,广州始终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牢记流淌过城市大街小巷的河涌不仅关乎市容市貌,更关乎着居民的日常生活,生态文明需与经济一同建设发展。

  广州市越秀区建设水务局局长刘毅表示,目前东濠涌水质达到4类以上标准,水质优化带动了生态的恢复,鸟群、鱼群品种增多,河涌中也有了虾的踪迹,东华西路以北水生植物久生不衰。刘毅特别提到红尾水鸲,“这是一种鸫科水鸲属的小型鸟类,多活动于山溪、河谷的岩石间或者建筑物四周,对栖息地的水质要求很高,以前在市区几乎没出现过”。

  “总书记惦记着我们民众的人居环境,我们也要自发参与到护河、爱河的整治中。”如今,74岁的吴育嫦每个周末都要与志愿者伙伴结伴做东濠涌协管志愿者,“我们8人一小组在东濠涌附近巡视,劝导不良行为。”吴育嫦笑说,“我们这是对东濠涌河水的回报,也是对自己生活的环境更在意。”

  2017年5月,广州公布最新版的河长名单,全市落实市、区、镇街、村居四级河长2892名。广州还提出,今年底,广州将全面消除住建部挂牌督办的35条河涌黑臭,到2019年底,基本消除全市黑臭河涌。

  作为东濠涌志愿服务队最“资深”的队员,今年是吴育嫦在东濠涌志愿服务的第七个年头,而她在东濠涌边生活已经超过40年。让吴育嫦感到更加欣慰的是,这些年来改变的不仅是东濠涌和在东濠涌边的生活,更是居民开始保护环境的意识。“现在不仅河涌这边干净了,连旁边的社区小巷里面也整洁了很多,我都很少看到乱扔垃圾的情况了。”吴育嫦说。

  ■南粤新实践

  决胜冲刺全面小康 奋勇争先走在前列

  惠州龙门县蓝田瑶族乡上东村,村民杨金发望着生机盎然的茶园,期待着能有个好收成。今年,他种下了80亩龙井茶,贷款5万元入股瑶东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脱贫奔小康的干劲十足。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里程碑。五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要求广东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在这场决胜冲刺中,广东正努力以高标准走在前列:2016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近8万亿元,增长7.5%,全省民生类支出9028.51亿元,占全部支出的67.3%,超过2/3,比2015年增加549亿元。此外,2013年至2016年,我省共有147.96万人实现稳定脱贫;粤东西北地区加快振兴发展,区域发展更趋协调,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2015年底,广东“县县通高速”的任务全面完成,全省67个县全部通上了高速公路。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不负殷殷期望,广东正在踏着坚定的步伐,带领全省人民阔步行进在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上。

  战鼓擂响催征人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这一充满深情、质朴真诚的话语,昭示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追求,深深地打动和温暖了13亿多中国人的心。

  2012年12月7日—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东考察,宣示将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的坚定决心,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团结奋斗。

  “我们既要有坚定的信心和决心,也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紧迫感,要把目标要求细化为一项一项的工作举措,落实到一个一个的具体工作中,争取每一年都有新进展、新成效。”2013年1月,在广东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上,省委书记胡春华强调,要以实干开创未来,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紧迫感,坚持加快结构调整,多种方式推动转型升级;要推动珠三角地区优化发展、粤东西北地区加快发展,形成区域协调发展的格局;要让广东的民生工作每年都有看得见的进步,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使民生保障水平得到扎实的提高。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

  肩负总书记的嘱托和期待,作为我国改革开放排头兵、第一经济大省的广东如何积极作为?

  战鼓擂响催征人。2015年11月,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在广州开幕,审议通过《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进一步动员全省干部群众扎实工作、锐意改革,不断增创广东发展新优势。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核心在于“全面”,更重要且更难做到的也是“全面”。面对挑战,广东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和指导发展,采取更加有力措施补齐短板:

  ——补齐粤东西北地区发展的短板,继续扭住“三大抓手”,把交通基础设施的先导作用、产业建设的支撑作用、城市建设的承载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加大珠三角对口帮扶粤东西北地区的力度,推动粤东西北地区发展实现新突破;

  ——补齐民生社会事业发展的短板,着力保障基本民生,切实保障底线民生,扎实办好民生实事,使民生社会事业发展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

  ……

  面向未来,广东目标清晰。《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力争提前实现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突出了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转方式与调结构取得重大进展、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户籍人口城镇化加快推进、迈进创新型省份行列等目标要求,把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就业、教育、文化、社保、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率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全面完成扶贫开发任务摆在重要位置,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

