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走过了怎样的历程?2020年,面对复杂的形势,广东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战之役中,打出了怎样的章法?
◎南方党建智库
◎本文责编/蒋玉
2020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严重洪涝灾害,给脱贫攻坚带来严峻挑战。一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信心决心不动摇,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强力推进。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村全部退出,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全面完成。
广东作为全国人口、经济大省,承担着脱贫攻坚的重要任务,实践探索也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省内脱贫攻坚与东西部扶贫协作“一场战役、两个战场”统筹推进,探索走出一条解决相对贫困新路径。2020年,在前期成绩的基础上,广东克服疫情影响,在实践中进一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广东实现现行标准下161.5万相对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有劳动力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147元,2277个相对贫困村实现“后队”变“前队”,东西部扶贫协作各项指标超额完成,帮助桂川黔滇4省(区)93个贫困县摘帽、5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
广东脱贫攻坚走过了怎样的历程?2020年,面对复杂的形势,广东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战之役中,打出了怎样的章法?站在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深入总结脱贫攻坚战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积累的战略性经验、形成的前瞻性理论,可以为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经验参考和理论支撑,为建立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长效帮扶机制提供基础支撑和重要保障。
广东减贫治理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省委、省政府紧紧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全面加强党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推动扶贫开发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帮扶方式由党政主导“独角戏”向社会参与“大扶贫”转变,减贫治理工作取得了决定性成就。
(一)解决相对贫困问题取得重大突破。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以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3%作为扶贫标准,在全国率先开启解决相对贫困探索。2013—2015年,广东省以3480元作为相对贫困标准,全省认定20.9万户90.6万相对贫困人口。通过三年的“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开发式帮扶,累计完成3000个村6万户30万人的“两不具备”村庄移民搬迁工作,56.8万户农村低收入群体农村危房改造顺利完成,被帮扶相对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220元。2016—2020年,现行标准下161.5万相对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全部实现,贫困劳动力就业率98%以上,年人均产业增收2400多元,有劳动力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147元,全部实现高质量稳定脱贫。
(二)贫困地区发展环境得到显著改善。珠三角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对口帮扶全面深化,产业梯度转移和产业共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民生保障、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等多个方面取得丰硕成果。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累计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50个,建设“一村一品”基地1048个,实施产业扶贫项目6.3万个,产业扶贫、电商扶贫、旅游扶贫等较快发展,贫困地区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大为增强。2277个贫困村人居环境基础整治任务全面完成,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达到全省中等以上水平,贫困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7456元,村均集体收入达33.5万元,实现“后队”变“前队”目标。
(三)贫困地区减贫治理能力明显提升。全党动员促攻坚成为全省上下的普遍共识,五级书记抓脱贫攻坚政治责任得到全面落实,全省1.8万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近6.5万名干部先后参与住村帮扶,5840多名扶贫干部持续攻坚,近10万名村“两委”干部奋战一线,一大批干部得到培养锻炼。精准帮扶精准施策的理念深入人心,从严从实真抓实干作风全面建立。志智双扶取得重大进展,贫困群众主动脱贫意识、脱贫能力显著增强,教育引导、政策引导、宣传引导良性格局初步形成,基层治理主人翁意识实现重振。
(四)以脱贫促振兴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广东省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严格落实“省负总责、部门联动、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全面加强党对脱贫攻坚的领导,建立起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的责任体系,精准识别、精准脱贫的工作体系,上下联动、统一协调的政策体系,保障资金、强化人力的投入体系,因地制宜、因村因户因人施策的帮扶体系,广泛参与、合力攻坚的社会动员体系,多渠道全方位的监督体系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体系,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和制度支撑,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广东战法:五个“突出”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东省委、省政府坚持战疫战贫“双统筹双促进”,实施克服疫情影响专项行动,挂牌督战集中攻克贫困最后堡垒,升级加力东西部扶贫协作,推动“三落实”“三保障”“三精准”再提效,现行标准下161.5万相对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2277个相对贫困村实现“后队”变“前队”,东西部扶贫协作各项指标超额完成。
在脱贫攻坚战的过程中,尤其是在2020年的收官之战中,广东实际操作和取得的成效,充分体现了系统性、协同性、精准性、前瞻性、机动性等突出特点。从战略上看,广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根本遵循,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和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转化为具体的政策举措。在不断累积前期成绩和经验的基础上,持续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从战术上看,无论是面临突发疫情带来的影响,还是面临经济转型带来的挑战,广东始终坚持结合实际形势,保持机动性,灵活应对。同时,结合新阶段的发展目标,对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等,做出前瞻性的探索创新。
