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赵杨:团队作战,打造现象级节目

2017-02-17 14:03 来源:南方网 赵杨

赵杨在打造南方“主流网红”座谈会现场。

我是南方日报时政新闻部的记者赵杨。今天非常荣幸,能汇报一下几个月来的工作心得。

先给大家看一个小视频。

 

今年1月初,由省纪委宣传部和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联合推出,由赵杨工作室制作的、广东首款反腐题材脱口秀移动端视频节目——《武松来了》第2集的片头。

《武松来了》的定位是创新廉洁教育模式,以案说纪,每集5分钟。目前,第一季已经推出了4集节目,分别聚焦到个别官员迷信的问题、子女教育问题、家风建设问题、收送红包问题,宣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的相关要求,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加强廉洁教育与正面引导。

截至目前,4集节目全网点击量已经过亿,成为现象级节目。其中,节目在腾讯视频的点击量超过1700万;在秒拍视频的点击量超过900万。节目在网上引发广泛关注,还引发了网友对家庭建设问题的大讨论,起到了廉洁教育的目的。年前,这款节目已获省委宣传部阅评表扬。

实事求是地说,这款节目之所以能诞生、能火,关键在于“南方名记培育工程”。我有几点感受:

一、既要做“纸红”,更要做“网红”

近年来,南方日报一直在狠抓全媒体转型,尤其是媒体人员全媒体素质的转型。集团对“名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做“纸红”,更要做主流“网红”。

在成为“南方名记”之前,7年来我主要负责省纪委、省委政法委、省检察院的新闻报道,7次获了中国新闻奖和广东新闻奖。可以说已有业务单元已经轻车熟路了。

但自从成为名记后,压力大了很多。

我的压力就是,一边干一边思考,我能当得起这个“南方名记”的称号吗?能对得起南方报业这几十年来的声誉吗?能禁得起时代对党的新闻工作者提出的挑战吗?

回答对自己的拷问,我思考的结果是,立足自身工作,做好3+2的业务定位。

所谓“3”,指的是回归新闻业务本身,写就一批高质量、有专业水准的新闻报道。一是“顶天”:围绕纪检监察、政法机关这些线条中心业务,开展主旋律营销,在众声喧哗之中,提供权威的声音和有深度、有到达率的宣传报道;二是“立地”:做好建设性的舆论监督和深度调查报道,推动社会进步;三是“观察”:做好国际新闻的分析报道,这是我个人的专业喜好,我是学习国际关系专业的,之前多次带队采访过香格里拉对话会、G20峰会等重大国际会议。

所谓“2”,指的是重点打造两大新媒体产品。一是做强省纪委官方微信公众号“南粤清风”;二是顺应新媒体时代要求,做好移动短视频节目,打造主流爆款产品。

“南粤清风”微信公众号截图。

这里需要介绍一下的是“南粤清风”。2015年,为了配合省纪委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宣传工作,南方日报和省纪委合办了省纪委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南粤清风”,在集团和部门领导的支持下,由我具体牵头运营这个项目,牵头建立起了南方日报、南方网、南粤清风网、南方+、南粤清风微信公众号与省纪委全面对接的机制。该号从2015年12月1日正式启动以来,至今粉丝数已经超过45万。


二、由“单打独斗”变成“团队作战”

从业7年来,我主要负责省纪委、省委政法委、省检察院的新闻报道。随着对线条的经营越来越深,选题范围也就越来越大,加上一些团队建设、行政类工作,深感分身乏术。

去年6月,南方+客户端和我对接,提出可以由我领衔搞一个以案说纪的节目,也就是这个《武松来了》的前身。但是,精力真的不够,没有时间去写稿、录制,也没有制作团队。当时,我们抽空生产出了2期节目,但我一直不满意,所以就没播出。

就在这个节目面临流产的时候,“南方名记培育工程”来了,提出可以跨媒体、跨部门地组建自己的工作室,支持记者成为“主流网红”。这个时候,我的信心又重新振作,参加了评选,成为了南方名记。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的节目,重打锣鼓另开张。

为做好这档节目,我在南方日报、南方网、南方+客户端,寻找合作伙伴,最终组建了一个包括编导、创意、摄制、动画制作、运营在内的工作室。很多人都说,这个工作室已经集合了南方日报、南方网、南方+最强的视频制作阵容。

可以说,没有这样的机制和这样的团队,就不可能生产出《武松来了》这个爆款。

我还想介绍一下,以产品为中心,赵杨名记工作室的团队并不止一个。为做好舆论监督和调查报道,在报社和部门领导的支持下,我牵头组建了包括南方日报时政新闻部、机动记者部,南方农村报记者6名记者在内的团队,这个团队还包括了同样被选为南方名记的汤凯锋、张由琼。为了做好“南粤清风”微信公众号,我也组建了一个专门的团队。

三个团队目前同时运作。我已经从动态的跑线工作中解放出来,重点带团队、做项目、做重大选题报道。

三、激励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

我认为,一个创新项目能否走得远,一是能否建立盈利模式;二是能否聚集一批有专业素养的人才;三是能否建立激励机制和成本约束机制。我和团队成员们也一直坚持这个方向。

《武松来了》视频截图。

这一点,我在《武松来了》这档节目中感受颇深。第一季4集短视频获得30万元赞助,随着节目火爆,今日头条等媒体已经来谈合作和分利模式。报社经营公司已经派出一位资深业务员加入我们的团队,相信节目的效益会越来越好。

集团设定的激励机制,让我们前进得更有动力。就移动端视频节目来说,我们已经建立起制作经费+质量激励的考核模式。根据节目的网络点击量、社会影响力,对生产团队进行奖励。这有助于强化团队的成本意识和创新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

接下来,我和团队会坚持高标准要求,坚持正确导向、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创新节目形式、拓展收益渠道,撸起袖子加油干。希望大家多为我们指方向、提要求、给支持。谢谢大家!

编辑:曾剑峰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