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米运生:打造长效脱贫的广东模式

2021-01-08 07:41 来源:南方杂志 杨洋

  全面小康圆梦在即,而脱贫摘帽并非一劳永逸。从脱贫攻坚到长效脱贫,再到乡村振兴,需要广东进一步谋划接续之策,打造长效脱贫的广东模式。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米运生教授长期研究农村土地、农村金融等课题,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广东如何摸索建立长效脱贫的接续之策?《南方》杂志记者与米运生教授展开探讨。

  新征程,新任务

  《南方》杂志:“十三五”期间,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指引下,广东脱贫攻坚成效显著。我们即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从广东的实际出发,应该如何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如何设立长效脱贫机制?

  米运生:要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就需要设立长效脱贫机制。广东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坚持开放的发展道路,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作为沿海发达地区,广东已经充分享受到开放带来的巨大红利。面向未来,开放也有利于广东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十四五”时期,广东要更加主动走开放的发展道路。一方面要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另一方面要加快对内开放,在巩固和拓展泛珠三角基础上重点发展珠江经济带,不断扩大发展腹地。

  第二,必须坚持改革的发展道路。面对国内外的各种挑战,不能畏难。在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领域,要勇于探索、自我革命,通过改革释放潜力、激发活力、永葆魅力。

  第三,加快形成区域和城乡双循环的发展新格局。要做好顶层设计,制定乡村振兴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中长期发展规划。要把珠三角地区与非珠三角地区纳入总体发展框架和发展格局,通过珠三角、非珠三角的优势互补,实现联动发展和共同繁荣。要通过构建公平竞争的环境,促进城乡之间要素双向流动、主体相互兼容。要通过扶持性的功能类政策,弥补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天然劣势,把“三农”从短板变成潜力板,把潜力板变成生力军。

  第四,在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实现城乡一体化和均等化。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基础上,广东要进一步建设建成城乡统一的医疗卫生、养老、住房、就业等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广东可以率先探索12年制义务教育,率先实现养老、医疗、社会救助等方面的城乡统筹。

  第五,形成全社会参与脱贫攻坚的合力。在财政、金融、教育、科技、文化、社会保障等领域,统筹规划和妥善使用人财物等扶贫资源,建立健全系统性、整体性和连续的帮扶政策,形成全社会参与扶贫、减贫的生动局面。

  《南方》杂志: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中央的要求是“扶上马,送一程”。广东应该怎样做好政策接续,有哪些先进经验和做法值得延续?

  米运生:中央提出“扶上马,送一程”的要求,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来说非常重要。这要求我们不但要关注短期效果,而且还要注重可持续发展和中长期效果。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应该从如下两个方面做好政策接续:第一,防止“旧病复发”。及时摸查各种诱因和隐患,告知相关预防办法,通过提高“预后”效果巩固脱贫攻坚的效果。第二,强身健体,提高免疫力。对贫困群体进行能力训练、生活方式、营养健康、“三观”提醒等方面的知识与信息帮助,提高贫困户的免疫力,增强抵御贫困的素质和能力。

  对广东来说,在“扶上马,送一程”方面积累了不少值得延续的好经验、好做法,主要包括如下思路:第一,在扶上马时,全民参与;送一程时,重点关注经济、医疗卫生、文化和教育等各系统。第二,做好“后续拜访”,贫困户摘帽之后,不能就认为是万事大吉,从而觉得可以歇歇脚、松口气了;相反,要通过动态跟踪和后续拜访,如果有人途中掉下来,及时采取相关措施。更重要的是,要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建立以杜绝返贫为目标的预警体系,建立全程、全面的监测网。

  打通长效脱贫的堵点

  《南方》杂志:您的团队正在推进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乡村振兴与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研究”。广东较早在全省层面推进土地确权,也建立了农地流转的服务平台。直面长效脱贫、乡村振兴的新课题,在土地制度改革上面,广东还应该打通哪些堵点?

  米运生:土地制度是农村经济制度的核心,其改革成效事关乡村振兴战略的成败。考虑到广东人多地少、山多田少的资源禀赋情况,农地制度改革需要兼顾效率和公平,要通过农地制度改革促进农业转型升级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在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经营权和土地经营权三个层面,要根据改革的目标明确不同的侧重点。

  对承包经营权而言,无论如何改革,都要守住“农民利益不受损”这个底线。为了发挥好农村作为社会安全阀的作用,增进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保护农耕文明,广东要在稳定承包关系的前提下打通农地产权不稳定的堵点、缓解农地频繁调整的问题。而夯实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我们要对小农经济保有历史耐心。

  对土地经营权来说,无论怎么改革,都要守住“耕地红线不突破”这个底线。土地经营权的价值,主要在于提高农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此,需要赋予经营权更加平等的法律地位,为农业投资者和农业经营者提供稳定预期,打通土地经营权流转难的堵点。我们需要通过建立健全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发展土地金融、激活农地的金融和资本属性并提高其可交易性,促进农地流转、经营权转让,最终实现广东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

  《南方》杂志:推进普惠金融改革创新,是帮助贫困人群脱贫增收的关键举措,是以金融服务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逻辑起点。打造长效脱贫的广东模式,应该如何把握农村金融这一关键环节?

  米运生: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广东乡村产业发展快速,城乡融合发展加速,接下来完全可以农村金融作为重要抓手撬动进一步发展。目前,广东“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态势红火,依托国家地理保护标志发展的区域品牌农业、汇集各类创新要素的农业产业园方兴未艾。近年来,广东各地探索出了“整村(园区)授信”模式,探索出“陈皮贷”“生蚝贷”等各类依托于某一区域品牌的特色金融产品。为解决农产品特别是鲜活农产品难以二手处置、质量难以监督、交易难以监控等问题,广东还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在全国首创了生猪活体抵押贷款等新型金融产品。

  可以说,广东在市场、产品、组织、业态等农村金融的各方面,都成功探索出许多有效模式,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为进一步发展农村金融,未来需要重点做好如下几个方面工作:第一,加强对农村金融政策的顶层设计,把农村金融纳入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和战略布局。第二,在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需要在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继续鼓励农村金融创新,不断掀起农村金融创新的高潮,将农村金融作为推动小农融入现代农业、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有效抓手。第三,需要广泛吸收其他省份在农村金融创新方面的做法,特别是大力鼓励农村数字金融的发展,使数字技术成为打造多层次综合性金融体系的有效手段,使数字金融成为打通城乡物理隔离、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有效渠道。

  ◎《南方》杂志记者∕杨洋 发自广州

编辑:林涛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