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仙坑村:田园诗梦终可期

2020-07-12 08:18 来源:南方杂志 李梦醒

  在无数人的努力下,在无数人的期待中,仙坑村仙气越发浓郁,正圆着人们渴望拥抱诗与远方的田园梦、乡土情……

  “松涛四壁月三更,楼上银灯几点明。夜半忽闻天籁响,万山围住读书声。”一首清风朗月、袅袅书香的古诗,描绘了河源市东源县康禾镇仙坑村过去学子莘莘、书声琅琅的场景。如今,经历过破败和落后,又焕发出颜值新魅力、产业发展力的仙坑村,正吸引络绎不绝的旅人在此流连忘返。

  客家古楼换新颜

  东江支流康禾河蜿蜒而过,碧水悠悠,山峦秀美灵动。四面环山的仙坑古村始建于明朝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前后,距今已约有400年历史。虽然拥有完好的客家古建筑和优秀传统文化积淀,但由于地处偏远,集体经济薄弱,部分家庭缺劳力、患病、残疾等原因,仙坑村被确定为省定相对贫困村。如何摆脱贫困,保护好宝贵的客家古建筑,更好地留存和展现客家文化?

  2016年,根据部署,深圳市盐田区沙头角街道办和盐田区信访局、河源市高新区管委会开始对口帮扶仙坑村,这成为仙坑村“蝶变故事”的开端。随着国家“万企帮万村”计划的实施,万科集团积极响应“万企帮万村”计划号召,作为社会力量主体负责承担古建筑修缮、公共景观及部分公共性载体的投资。

  四角楼、八角楼这两栋文物保护单位是仙坑村最为典型的古建筑,尤其八角楼建筑规模宏大,工艺巧究,其设有炮楼和走马廊,围墙和护墙上有多处射击孔,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防御功能极强。可由于年久失修,这两座房屋均存在严重的渗漏问题,屋顶檩条及桷板等木构件腐朽严重,局部墙面开裂严重,存在坍塌风险。

  经过华南理工大学、广东财经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8名专家反复调研、仔细勘查,出具了详细的修建方案——修缮省级文物八角楼,打造客家建筑体现区;修缮原市级文物四角楼,打造客家生活体现区;复建遗址早已坍塌的登云书院,进行考古式挖掘后,根据村里老人凭记忆画出的遗迹图重新复建,延续仙坑村192年的文脉;修建仙坑文化广场,打造党建、村史、村民公约景观;建设邻里多功能广场,增加村民公共文体活动空间等。

  遵循“修旧如旧,建新和谐;文保专修,资源活化;以点带面,提升风貌;延续文脉,激发活力”的原则,扶贫团队对仙坑村采用“微改造”的做法,在充分保留原有历史建筑特色的前提下,将建筑、文化、历史融入当地,对客家特色村落进行硬件打造。

  迎着阳光雨露的天井、寄托美好愿望的精致木雕石雕、分区科学合理的布局……如今,在旧貌换新颜的四角楼、八角楼细赏前人的独运匠心,充满了穿越时空的奇妙感。四角楼、八角楼不仅成为人文社科普及基地,还成为新时代美丽乡村的“网红打卡点”。2018年仙坑村获评为中国第五批传统古村落荣誉称号,2019年9月先后获评“广东十大美丽乡村”“广东省首批文化和旅游特色村”,成功入选住建部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研学助力乡村旅游

  六月间,漫步在仙坑村,眼前的白墙黛瓦、草木葱茏让人倍感开阔,山间林风混合丝丝凉意和即将成熟稻谷的清香,格外令人感到清爽畅快。偶然间一两只小狗追逐嬉戏在整洁的乡间小道,于朗空下传来一两声快乐的犬吠。这样迷人的风光不仅吸引着来此写生、采风的摄影师和画家,还吸引着来此了解客家文化、体验农耕生活的学生群体。研学,正是仙坑村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部分。