(一)突出系统性。广东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根本遵循,强化思想引领、理念引导,以全局的视野、历史的视角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坚持新发展理念,把精准脱贫攻坚战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予以统筹部署,构建起上下联动协调互促的减贫治理新格局。
2020年,广东挂牌督战攻克贫困最后堡垒,6位省领导和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41个成员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挂牌督战8个地市、41个县(市、区)、133个村,实地督战265次,走访648个镇、1898个村、4205户贫困户,帮助基层解决困难923个。全面补齐“三保障”短板,贫困户子女免除学杂费、生活费补助全面落实,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已全部纳入医疗保障范围,“一站式”医保结算省域内全部实现,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全面完成,农村低保最低标准提至年人均6384元以上,贫困村村村通自来水全覆盖。
(二)突出协同性。脱贫攻坚战,对广东来说,是“一场战役、两个战场”,一个是省内战场,另一个是东西部扶贫协作。广东与对口支援地区之间的协作,激发和培育了贫困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同时为资源业已饱和的东部地区找到发展新动能和新舞台,形成持续反贫困和促发展的区域良性互动机制。
2020年,广东按照中央确定的工作及国家考核要求,全面加力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在产业协作、人才支援、资金支持、劳务协作、携手奔小康行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第一,组织领导全面加力。省委书记李希先后召开5次省委常委会,省长马兴瑞主持召开3次省政府常务会、2次省政府党组会研究部署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成立广东省东西部扶贫协作消费扶贫工作专班、稳岗就业工作专班和社会力量助力挂牌督战工作专班,创立粤桂扶贫协作办公室,建立行业部门推动东西部扶贫协作责任清单制度,强化第三方评估和督查督办考核工作机制,推动各行业、部门加强帮扶力度,落实落细任务。第二,资金投入全面加力。省、市、县、镇四级累计投入东西部扶贫协作财政援助资金59.11亿元,被帮扶县县均6356万元。发动慈善机构、社会团体、爱心人士等社会各界参与,募集社会帮扶资金27.70亿元。第三,人才支援全面加力。加强干部互派,目前保持扶贫协作地区挂职交流的党政干部292人次,接收协作地区挂职干部563人次来粤交流,举办279期培训班,培训党政干部45200人次。派出医生、教师、卫生防疫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3963人次。实施名校长培养、职教联培、跟岗学习等工程,促进技术互学、观念互通。实施从幼儿园到职业教育的“全链条”式教育帮扶。第四,产业合作全面加力。与4省(区)共建131个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逐步完善。2020年以来,新增引导到扶贫协作地区投资企业数610家,实际到位投资额324.80亿元,带动贫困人口51.80万人。2020年全省共采购扶贫协作地区带贫农畜产品188.48亿元,通过利益联结带动贫困人口67.34万人。第五,劳务协作全面加力。援建711家扶贫车间,吸纳贫困人口15789人,促进“家门口”就业增收。克服疫情影响帮助中西部22个省(区)91.66万贫困人口返岗就业,帮助协作4省(区)贫困人口到粤就业16.57万人、就地就近就业24.34万人、到其他地区就业5.62万人。第六,携手奔小康全面加力。组织全省88个经济较发达县(市、区、镇)与93个贫困县,307个强镇、926个强村(社区)分别与扶贫协作地(区)370个镇、1100个村结对开展帮扶行动。组织1951家强企与扶贫协作地区2054个贫困村、395个社会组织与扶贫协作地区475个贫困村结对。动员643家企业和社会组织,结对帮扶443个国家挂牌督战贫困村。
(三)突出精准性。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广东聚焦欠发达地区发展实际和贫困群众“急难愁盼”事情,充分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改革开放精神,持续深化减贫治理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减贫战略由区域开发、到村帮扶向精准到人转变,推动帮扶方式由开发式扶贫为主向开发式扶贫与保障性扶贫相结合转变,构建起具有广东特色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减贫治理之路。
2020年,广东不断巩固提升脱贫质量,组织开展脱贫攻坚“一看一访一查”,即帮扶工作“回头看”、脱贫成效“访贫问效”、脱贫质量“核查评估”,对贫困户、边缘户和不稳定户、普通农户、村“两委”干部、访帮扶干部五类对象,逐村走访、逐户访谈、逐项过账,确保脱贫质量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狠抓突出问题整改,拓展“基层减负年”成果,深化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加强扶贫干部培训,提升干部政策水平和攻坚本领。全省各地排查整改突出问题900多个,教育扶贫生活费补助、无房户住房保障、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等方面建立了长效整改机制。
(四)突出前瞻性。2018年9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现在针对绝对贫困的脱贫攻坚举措要逐步调整为针对相对贫困的日常性帮扶措施,并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架构下统筹安排”。近年来,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效、扶贫产业长远发展、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等前瞻性工作,广东进行了提前思考与谋划和探索创新。
2020年,广东不断健全防止返贫长效机制,加快探索农业农村工作高质量发展。建立监测帮扶机制,出台《关于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意见》,加强对已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的监测,落实技能培训、小额信贷支持、临时救助等帮扶政策。扎实推进扶贫资产管理,创新实施明确所有权、放活经营权、保障收益权、落实监督权“四权分置”的管理模式,全面加强对扶贫经营性、公益性、到户类扶贫资产“三类资产”的监管,全省有脱贫攻坚任务的14个地级市及80个县(市、区)出台扶贫资产管理文件,开展确权登记工作。加强扶贫项目库建设,已入库项目个数66194个,项目预算总投资442.5亿元,已实施项目个数59747个,已实施项目金额370亿元。注重将“精准式”济困帮扶与“普惠式”共享发展有机结合,通过全面强化均衡协调发展实现利益均衡,推进脱贫攻坚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五)突出机动性。脱贫攻坚收官之年,突然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脱贫工作带来了冲击,成为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和进一步发力的约束和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广东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充分发挥机动性、灵活性的优势,多措并举克服疫情影响,确保不因疫情影响脱贫成色,真正做到疫情防控与脱贫攻坚两不误。
