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广东扶贫:善作善成,不获全胜不收兵

2020-11-15 08:34 来源:南方杂志 石静莹

  坚强组织保障和制度支撑、打造具有造血功能的扶贫产业、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建立合力攻坚的社会动员体系……这一切,正在构筑广东接续减贫和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2020年临近尾声,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各级党委和政府务必保持攻坚态势,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省委、省政府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的政治任务、第一民生工程和最大发展机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

  在完成两轮扶贫“双到”解决绝对贫困的基础上,广东率先开启解决相对贫困探索,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和模式,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截至今年6月30日,广东省现行标准下161.5万相对贫困人口、2277个相对贫困村全部达到出列标准,创造了解决相对贫困的“广东经验”。

  “输血”到“造血”,带动长效脱贫

  “五华县湖中村是清水小龙虾的养殖基地,这里的小龙虾用山泉水养殖,因而肥美干净……”在一段网络宣传片中,广州市番禺区人社局派驻梅州市五华县龙村镇湖中村第一书记陈智军给网友们分享了小龙虾的烹饪方法。一盆盆用农村大锅翻炒出的小龙虾,在陈智军的手里变成了令人垂涎欲滴、食指大动的美味。

  作为贫困村,湖中村曾经没有工厂、商铺,只有荒废的山塘和林地。如今,在第一书记陈智军带领下,探索出了一条产业扶贫的道路,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从7000多元大幅增长到25.8万元(全口径集体收入),已经蝶变为党建示范村。

  湖中村的变化浓缩了广东省扶贫工作的经验:全面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突出“头雁”、创新机制、建好队伍,把产业扶贫作为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按照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原则,用好“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发展平台,推广“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特色优势扶贫产业。

  “十三五”期间,广东省委和省政府实施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全面推进贫困村创建新农村示范村、扶贫资金资产管理、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等各项重点工作,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广东特色的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衔接的融合发展之路,率先完成国家标准下绝对贫困减贫任务。

  就业扶贫带动了长效脱贫。“广东技工”“南粤家政”“粤菜师傅”三项工程的推进,则进一步加强珠三角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劳务协作,帮助全省40.14万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均就业增收1.8万元。

  在1022个扶贫车间、扶贫工作坊,1.7万个开发公益性岗位正在发挥作用——27.9万贫困劳动力不用离乡背井出门打工,在家门口就能就业。

  目前,广东已基本建成以东西部扶贫协作产品交易市场为中心,各地市消费扶贫中心(市场)、消费扶贫双创中心等为骨干,展销门店及专柜、专窗等为终端的消费扶贫线下交易体系。

  在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中,陈智军把扶贫产业搬上了网络,这样的变化也出现在很多农村的特色产业中。通过电商平台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现在的“消费扶贫”已经可以让省内省外相联通,让文化传播更为容易,进一步打破了培育特色农业品牌的渠道屏障。

  锻造“主心骨”,建立强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关键”。

  扶贫工作中,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是“主心骨”。广东省强力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制,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

  近年来,广东深入实施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把党建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为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提供了坚强的组织基础。

  广东在全国首创“三个在先”党建工作机制,即党组织优化设置在先、党组织领导决策在先、党员作用发挥在先,全面提升党组织引领脱贫攻坚的组织力。

  为全面建强基层党组织,全省大力实施基层党组织“头雁工程”和“党员人才回乡计划”,向贫困村、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红色村选派第一书记,大力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

  良好的制度土壤,让更多的人才和“头雁”更乐于参与扶贫工作。2016年以来,全省共选派1万多名第一书记,6.5万名驻村工作干部,他们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依靠力量。

  2019年3月,温响秀主动申请到梅州市五华县华拔村开展驻村扶贫工作,成为一名巾帼不让须眉的驻村干部。

  在入户走访时,温响秀了解到本地许多贫困户家庭都会散养几只土鸡,但多为自己食用,无法形成规模。在广州市生态环境局番禺区分局的支持下,为村内有劳动能力有意愿养殖的贫困户发放优质鸡苗和鸡饲料,用于扩大养鸡规模,提高贫困户收入,可以为每人增加800~1000元的收入。

  “现在村里变得越来越美了,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可以回来创业,把家乡建设得更好。”看到村里翻天覆地的变化,温响秀深有感触地说。

  温响秀的决策来源于入户走访的有效开展。为全面提升党员带动能力,广东省已经建立了五级书记遍访贫困户、专题研究、深度调研、年度报告和考核评估制度,对分散相对贫困人口实施“一人一户”包户销号制度。

  到今年8月,广东全省共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7246名,累计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约3.68万户,让12.57万贫困人口实现增收。

  巩固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9月,广东召开全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视频会,向各地市再安排收官阶段产业扶贫、消费扶贫、稳岗就业、兜底保障、问题整改等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全面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这是广东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从上到下凝聚脱贫攻坚合力的体现。

  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乡村振兴战略也正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全面推进。

  脱贫攻坚不仅要解决精准帮扶问题,还要统筹解决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问题,改善发展环境,夯实发展基础。

  2016年以来,广东省以2277个相对贫困村为重点,聚焦乡村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基层组织等领域,村均投入1500万元,全面实施贫困村创建新农村示范村工作,加快补齐贫困地区发展短板,推动贫困村从“后队变前队”。

  围绕水电路气网多等重点领域,广东省大力实施交通、水利、电力、网络扶贫。

  截至今年8月底,全省已经完成200人以上自然村道路硬化4353公里、20户以上200人以下自然村道路硬化1587公里,乡镇通客车率达到100%,建制村通客车率达到99.45%。贫困村行政村和自然村集中供水率分别达100%、96%以上,饮水安全保障率达100%;完成中小河流治理9707公里。

  提前两年,广东达到国家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目标,综合电压合格率和供电可靠率均达到99.9%。2277个贫困村全部完成开通100M光纤宽带并建立4K电视体验点的任务。

  在充分发挥好制度优势的基础上,广东接续推进巩固拓展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广东经验”的另一特色,是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扶贫大格局。用好政府和市场两种资源,广东广泛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脱贫攻坚,重点推进“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9115个企业累计投入帮扶资金66.5亿元,给农村产业扶贫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建强组织保障和制度支撑,打造具有造血功能的扶贫产业,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建立合力攻坚的社会动员体系……

  这一切,正在构筑广东接续减贫和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南方》杂志记者∕石静莹 发自广州

  ◎本文责编∕张蓓蕾

 

编辑:陈雨昀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