  深圳市盐田区沙头角街道办事处、河源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驻仙坑村帮扶工作组、仙坑村支部及第三方旅游开发管理机构广东宝牛乡村旅游开发管理有限公司等于2019年初成功地推出了中小学生乡村研学项目;同年下半年启动“万家旅舍”项目,把闲置的民房统一装修、定价,以解决外来游客的住宿问题。除了每年可以拿到茶园的分红外,仅首批能得到1.5万元用于房屋翻新、添置床铺资金帮扶的贫困户就有20户。仅推出一年时间,仙坑村便吸引了珠三角3万多名学生前往观光、体验农村生活,有效地提高了当地村民的收入。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57户184人,2019年底全部脱贫,村集体经济收入超40万元。

  要想富、先修路。“以前的路崎岖不平,不方便村民的生产生活需要,而且对于招商引资、开发研学项目以及各种建设都不方便,所以我们帮扶单位出资600万元,跟东源县政府一起合修了这条宽7米、长约21公里的赤南公路。”盐田区沙头角街道办事处驻仙坑第一书记兼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刘启煜向《南方》杂志记者介绍这条重要的公路给仙坑村带来的巨大变化。赤南公路于2019年1月实现通车,以往从康禾旅游大道路口到村里不过7公里的路程,驾车要1个多小时才能到,如今行程缩短至20分钟。这条致富路完工后,发展机遇也随之而来。

  如今,“研学助力乡村振兴”项目的实施,在村企携手共同带动群众致富上已初见成效,不仅得到学校师生和当地群众的认可,也为东源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乡村旅游业作出了新探索。仙坑村将继续发挥古建筑、历史、人文、乡村农业等丰富的旅游资源,打造完善研学教育、亲子游、自驾游等市场需求大的项目,联动赤南公路沿路村落,借助“万里碧道”、东源县省级新农村示范建设,不断加强农耕文化、客家文化体验,加快建设摄影写生基地,提升仙坑旅游影响力。

  茶山如画

  茶汤清亮、茶香清柔,仙坑村的茶亦如其古建筑一般回味悠长。康禾镇茗翠茶园,是华南地区唯一的贡茶产地,也是河源首个获得国家有机认证的红茶基地。主要种植高品质的台湾金萱、青心大毛、梅占、传统米碎茶等品种。

  仙坑村所在的康禾种植茶叶历史悠久。河源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驻仙坑村乡村振兴工作组组长兼党建指导员廖武彪向《南方》杂志记者介绍:“清康熙年间,朝廷命官叶庚庆将家乡茶叶进贡宫廷,康熙饮用以后,顿时感觉神清气爽。从此,康禾成为贡茶产地,自康熙至嘉庆历代帝王,都很喜欢康禾茶。在仙坑村四角楼、八角楼还保存有当年制作贡茶的锅具呢。”

  从赤南公路往仙坑村行驶的道路上,碧绿可人的茶山格外引人注目。刘启煜说:“结合传统产茶区优势,我们帮扶单位为仙坑村筹集了150万元用于村集体入股茶园,打造以有机茶种植、加工、销售及休闲养生为一体的‘仙坑客家红生态茶园’产业基地,解决贫困劳动力就业问题。”从2016年起,仅“客家红生态茶园”每年都有24万元的收益,其中八成作为分红给了贫困户。

  如今,在帮扶工作队、康禾镇、村“两委”的不断努力下,河源市客家红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已经成长为一家以生态茶园开发为主产业,集有机茶种植、加工、销售及茶园休闲养生基地建设于一体的农业科技开发公司。旗下的仙坑茗翠茶叶专业合作社、现代化厂房、茶园休闲山庄及客家红有机茶体验馆形成了集生产、销售、消费体验等服务齐备的完整链条。连带周边村落,已立项的生态茶园3000多亩,第一期投资5000多万元,预计项目达产后年产量将达30多万公斤优质有机茶叶。“仙坑客家红”“仙坑茗翠绿茶”系列品牌茶叶的知名度也随着仙坑的美名远扬在外。

  历经沧海桑田、艰难困苦,仙坑村告别了灰暗的过去,迎来了多彩的未来。在无数人的努力下,在无数人的期待中,仙坑村仙气越发浓郁,正圆着人们渴望拥抱诗与远方的田园梦、乡土情……

  《南方》杂志记者∕李梦醒 发自河源

  本文责编∕蒋玉

 

编辑:陈雨昀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