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以创业为着力点,凝聚扶贫济困合力

2021-01-01 09:10 来源:南方杂志 左伟

  盘活农村要素,激活要素动能,不是使农民仅仅成为要素的供给者和要素租金的分成者,而是要成为要素价值增值的创造者

  ◎左伟(广东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本文责编/蒋玉

  2010年至今,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依靠1000多家社会组织、近万家企业、100多万志愿者、2000多万爱心人士,广东省率先创建了凝聚社会合力的“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平台,形成了独具广东特色的“345”广东社会扶贫新模式,推动广东社会扶贫由萌芽、初创、发展逐步走向成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广泛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积极性。”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如何动员社会力量,如何坚持内生动力与外力相结合,如何实现输血和造血相结合?广东以驱动农民创业为着力点,形成稳固持久的脱贫动力,为全国社会扶贫改革探索提供了广东经验和广东智慧,也体现了广东担当。

  扶贫济困为农民与农村要素相结合实施创业活动提供便利条件,才能真正解决农村就业、真正实现农民生活富裕。盘活农村要素,激活要素动能,不是使农民仅仅成为要素的供给者和要素租金的分成者,而是要成为要素价值增值的创造者。

  以“输血”促“造血”,形成持续动力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广东省将2020年“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主题确定为“决战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力图通过建立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长效衔接机制,以巩固现有脱贫攻坚的成果,激发乡村活力。稳定脱贫与乡村振兴要以乡村产业发展为基础,其主要途径就是鼓励支持乡村创业,把农民引入到乡村产业发展当中来。

  扶贫对象是农民,济困的目标是农民生活富裕,农民“自我造血能力”是稳定脱贫的内生力量,扶贫济困一直注重借助外部力量对贫困人口心理赋能,培育农民的内源性力量,推进农民主体意识、责权意识、自我发展能力,以农民“自我造血”培育为主线,共建“外来输血”与“自我造血”双驱动力系统。

  针对贫困地区地处偏远,交通和通信不便,人们对外界信息了解不及时,对新事物接受度较低,个体创业意识因而相对不强的特点,广东省在扶贫济困中形成了区域协作帮扶、定点帮扶、大企业帮扶、干部挂职帮扶、农业特派员制度、产业帮扶、电商扶贫、消费扶贫以及教育扶贫等相应帮扶机制。这些扶贫济困的制度安排调动优势资源,注重培育农民创业的主体意识,提升农民主体能力,提高“自我造血”的信心和动力。

  扶贫济困通过农民的创业实践,加强创业相关知识学习,不断拓展知识储备和视野,转变保守的思想观念,开阔眼界,提高脱贫致富的自信心,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农民创业的主体主要集中在返乡农民工和乡贤群体,他们通过在外务工经商,形成了创业资金、技术、信息、人力资本等方面的优势,可以快速激活自身的创富创新意识,从而激活贫困地区内生发展动力,从根本上保障脱贫攻坚成果。农民创业不仅使自己的原生家庭脱贫致富,同时也通过创业示范带动其他农民脱贫致富。

  目前,创业型经济正逐步发展成为广东农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进力量,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和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等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农民创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生机。农民创业催生了农业农村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一人创业、带动致富”的农民创业景象正在形成,农民创业正成为减贫脱贫的活力新引擎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力量。

  完善农民创业帮扶政策,形成制度合力

  马克思辩证关系论认为,制度和技术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二者同时对社会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要实现经济增长,必须注重制度和技术两方面的作用:制度的改善可以降低交易费用,技术的进步则可以减少生产成本,而由制度和技术相互促进形成的技术决定或制度决定所产生的技术路线依赖性或制度路线依赖性,更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农民创业政策是指导、支持、保障农民创业规范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有关部门针对当前农民创业、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实际,完善农民创业减贫的专项支持政策,把促进农民创业减贫的保障机制融入扶贫开发政策、乡村振兴战略的顶层设计中。

  一是通过农民组织化的方式引导农民创业者积极组建行业协会或跨行业、跨地区的行业协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搭建农民创业能力的资源共享平台,加快推进农民工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等就业创业平台建设,完善创业平台服务功能和扶持政策,引入专业化创业服务机构进行运营。

  二是拓宽农民创业的融资渠道,进一步放宽贷款条件,降低贷款门槛,简化审批流程,调整担保基金放贷比例,缓解农民工创业过程中贷款难、贷款慢、程序繁多等问题。

  三是完善助力农民创业的精准培训。引导培训机构根据市场和创业者需求实施精准培训,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整合培训资金和师资资源,围绕精准脱贫、产业扶贫开展实用技术和创业培训,将培训工作与创业园区用工、技工院校培训、创业担保贷款、技能大赛相结合,提高返乡农民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有效整合各类培训优势资源,结合国家最新政策和市场导向,采取联合培训、定向培训、项目培训、委托培训、建立培训基地等方式开展农民创业实际需求和实用技术培训,不断增强培训实效和农民创业能力。

  扶贫济困通过吸引农民以创业者身份参与农村产业发展的扶贫济困,使农民与乡村产业的联结最直接、利益关系最深。因此要发挥农民的主体地位,让农民参与乡村产业发展,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内生力量,从而实现农民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目标。根据农村自身资源禀赋,结合市场需求,发展适应性强的产业扶贫模式,培育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适合自身发展的主导产业。鼓励将科技、文化、创意、特色、生态等元素融入农产品中,发展特色种养业、精深加工业、乡村旅游业、休闲农业、城郊创意农业、有机农业、农村电子商务等,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延长价值链。

  用技术做星火,提升农民创业能力

  贫困地区群众由于受教育水平低,劳动技能相对单一,层次不高,人力资本积累不足,这是制约乡村内生发展的根本原因之一。扶贫济困通过从不同层面培养农民的内源性力量,通过农村集体经济的组织形式提升农民的经济地位,通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提升农民的科学素质和劳动素质,通过开展先进文化教育提升农民的精神文化水平,通过培养发展农民人才队伍提升农民治理乡村的能力。

  扶贫济困通过集聚各类创新资源要素,大力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大胆引进新技术、新操作、新要求,开发适用于自身发展的技术操作。深入调研,认真剖析,有针对性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实现农业的现代化、产业化、经济化。

  目前,广东农村在互联网技术、高铁捷运体系、快递物流系统的支持下,具备良好的创业基础与条件,用“互联网+”催生乡村创业。扶贫济困充分利用数字化具有高效、便捷、普惠等一般特征,与贫困地区的基础条件差、资源相对缺乏、扶贫路径受限等发展实际之间具有天然的耦合性:一方面能够打破时空限制实时回溯,并展现特色农产品生产现状,提升顾客消费欲望,带动特色农产品销售;另一方面通过网络可以打开老百姓的视野,提升农民数字化意识和销售技能。

  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也是最客观的见证者。10年来,“6·30”活动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制度优势、群众优势三大优势,建设了整合、动员、运转、监督四大机制,让“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成为现实,成为广东省委、省政府推进扶贫开发助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成为推动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平台。

编辑:周存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