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干部下去了,群众就不用“上来”了

2020-11-21 06:48 来源:南方杂志 洪钟贤

  干部和群众之间,最重要的是一种“感应”,尤其是在上者对于群众疾苦的感受能力。只有干部感应到了,才能做出符合群众需求的决策

  有一组让人欣慰的数字:2018年潮州市信访总量同比下降14.3%,2019年再下降19.6%,2020年至今下降15.3%,进京非正常信访清零。与此同时,2020年新建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数量提升20%,政务服务“绿色通道”全面开启,实现“一网通办”,网上可办率达到96.79%,提升近20%,“绿色通道”办理事项提速率达51.7%。

  干部下去了,群众就不用“上来”了。从“三连降”到“三提升”,从“出门办事”到“在家办事”,从“最后一公里”到“最后一米”,是潮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群众意见少了,办事方便了,就是对我们工作最好的肯定。一直以来,我们坚持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始终牢牢抓住群众路线这条党的生命线,把为民的观念扎根于思想和行动中,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把群众走上来转变为干部走下去,推动各级领导干部主动走进群众、融入群众,在基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办事成效转化为人民看得到、摸得着的实惠,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足感。

  集中力量办大事,领导干部带头啃“硬骨头”

  群众为什么有事第一时间找党组织?越重要的事越要找党组织?是出于对党组织的信任。如果不能对群众“有求必应”,就无法获得将来的“一呼百应”。因此群众的关注点,就是我们工作的风向标,群众最关心什么,党组织就集中力量解决什么。为此,要推动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到群众集中的地方去、到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中去,发挥我们党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办好最多、最难、最要紧的事,始终当好人民群众的“靠山”。

  在实践中,各级各部门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严防脱离群众的危险,要求领导干部由“坐机关”变为下基层,从派任务变为送服务,极力消除与基层、群众之间的隔阂。通过建立起“挂镇联村”制度,潮州市、县(区)主要领导带头“挂大镇重镇、联大村难村、办大事要事”,哪里有需要就挂哪里,哪里矛盾突出就去哪里。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潮州市委主要领导带头督办“引韩济饶”这一进度迟缓、困扰全市多年的工程,竭力争取省委省政府支持,一举解决原中央苏区县7镇62万群众饮水难等一批民生问题;在第七届村级换届选举中,潮州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坚持靠前指挥,实地督导,分别联系指导4个县区和4个重难点村,带动131名市县领导挂钩指导53个镇街139个村(社区),628名镇街领导驻点联系1017个村(社区),1017名换届指导员直接指导村(社区),做到全市领导干部总动员,共赴基层第一线。正是这种以上率下、亲抓亲为、深入群众的作风,使该届选举成为历届最高效、全面、平稳,信访事件最少、群众最满意的一次村级换届。

  好钢用在刀刃上,把最强的力量派往最需要的地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走遍了14个连片特困地区,先后到24个贫困村考察调研,连续7年新年首次国内考察看扶贫。贫困落后的地区,往往是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群众生活最为艰苦,也是最容易产生问题矛盾的地方。针对省定贫困村、软弱涣散村这些问题,潮州坚持开展全方位帮扶,把资源输入“最后一公里”。从各级机关择优选派数百名优秀党员干部到各个省定贫困村、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党建指导员、书记助理等。这些优秀党员干部立足驻村实情,充分发挥派出单位的优势,带着政策、资金和专业知识,旗帜鲜明抓党建,不遗余力促发展,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想方设法保障和提高民生水平。2016年以来,全市每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稳定在40多亿元,而累计投入14.27亿元扶贫资金,有效推动45个省定贫困村100%出列,贫困户100%脱贫,投入2850万元扶持57个试点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现83个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摘帽,16个转化为先进。

  在这种不遗余力的帮扶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变有力了,村“两委”干部队伍变强了,乡村环境变美了,政治生态变清朗了,群众幸福感显著提高了。在一次调研走访中,刚刚从贫困村出列、摘掉软弱涣散党组织帽子的浮山镇岭湾村的村民,纷纷向调研组反映:“党委派这些同志下来,真的太好了,他们不仅把事做了,还把人教了,短短两三年变化太大了,在以前根本想不到。”

