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南方网> 新闻 > 南方杂志

疫情这一年,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了吗

2021-02-11 07:21 来源:南方杂志 陈健鹏

  记者观察

  与一年前相比,我们已经挥别了猝不及防,迎来了百炼成钢。一年来,我们对病毒的传播路径、致病机制、治疗方法等,都已经心中有数;对基层精准防控,已经轻车熟路,累积了较多经验;面对境外输入病例,我们也已经建立了一整套闭环防控机制

广州图书馆工作人员每天进行三次消毒清洁

  临近春节,国内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变得复杂起来。北京、河北、黑龙江、吉林……新冠肺炎疫情的多地散发,让春节这个本是阖家团圆的日子蒙上了一层阴影。

  与新冠肺炎疫情的缠斗,已经持续了一年多。与一年前相比,我们已经挥别了猝不及防,迎来了百炼成钢。一年来,我们对病毒的传播路径、致病机制、治疗方法等,都已经心中有数;对基层精准防控,已经轻车熟路,累积了较多经验;面对境外输入病例,我们已经建立了一整套闭环防控机制,胸有成竹。

  疫情这一年,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了什么?回顾这一年的疫情防控,广东的基层治理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但治理现代化仍然在路上。只有继续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才能进一步成为广东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石和保障。

  网格化管理,精准化服务

  1月20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关于返乡人员核酸检测的发言,引起了热议。国家卫健委表示,返乡人员要持有7日以内的核酸阴性检测证明,才能够返乡;当地基层政府要对返乡人员进行网格化管理,做好隔离场所和检测能力的准备。

  热议中,除了核酸检测相关话题外,另一个词——网格化管理——也被网友频频提及。

  什么是网格化管理?去年年初,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广东省委、省政府全面推动网格化疫情防控机制,以网格员为基准线,划分除了14万个网格,配备17万余名网格员,拉出了一张横到底、纵到边、全覆盖、无死角的基层治理大网,成为广东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方法。

  “本次疫情对基层治理改变比较大的一点,就是网格化管理。以前的所谓网格,都是各个有关部门各自划分了网格,各搞各的,没有形成合力。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网格由政法委牵头重新理顺整合,发挥出了很大的作用。”不少基层工作者都对《南方》杂志记者表示,网格的重新整合和配备力量,是基层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点所在。

  在整合网格的基础上,广东组成了由社区工作者、基层民警和医务人员组成的“三人小组”,全面入户排查,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此基础上,各地也摸索出各具特色的经验,如广州增加了网格员、物业人员(出租屋主)两方力量,组成了“五人小组”,成为服务返穗来穗人员的主力军。

  此外,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广东各地开始探索社区工作者职业建设体系,为进一步精准服务打下基础。如江门鹤山提出26条措施,从规范队伍管理、建立岗位等级序列和薪酬体系、强化职业激励三方面为社区专职工作者提供制度保障。

  去年疫情发生后,广东彰显了强大基层组织力,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英勇奋斗,筑牢了疫情联防联控的铜墙铁壁,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这些基层党员也成为基层治理的主心骨。

  比如,曾被纳入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的云浮罗定市船步镇河背村党支部,在整顿前,村民对党支部、党员特别是村干部多有意见。而在疫情发生后,由于党员发挥了带头作用,冲在一线,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现在,党支部在村里威望提升了,得到了村民的高度肯定。

  科技为基层治理赋能

  如果说严密的防控网是基层治理达到精准的条件和基础,那么科技赋能则是基层治理的保障和抓手。在疫情防控期间,广东依托大数据等智能化手段支撑服务疫情防控工作,进入常态化防控后,基层治理的科技含量明显上升。

  比如,在疫情初期,广东省公安厅科技信息化总队就依托广东公安大数据平台,建成广东疫情防控大数据综合实战平台,快速汇聚卫健、疾控等30个单位涉疫情相关数据,及时及早发现潜在风险点,快速阻断传播风险,为广东疫情防控提供了“精准制导”。

  随后,在复工复产复学阶段,这一实战平台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手段:开展风险等级评估,制定相关工作指引……为广东省疫情态势分析、防控部署、监控监测和精准施策等提供了高效支撑和可靠数据。

  在疫情防控期间,穗康码、粤省事等微信小程序成为广东群众申报个人健康信息的重要手段,“粤商通”平台和广东政务服务网的“疫情防控服务专区”,为企业、群众提供了贴心的防控信息服务,帮助广大企业和群众更好地运用信息化手段来提升防护水平,形成了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

  如今,广东进一步打造“数字广东”,让“数据跑”代替“群众跑”,网上诊疗、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科技进一步给基层治理赋能。

  而在广东不少街道社区等地,“党建+科技+治理”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正在逐步建立起来。

  如深圳市龙华区就提出以“党建+科技+治理”创新模式提升基层治理智能化、科学化、精准化水平。该区通过打造党建引领社区“智”理系统,对接整合26个系统、上万个智能感知设备,建立社区全覆盖物联感知体系,基于电子指挥屏一览全域基础数据、实时动态数据以及居民诉求反馈,实现“一面屏”全面感知社区需求、统一调度一线作业人员。

  仍需补齐治理体系短板

  基层治理能力在提升,但新冠肺炎病毒也变得越来越狡猾。今年初暴发的河北散发疫情,暴露了疫情防控的薄弱环节——作为传染病防控第一道防线的乡村诊所,成为疫情扩散的盲区;在“就地过年”的号召中,也有“层层加码”“一刀切”的不和谐声音存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补齐治理体系的短板和弱项,着力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城市治理体系和城乡基层治理体系等,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筑牢制度防线。本次散发疫情中暴露出的问题,正是对基层治理能力的又一次检视、修复和提升。

  针对农村防疫工作可能出现的短板,国家卫健委要求,各地要建立县乡村三级指挥体系,压实疫情防控的责任,做好重点人群的摸排,信息登记和返乡14天内的健康监测,提高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个体诊所对疫情的发现报告意识,同时,组建由市和县两级人员组成的流调队,备足疫情防控物资。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党组副书记,省委农办、省扶贫办常务副主任许典辉在1月20日召开的广东省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目前农村主要存在“返乡人员增多,走访宴请、庙会、婚宴嫁娶等春节习俗活动存在风险,民宿、农家乐、农贸市场等场所存在风险,部分群众防控意识薄弱,部分农村地区卫生医疗条件、服务能力不足”等5个方面的风险。

  为此,广东农村疫情防控工作按照“三减少”“三加强”原则进行,即减少人员流动、减少人员聚集、减少旅途的风险;加强个人的防护、加强乡村的管理、加强定点诊治等。

  在防控举措方面,将围绕重点人群、重点活动、重点场所三个方面来开展,引导务工人员在春节期间灵活休假、就地过节、错峰返乡,特别是做好春节期间返回农村的省内集中隔离点、冷库及农贸、商超、机场口岸、港口码头的重点场所从业人员和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者的排查与健康管理工作。

  此外,针对各地可能会出现核酸检测、居家健康监测“一刀切”、管控“层层加码”的情况,国家卫健委日前回应,不允许也绝不希望各地对国家政策进行简单化、“一刀切”式处理,要提供便利的、人性化的、暖心的保障服务,共同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过好一个平安、健康的春节而努力。

◎《南方》杂志记者/陈健鹏 发自广州等地

◎本文责编/张蓓蕾

编辑:郭昊奇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