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木棉花开时,希望可以摘下口罩——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一线医护心声

2021-02-23 06:54 来源:南方杂志 石静莹

  常态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下,一线医护人员顶着压力英勇奋战,默默守护着群众的健康。面对即将到来的农历新年,他们一刻没有松懈,所有人都有着一个共同的愿望——疫情早日结束

  ◎《南方》杂志记者/石静莹 通讯员/张阳 伍晓丹 发自广州

  ◎本文责编/张蓓蕾

  忙碌的门诊结束后,血液科教授刘加军拿出手机,为白血病患者线上开药,免除他们往返医院的辛苦。

  从凌晨4点到下午4点,连轴转了12个小时的核酸检测护士长王灿灿,仍旧满脸笑容地回答着一位老人关于手机挂号的疑问。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教授陈新接待了一位发烧、疑似肺炎的病人,核酸检测阴性,X光显示无异常,但普通X光片容易漏诊,谨慎起见,他还是指引患者做了CT,最终确诊是普通肺炎,并及时对症下药。

  晚上12点,在忙碌了一天之后,检验科主任段朝晖统计上报当天的核酸检测结果。一年多的时间里,他每天都要完成这项工作后,基本上是一点钟之后才能安心地休息。

  常态化疫情防控下,一线医护人员顶着压力英勇奋战,默默守护着群众的健康。面对即将到来的农历新年,他们一刻没有松懈,所有人都有着一个共同的愿望——疫情早日结束。

  陈新:“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多救几个人。”

  “今天上午的门诊,有4个病人确诊普通肺炎。”作为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负责人,陈新教授有着丰富的经验,冬季本就是呼吸道疾病高发时期,他坚持必须有呼吸科的医生在发热门诊进行筛查。

  扫描行程二维码、填写流调表格、进行核酸检测,这是发热门诊和住院部收治病人之前必须要做的工作,甚至陪护人员都必须经过科学的检测。

  “前段时间,有一位发热病人检测核酸是阴性。但是因为二维码显示他来自加拿大,虽然已经过了14天的隔离期,我们还是觉得有必要进行更完善的检测,排除新冠肺炎。”在陈新看来,大数据在流行病学调查中的应用,让防控工作更加科学。这是对医护人员和患者的保护,有效地提升了工作效率。

  作为2003年支援过北京小汤山抗击“非典”的呼吸科老兵,陈新在去年1月曾主动请缨前往湖北支援,但因为呼吸科离不开他的统筹和指导,多次申请却没能获批。

  “我有4名研究生去驰援,他们表现得很出色,我以他们为傲。”陈新表示,呼吸科的每个医生,都时刻准备着支援有需要的地方,“我对国家有信心,大规模的抽调已经不太可能出现。”珠江医院呼吸科有50张病床,陈新需要考虑到每个病患的状况,进行最有效率的统筹,“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多救几个人”。

  经历过不平凡的2020年,陈新的心态有了一些转变,他会更多地考虑到家人、学生还有学科未来的发展。“呼吸科真的很重要,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希望更多的优秀人才报考呼吸科。”他说。

  王灿灿:“木棉花开时,希望可以摘下口罩。”

  如果说对2020年有怎样深刻的记忆,珠江医院核酸检测点护士长王灿灿脑中,会不断浮现每个核酸检测护士工作时辛苦的模样,“姑娘们都很了不起”。

  2020年2月18日,珠江医院核酸检测点建立。到2020年年底,检测核酸超过18.35万例。

  因为新冠核酸检测的采样需要空气流通,一开始,王灿灿和同事们只能坐在简陋的桌子后,为每个来做检测的人采样。如今,她们终于有了简易的活动板房。

  防护服闷热,6个小时必须得换。哪怕在冬天,王灿灿和主力队员们脱下防护服时,汗水往往已经浸湿了衣服,有时候甚至会累到虚脱。

  最初,王灿灿需要手写记录每个检测的情况。从2020年5月开始,核酸检测可以线上预约,她承担起指导排队、帮助手机挂号、加强流调等工作。

  为了支援复工复产,王灿灿还需要外出上门检测取样,“白天上班,下班就外出上门检测,当时复工复产正在加紧推进”。一年的时间里,王灿灿和护士们每周轮休一天。疫情特别紧张的时候,大家一起连轴转是家常便饭,曾有两个月时间,王灿灿没有休息一天。

  “累的时候,有时候会想哭,但是我知道,眼泪不能解决问题,只有疫情过去,才能解决问题。”王灿灿笑着对《南方》杂志记者说道,“新年过后,木棉花就要开了,我希望到时候疫情能够结束,大家能够摘下口罩,拥抱春天。”