  春雨润物细无声,人民群众是老师更是家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多同群众交朋友,多向群众请教。要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近年来,潮州全面实施镇街领导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制度,乡镇干部带着“两委”干部、党员,三天两头往群众家里跑,常联系、常倾听、常解难,把党组织和群众紧紧绑在一起。

  提起镇驻点联系工作队,饶洋镇大埔背村的贫困党员詹锦明感激涕零,他说,党组织就是他的家,工作队员就是他的亲人。原来,该村的驻点干部走访了解到詹锦明的妻子长期患病卧床,家中拮据,医疗得不到保障,驻点团队成员不仅经常到家探访慰问,与老两口交心谈心,还帮助解决部分医疗费,使他们渡过难关。

  这是潮州为了进一步转变和改进作风,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做深做实做细乡镇领导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制度,而创新实施的民情“十访”联系方式(“闲、岗、病、丧、喜、贫、困、文、体、娱”访)。以“将群众小事当成大事办、将群众私事当成公事理”的理念,常态化走村入户,与群众“唠家常”,全方位覆盖、零距离接触服务群众。“唠家常”是一种本能,更是一种本事,跟群众“唠唠家常”,从“唠家常”中了解群众的困难,从“唠家常”中找到工作的重心。驻村联系工作队将“唠家常”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村里妥善解决,进一步推动各村提升自治能力。对于村里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报告镇里统筹解决,做到“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

  “有问题说了不白说,有事情打电话不白打”,这是群众对驻点联系工作队最朴实的评价。民情“十访”式的驻点联系,切实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已经成为全市听民声、解民忧、惠民生的品牌工程。

  广阔天地炼红心,处处都有组织派来的年轻人

  “踏上这片曾经劳动、生活过七年的土地,见到这些曾经朝夕相处、始终不能忘记的乡亲,习近平难掩激动的心情。”阵阵阅读声在饶平县红色教育基地——湖岭村的西泉公书院里回荡,“书记论坛”上,年轻的书记助理、村务助理们轮流诵读《梁家河》原文。

  农村基层作为生产工作和直接面对群众的第一线,是做好一切工作的起点,随着城镇化水平的逐步提高,年轻人与农村接触越来越少,离基层群众越来越远。为了进一步防范青年公务员脱离基层、脱离群众的风险,潮州在全省率先推动市县镇三级年轻干部、新录用公务员、选调生扎根全市广大农村基层党组织学习锻炼,从踏出校园时就下沉农村,感受乡土气息、孕育“三农”情结,培养他们热爱基层、奉献基层、服务基层、建功基层的情怀和能力。

  古巷镇古巷二村书记助理曹毅鹏说:“我现在已经走遍村里5个工作片区22个村民小组,接下来我将努力遍访972户村民,倾听基层原汁原味的声音,了解群众所呼所盼,努力为群众办好事实事。”湘桥区铁铺镇五乡村书记助理林锦燕感言:“实践证明农村是一个蕴含了丰富基层治理经验的地方,向群众多请教,多交流,会少走很多弯路,也会收获很多经验。”青年公务员广泛扎根农村基层,寒来暑往、穿街入户,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发展各项工作,不仅自身学到了知识、提升了能力,也收获了满满的群众情谊。湘桥区铁铺镇五乡村党支部书记郭光汉感慨:“这些年轻人现在是各个村的红人啊,他们的到来,改变了公务员严肃刻板的形象,变成了群众口中有信念、有学识、有活力、有温度的自家人。”

  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员干部要站稳“人民立场”,注重倾听群众声音。干部和群众之间,最重要的是一种“感应”,尤其是对于群众疾苦的感受能力。只有干部感应到了,才能做出符合群众需求的决策,真正解决群众生活中的困难。干部和群众之间的“上”和“下”本不应该是一种对立的因果,而应该是一种交流融合、相互促进的关系,并通过这种“上”“下”循环交往,最终达到一种“共鸣”,共同奏出党群和谐、血脉相连的中国旋律。

◎洪钟贤(中共潮州市委组织部)

 

编辑:郭昊奇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