  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在广州大剧院附近,市民在树下闲坐聊天,悠然感受着难得的清幽。 罗斌豪 摄 

  五年来,在南粤大地上,广东上下凝神聚力,只争朝夕,奋勇进发,齐心协力,共建全面小康。

  ——粤东西北振兴发展,广东交出一份破解区域协调发展难题的答卷。

  最富在广东,最穷也在广东。广东的区域发展不协调,正是全国的缩影。广东已从“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转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决胜阶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核心在于“全面”,难点和关键就在粤东西北。2013年,广东明确提出“三大抓手 对口帮扶两条底线”的思路,吹响了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号角。经过几年不懈努力,珠三角与粤东西北的互动渐入佳境。

  五年来,从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提出要推动珠三角优化发展,到省委、省政府决定举全省之力推动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再到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地区一体化发展,通过高度重视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和产业链对接,广东实现了促进经济跨区域融合发展,推动粤东西北地区经济振兴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生态持续优化、民生明显改善,稳步迈向全面小康。

  五年来,省委、省政府将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快速交通运输体系作为改善粤东西北地区发展区位条件的一大抓手。到2015年底,广东“县县通高速”任务全面完成,全省67个县全部通上了高速公路。至2016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7673公里,稳居全国第一,其中五年来新增里程2624公里,大部分位于粤东西北地区。

  产业共建的推进,更激发起粤东西北加快发展、迈向全面小康的强大动能。仅2016年,省产业转移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便增长约15%,在粤东西北地区占比达28%。从一马当先到你追我赶,昔日欠发达的粤东西北地区,已经和内生动力愈发强劲的珠三角一起,共同成为广东经济发力的“双引擎”。

  ——坚持民生优先,广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全面小康,民生为先。广东牢记习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准确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全面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覆盖面,不断增进人民福祉,让百姓有了更多的“获得感”。

  五年来,在南粤大地上,一张保基本、兜底线、广覆盖的民生保障网不断织密织牢。“提高底线民生保障水平”连续几年被置于广东“十件民生实事”之首,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残疾人保障、孤儿保障等标准不断提高,医疗救助政策实现突破,保障性住房持续建设……广东着力建机制、补短板、兜底线,持续加大财政民生投入,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

  办好民生实事,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城镇新增就业五年累计794万人。民生保障投入大幅增长,城乡低保、农村特困供养等多项底线民生保障水平跃居全国前列。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广东努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征程上走在前列。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五年来,广东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广东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先后如期高质量完成对20.9万贫困户、90.6万贫困人口、2571个相对贫困村和21个扶贫开发重点帮扶县的帮扶任务。

  在南粤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蓝图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发展的红利不断释放,带给群众实实在在“获得感”。

  奋力书写新的精彩答卷

广州CBD灯火璀璨,活力十足。  张由琼  摄

  在广东奋力决胜全面小康、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这是广东改革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广东发展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

  决胜之战,方显使命担当。广东已经发展到了“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决胜阶段。

  “努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走在前列,是我们总的奋斗目标。”5月底,广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广东已经实现从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必须以更高的目标动员和引领全省干部群众,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奋勇争先。

  ——要让人民群众更加安居乐业。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拓宽居民增收渠道,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重点群体差别化收入分配激励政策,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缩小收入差距。

  ——要让人人享有更高水平的公共服务。制定实施公共服务提升行动计划,推进健康广东建设,重点建设县级综合性医院,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有效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实行最严格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打造全国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一户多策、一人一策精准帮扶,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统筹推进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把贫困村建成新农村示范村。

  ……

  建成全面小康,快马奋蹄。

  2017年8月,全省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工作会议召开,要求把新农村建设摆上全省各级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我省2277个贫困村创建新农村示范村将分为两个阶段分步推进,实现贫困村由后队变前队,再用5年时间提升,彻底解决贫困村发展滞后问题。

  8月下旬,省委、省政府在汕尾召开粤东西北协调发展暨产业共建工作现场会,检查粤东西北发展情况,交流产业共建经验。会议强调,要找准粤东西北协调发展、产业共建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集中力量抓好推进强市放权、基础设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农村建设、产业共建、民生保障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工作。

  从珠三角到粤东西北,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场景记录着广东凝神聚力奔小康的奋发实践。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广东将继续牢记习总书记嘱托,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为统领,努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走在前列,书写新的精彩答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南方日报记者 黄颖川 郑佳欣 苏梓威 罗湛贤 李丹 统筹 戎明昌 周志坤

编辑:郭昊奇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