  刘加军:“新冠肺炎要查,病人的治疗也不能耽误。”

  “疫情期间,你别来医院了,我在网上给你开药,你凭短信去药房拿药就好。”忙碌的门诊刚刚结束,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刘加军教授拿出手机,嘱咐一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通过他与中华慈善总会的协调,这些患者不再需要每次跑医院拿赠药,极大地方便了患者的治疗。

  刘加军所在的血液科,自从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就增加了收治患者的风险。因为血液科的患者有不少是会经常发热的——这同时也是新冠病毒感染者的症状之一。

  “救死扶伤是医生的主要职责,按照医院的部署,我们决定,血液科一如既往诊治病人,新冠要检测要防控,病人的治疗也不能耽误。”

  为此,血液科从门诊开始,就严格要求,对于发热病人进行多次的新冠病毒检测,确保防疫安全。

  在刘加军负责的病患中,有30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根据规定,以往他们每次取药,必须要挂号,由专家开药,才能拿到中华慈善总会的赠药。

  为此,刘加军积极向中华慈善总会争取,让这些慢性白血病患者可以通过视频进行复诊,通过短信进行拿药。

  “任何能挽救病人生命的事情,我们都要义无反顾地去做。”刘加军说。

  段朝晖:“希望社会的每项工作、生活,都能顺利平稳进行。”

  2020年1月21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检验科发出了第一份核酸检测报告。

  从这一天开始,检验科主任段朝晖就没有在深夜1点之前休息过。

  “每天晚上,我要把当天的核酸检测数据汇总、统计报告写完,将所有的核酸检测结果上报省卫健委。”段朝晖记得,因为检测任务的增加,科室从5个人扩充到17个人,“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必须确保24小时都有人在岗检测,4小时内完成发热门诊、急诊病人的核酸检测。”

  在鼠年春节突袭的那场新冠肺炎疫情考验中,检验科积极派员支援湖北,此后又驰援北京、香港等地。

  段朝晖和同事们靠着丰富的检验经验,投入到普通门诊以及发热门诊核酸的检测之中,迅速在广州门诊总共发现8例阳性病例,使得院内无一例新冠肺炎出现交叉感染。那时的检测数量不多,心理压力却很大,“我们立即将阳性病例转到定点医院”。

  新年后,广东复工复产有序进行,检验科由应急转为常态化抗疫工作中,标本量迅速增加,工作量激增。

  “我理解,大家都希望我们更快些,但是当大量标本集中、批量送达时,真的很难,有时希望各方互相能多一些理解。”段朝晖表示,核酸检测报告目前要求在6小时内出结果,检验科所有人开足马力,也承担着不小压力。

  已经忙碌一年多的段朝晖表示,新年愿望还是希望疫情尽快过去,“希望国内各项工作都能顺利平稳地进行,国际疫情能够得到控制,世界回复正常的工作交往和人口流动”。

  余涛:“期待新的一年,我们的效率可以更高。”

  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一间办公室里,急诊科副主任、医务科科长余涛正在通过广东电网“云名医”远程医疗会诊中心,对其他医院的病例进行远程会诊。会诊结束后,他又在手机上进行免费义诊。

  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医院所有人的工作模式,这是余涛最大的感受。

  “对于来医院看病的老百姓而言,多了一个筛查环节,一开始是有些不适应的。对于医生而言,病例增多必然带来一些抗疫的思考。诊疗要继续,本职工作和防控工作要结合好,这要求医生必须更加有效率,要优化医疗环境,严格管理。医院需要创新。”

  “现在,核酸检测可以在手机上进行预约、查看结果,效率上升了,医院的服务质量自然也上升了。”

  常态化疫情防控之下,余涛的任务更重了。除了要出诊看病,余涛还需要对急诊、发热门诊进行资源调配,网上义诊、远程会诊也不能少。同时,医务科也在不断尝试创新改革医生的诊疗方式。“病毒不会等你,病人也不能等,医生要做好防控,促使我们加大线上诊疗的建设。”

  目前,孙逸仙纪念医院已有200多名医生加入网络平台。患者可以网上复诊、开药,药品快递到家,既减少人员在医院聚集,又减少患者的“等待时间”和医生事务性的“无效时间”。

  “接下来,我们将有计划地推进大数据时代线上医疗系统的整体建设,以后老百姓在家中通过视频,可以直接和医生面对面。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相信可以得到极大的缓解。”余涛表示,“希望这一天早日到来。”

编辑:杨格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