实施就业扶贫助复工行动,累计组织专车、专列、专机3053趟(次),转移扶贫协作4省(区)17.1万贫困劳动力来粤就业,帮助24.4万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为全省280多万户企业减免、延缴三项社保费1356亿元,发放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补助资金超过6730万元;开发保洁环卫、防疫消毒等公益性岗位1.78万多个,建成扶贫车间、扶贫工作坊1103个、返乡孵化基地51家,帮助省内41万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一项目一策”解决复工难,出台《关于扶持人工养殖野生动物扶贫产业转型的通知》,推动全省231个人工养殖野生动物扶贫产业项目全部转产转型;落实分区分级精准防控机制,加强物资保障、信贷支持、综合服务,推动全省839家扶贫车间、97家扶贫农业龙头企业全部复产复工。线上线下创新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健全广东东西部扶贫协作产品交易市场,入驻省份达到17个,省内21个地市全覆盖。在全国19个省(区)认定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962个。创建广东农产品“保供稳价安心”“广东消费扶贫月网上行”等网络平台,创新实施“以购代捐”消费扶贫机制,2020年全省共采购、销售中西部22个省(区)扶贫(带贫)产品超400亿元。
经验总结:六个“必须”
善于总结经验才能干好工作。在2020年的脱贫攻坚实践中,广东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为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经验参考。在新的起点上,广东要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根本遵循,发扬“闯创干”的改革精神,聚焦“三农”工作重点任务,着力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一)必须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本经验,是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坚强政治保证。广东始终把全面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作为根本原则,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坚持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落实“省负总责、部门联动、实现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一把手负责制,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广泛调动全社会各界力量,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二)必须融合三大机制,凝聚多方合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不仅是政府的义务,更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在推进脱贫工作中,广东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帮扶局面。广东始终注重将行政机制、市场机制和社会机制等三大机制有机融合,把对口帮扶、定点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先后实施了“双转移”战略、扶贫开发“双到”战略、粤东粤西粤北振兴发展战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的资源优势、市场优势和管理优势,深入实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推动村企共建、县企共建,将民营企业扶贫资源精准有效地配置到村到户。在全国首创“6·30”广东扶贫济困日平台,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扶老、助残、救孤、助学等扶贫济困活动,逐步成为全省参与面最广、惠及范围最大、社会效果较好的扶贫济困爱心平台。
(三)必须健全防止返贫长效机制,提高抵御风险能力。2020年,虽然受新冠肺炎疫情、中美贸易摩擦等影响,但是广东实现了抗疫脱贫两不误,贫困户就业增收不影响。广东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健全防止返贫长效机制,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继续对脱贫村、脱贫人口开展监测,持续跟踪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定期核查,及时发现,及时帮扶,动态清零。兜住民生底线,出台社会救助综合改革方案,织密织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安全网。
(四)必须坚持内源式发展,推动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人口内生脱贫动力。幸福不会从天降,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广东省始终遵循内因外因辩证作用规律,以党建为抓手,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始终把外源式帮扶与内源式脱贫结合起来,不断激发其进取精神和内生动力,实现自主脱贫。向贫困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和软弱涣散村精准选派第一书记,培养脱贫致富带头人,选树脱贫攻坚先进典型,加强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推广“以奖代补”等帮扶政策,培育文明乡风,整治破除等靠要思想,帮助贫困群众转变观念、提升能力、增强信心,树立“我要脱贫”信心,激发内生脱贫能力。
(五)必须强化协作共赢。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建立欠发达地区帮扶机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新的目标与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口帮扶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仍然具备发挥重要作用的广阔空间。广东需要坚持深化探索创新,强化协作共赢,以西部大开发、“双区”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为平台,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农副产品集散基地和生产供应基地等建设,打造东西部协作产业合作、产品流通等新高地,推动科技、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生态等方面深度协作。着眼推动东西部协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集中支持协作地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发展。
(六)必须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完善扶贫开发体制机制,走符合广东实际的特色减贫治理道路。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广东省坚持把党中央工作要求同本地实际相结合,持续深化扶贫开发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动贫困村创建新农村示范村、扶贫资产管理、以消费扶贫推动社会扶贫、全产业链推进产业扶贫等新做法新模式,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重要参考借鉴。同时,统筹推进区域对口帮扶和定点扶贫工作,推动产业共建与特色扶贫产业培育“以大带小”,推动产业扶贫与消费扶贫、农产品加工、物流配送全链条发展,以大市场、大帮扶的理念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