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韶关:激活“红三角” 打造华南红色教育高地

2021-06-04 07:24 来源:南方杂志 张亮

  韶关,是一片红色革命热土,是近现代中国寻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见证地之一,与江西赣州、湖南郴州并称为“红三角”。

  作为激活“红三角”,打造华南红色教育高地的重要举措,5月17日,由韶关市委宣传部牵头,湖南郴州市委宣传部、江西赣州市委宣传部共同举办的“行走红三角 奋进小康路”主题采访活动在韶关广东南岭干部学院启动。多家中央媒体以及粤湘赣三地的十余家省市主要媒体等齐聚韶关,开启行程一千余公里的主题采访活动。

  让红色教育高地火起来

  《南方》杂志记者现场了解到,参加本次采访行的新闻媒体有新华网、光明日报、中新社、香港商报等中央和港澳媒体,南方日报、《南方》杂志、广东广播电视台、羊城晚报、湖南日报、红网、大江网等广东、湖南、江西省级主要媒体,以及韶关、赣州、郴州三地的市级媒体。

  在此次活动启动仪式所在的红色教育基地—广东南岭干部学院,数十名记者一到这里,就被该学院依山傍水、风景如画、交通便利的一流办学环境所吸引。“我们充分利用韶关丰富的红色资源优势,开展红色教育培训,努力打造广东省红色教育高地。”中共韶关市委党校副校长杨斌告诉《南方》杂志记者,学院可同时容纳550人住宿、600人用餐、2000人上课。目前,已开发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粤北省委旧址、南雄梅关古道、仁化双峰寨等20多个现场教学点,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形成了“红色为主、绿色为辅,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干部教育培训课程体系。

  在韶关,采访团一行先后走访了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坪石)、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广东核工业教育基地、梅关古道等地。

  “1940年,国立中山大学法学院设在武阳司村,李达、王亚南等著名学者任教于此,中国《资本论》第一课在此开讲。”在乐昌市坪石镇武阳司村,讲解员绘声绘色地讲起院校师生在流离中坚持学术理想,在动荡岁月里坚持抗日救亡的故事。

  依托这片极具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的遗址,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坪石)项目建设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开展。据了解,目前项目建设已基本成型,各纪念地项目正按工程建设程序有序推进,计划两到三年完成。这里将成为众多游客缅怀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研学基地所蕴藏的社会价值在持续发酵和释放,华南教育精神在新时期迸发出鲜活的时代生命力。

  采访团随后走进了翁源县坝仔镇下庄村的广东核工业教育基地。“这里建成了中国第一条简法铀水冶生产线,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提供三分之二强核燃料,并为原子弹成功爆炸赢得了宝贵时间。” 讲解员向记者们介绍,该基地于今年1月竣工布展,展区包括下庄希望铀矿陈列馆、专家楼、供应楼、土法炼铀生产线遗址和希望矿床6号功勋坑道,是一个集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核工业地质科普、红色文化旅游为一体的教育基地。

  打造一批高质量红色旅游路线

  韶关红色历史悠久,红色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立足丰富的红色资源,韶关建设了一批红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将各地红色景观进行整合,打造了一批高品质旅游路线,为韶关文化旅游产业升级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韶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启宇接受《南方》杂志记者采访时表示,韶关、郴州、赣州山水相连、人缘相亲、习俗相近、经济相通、文化相融,又同为革命老区,有着丰富的红色革命资源,都在党的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素有“红三角”的美誉。三地共同举办此次活动,通过媒体联动采访,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充分展现“红三角”传承红色基因,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革命老区加快发展,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成就。突出讲好革命老区全面小康、振兴发展的精彩故事,为促进“红三角”交流合作,助推区域高质量发展摇旗呐喊、鼓劲加油,并提供强大的精神文化支撑。

  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位于仁化县城口镇锦江河畔,是广东省内唯一一个以纪念红军长征为主题的纪念馆。采访当天,虽然下着大雨,但记者见到馆外还是有不少游客排着队等候入馆参观学习,滂沱大雨并没有阻碍大家对红军长征精神的向往。

  “2019年10月开馆至今,纪念馆已接待了超过23万人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我们已接待400多个团队,超5万人次进馆开展学习教育活动,日均超过1000人次。”讲解员向记者介绍,纪念馆主题陈列红军长征粤北突围遗址遗迹,汇集了红军长征过境粤北的战斗历程,把声、光、电、VR等现代新科技手段和油画、雕塑等艺术表现手段有效融合在一起,栩栩如生地展现了中央红军长征粤北突围、留守红军和游击队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的光辉历史和粤北红色文化历史。

  《郴州日报》记者郑翔表示:“这次主题采访活动其实也是一次很好的党史学习教育,让我们记者再次深刻感悟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深入理解了党史学习教育的科学内涵和核心要义,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在新的长征路上做好宣传报道工作的决心和信心。”

  为“红三角”振兴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和广东南岭干部学院的建成投用,对韶关宣传推广红色旅游资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城口镇积极融入大丹霞旅游经济圈,以红色革命遗址为基础,以红色文化产业为主导,构建起集红色产业、生态温泉、生态农业体验于一体的特色小镇产业生态圈,带动红色演艺创意、农业观光以及生态农庄休闲旅游资源开发,促进了商贸业、服务业、生态农业及民生事业快速发展。

  南雄市灵潭村是红色革命老区村,留有红色遗址鸳鸯围—南雄农民大暴动的策源地。近年来,随着“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的推进,红色元素遍布该村每一个角落。同时,灵潭村以打造“生态旅游村和宜居历史文化名村”“中国最美乡村”为契机,把自身打造成红色教育基地与乡村休闲度假相结合的红色旅游精品村。“今年五一假期游客人数突破了1万人次,村内的民宿一房难求。”灵潭村党总支书记黄建忠说道。

  完成在韶关的走访之后,采访团又深入赣州市,先后参观了上犹县南湖阳明国际垂钓基地、崇义县上堡梯田景区、上堡乡万长山茶场茶旅项目等,探访文旅产业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经验做法。

  《南方日报》记者叶志强表示,通过一周的采访,自己感受到了红三角地区红色历史的深厚底蕴,以及经济的迅猛发展,看到了红三角地区巨大的发展潜力。“广东企业格力项目落户赣州南康,也将促进南康家居产业链的完整构建。这些都为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他说。

  “行走红三角 奋进小康路”最后一站是湖南省郴州市,这里是湘南起义策源地、红军长征突破第二道封锁线主战场和“半条被子的故事”发生地。近年来,沙洲村充分挖掘“半条被子”红色资源,建起了红色旅游综合景区,“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红军广场以及沙洲田园综合体等文旅景点和项目相继建成。记者在景区见到,游客中心门前停满了来自各地的旅游大巴。“半条被子的故事”主人公徐解秀的曾孙、沙洲村党支部书记朱向群对记者表示,专题陈列馆自2017年10月起免费对社会开放,截至目前,共接待游客超过300万人次。

  5月22日,“行走红三角 奋进小康路”主题采访活动圆满结束,但韶关激活“红三角”打造华南红色教育高地仍在持续发力。如今,韶关市正以广东南岭干部学院和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建成投用为契机,借助“红三角”资源优势,立足韶关、服务(粤湘赣)三省、面向全国,将“红三角”红色资源串珠成链,打造华南红色教育高地,在广东“万里红道”建设中贡献韶关力量,让红色基因持续为党员干部壮骨补钙,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南粤大地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

◎《南方》杂志记者/张亮 通讯员/沈明礼 蔡仁银 发自韶关

◎本文责编/刘龙飞

 

编辑:杨格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