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十四五”时期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点方向

2020-11-18 06:54 来源:南方杂志 王鹏

  ◎王鹏(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暨南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本文责编/殷立飞

  10月26日至29日召开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为我国未来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绘制了宏伟蓝图,树立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

  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建议》指出,要坚持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要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这些举措要求为“十四五”时期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了总体原则和实施路径,也为我们“十四五”时期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指明了重点方向。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向纵深推进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因此,我们要积极发挥责任主体作用,在“十四五”时期重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奋力实现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更大作为。

  第一,要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深入推动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深圳是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引擎。党中央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深圳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寄予了厚望,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中,充满了新时代党中央赋予粤港澳大湾区特别是深圳的历史使命。深圳要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提高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能力和水平,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新格局,丰富“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新实践,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使命。

  第二,要推动粤港澳三地经济运行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促进各类要素高效便捷流动,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粤港澳三地集群优势明显、经济互补性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潜力巨大,同时面临一国下的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差异的格局。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必须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税制、金融、投资等制度改革创新,促进包括数据信息在内的各类资源要素顺畅、安全流动,以制度协同、基础设施联通,加速实现大湾区三地之间贸易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市场一体化,把粤港澳大湾区的整体发展优势激发出来。

  第三,要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为抓手,加强与港澳创新资源协同配合。《建议》明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粤港澳大湾区未来的发展,要把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作为重中之重。要发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的积极带动作用,以“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规三地”改革创新探索为切入点,积极推动粤港澳三地创新资源协同配合和有效发展,为广东加快形成创新发展新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第四,要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广东省是我国乃至全世界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实体经济基础牢靠,加工制造业和相关配套服务业发达。《建议》指出,未来我们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尤其要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规划建设好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加快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注重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第五,要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实行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粤港澳合作共赢新局面。《建议》指出,要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对于粤港澳大湾区来说,更要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推动建设开放型经济发展体系。当前,世界经济面临诸多复杂挑战,我们决不能被逆风和回头浪所阻。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十四五”时期要优化升级粤港澳大湾区生产、分配、流通、消费体系,深化对内经济联系、增加经济纵深,联合港澳增强畅通国内大循环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功能,加快推进规则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率先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第六,要充分运用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粤港澳大湾区要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关乎粤港澳三地居民共同福祉,要继续鼓励引导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充分发挥投资兴业、双向开放的重要作用,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中作出新贡献。“十四五”时期,粤港澳大湾区在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中仍然扮演着重要角色,要积极吸引更多港澳青少年来内地学习、就业、生活,促进粤港澳青少年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增强对祖国的向心力。

  第七,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生活过得好不好,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聚焦到这个目标上来。要把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社会治安等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好,努力让粤港澳大湾区全体人民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第八,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增强粤港澳大湾区自身竞争能力、开放监管能力、风险防控能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在积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制度集成创新的同时,也要构建风险防控制度体系。“双区”建设,是一系列战略性、系统性工程,特别是制度异质性背景下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最大的挑战和障碍就是制度性壁垒。无论是短期内的关税、所得税政策机制创新,还是税制、投融资等制度创新,都要注意在制度开放创新的同时,构建起包括公共安全在内的各类风险防控制度体系,坚持底线思维,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十四五”时期开启了积极作为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在为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努力过程中,要继续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要进一步深化认识、提高站位,牢记总书记嘱托,进一步增强建设好粤港澳大湾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把“中央要求”“湾区所向”“港澳所需”“广东所能”紧密结合起来,奋力写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篇大文章,全力支持香港、澳门保持长期繁荣稳定、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丰富“一国两制”实践作出广东更多努力、展现广东更大作为。

编辑:郭昊奇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