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红色村的绿色脱贫记

2020-07-07 08:28 来源:南方杂志 陈健鹏

  “红色领航、绿色发展”,4年来,桥陈村以红色资源为主线,大力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发展生态产业,实现了从省定贫困村向最美乡村的华丽转身。

  红色渡口、革命交通小船、红色长廊、母子榕红色公园、小北山革命纪念馆……走进汕头市潮阳区金灶镇桥陈村,一条串珠成链的红色休闲旅游带,唤醒了人们对“小北山武工队”为新中国奋战的红色记忆。

  从曾经一贫如洗的贫困村到如今焕然一新的新农村示范村,桥陈村的蝶变用了4年时间。到2019年底,全村36户贫困户158人已经全部实现脱贫,有劳动力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2万元,村集体收入达到25.68万元。

  “红色领航、绿色发展”,4年来,桥陈村以红色资源为主线,大力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发展生态产业,实现了从省定贫困村向最美乡村的华丽转身。

  唤醒“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

  桥陈村位于潮阳、普宁和揭阳三地交界,位置偏远,有着天然的隐蔽优势。在解放战争时期,桥陈村是小北山(又名潮阳内山)武工队进行革命活动的根据地,又是揭阳“北武”、普宁“南武”武工队重点建立的一个联络站。

  据了解,小北山武工队进驻桥陈村后,进行了宣传、锄奸、爆破等革命活动,为了隐蔽行踪,队员们在村里选取了数个隐蔽场所作为联络点。在武工队的带领下,不少村民积极投身革命,村民们不仅为武工队提供场地,还帮他们借粮食,调配物资。

  现在,村里还保留着武工队活动和秘密联络点旧址等革命遗址,武工队员们在桥陈村留下的足迹也成了这座小村庄引以为傲的历史。

  然而,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也成了桥陈村发展的阻碍。以往,村民们以农业生产和外出打工为主,村里一穷二白。2016年,该村被确定为广东省相对贫困村。

  为了更好地挖掘保护宝贵的历史财富,把“红色基因”转化成脱贫的原动力,2017年,广东全面启动“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由省委组织部牵头,集中两年左右时间,分两批梯次推进,重点建设60个村。桥陈村便是其中一个“红色村”党建示范村建设点。在“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的推动下,桥陈村唤醒了村里的“红色记忆”,对年久失修、破损严重的革命遗迹(址)进行保护、修复。

  据介绍,桥陈村有一株300多年树龄的“母榕”,四周环抱着几株60多年树龄的“子榕”,桥陈村深挖“母子榕”所蕴含的红色精神,建起了“母子榕红色公园”。以“母子榕红色公园”为起点,湿地公园、小北山革命纪念馆、红色陆路、红色水路、革命红亭、红色长廊、交通站旧址……一个个红色景点开始串珠成链,形成了一个综合性红色休闲旅游带。2019年11月,桥陈村被推荐为全省镇街党校管理人员培训班现场教学点。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坚持红色村党组织在基层组织中的领导核心地位,才能在更高起点,以更高标准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潮阳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桥陈村开展了村干部能力提升行动,并通过强化村“两委”干部绩效管理和完善村级党建工作制度,增强了“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对“红色记忆”的唤醒,也激发了村里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村里的党员们都为村里的光荣历史和自己的党员身份感到骄傲。”潮阳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桥陈村每位党员都主动在家门口悬挂起了“共产党员户”标识,推行党员联系群众网格化管理,并开展“脱贫攻坚先锋引领”活动,在村里的农家乐、“万只蛋鸡场”等产业项目落实党员领办项目服务,帮助贫困户增收脱贫。

  插上“绿色翅膀”,发展生态产业

  50多岁的单亲母亲陈姐,被桥陈村的村民们亲切地称为“鸡司令”。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她在“万只蛋鸡场”忙碌的身影。陈姐原来是一名贫困户,自从村里实施了养殖扶贫项目,她不仅脱了贫,还成了养鸡能手,现在每个月有两三千元的收入。“感谢扶贫工作队和村干部,帮我解决了家里的困难,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了。”她笑着说。

  2016年4月,由汕头市农业局、市农科所和中国人保财险汕头分公司组成的扶贫工作队进驻桥陈村,从那时开始,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当时的驻村第一书记林雄的带领下,桥陈村确立了“红色领航、绿色发展”的扶贫发展模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桥陈村推进光伏帮扶项目,建设面积450平方米、42千瓦的光伏发电站,每年收益按1∶4比例分给村集体和贫困户。

  此外,桥陈村还以“贫困户+农民合作社+科研所+互联网”模式为载体,注册成立汕头市潮阳区金灶桥陈(汕金桥)种植专业合作社,引进优质水稻品种和种植技术,种植优质大米和红糯米、黑糯米、糙米等功能稻米。“汕金桥”稻米远近闻名,自2017年8月开始经营以来,销售额已超200万元。

  桥陈村还实施了蛋鸡养殖扶贫项目,为贫困户提供鸡苗、技术等帮扶措施,由有劳力贫困户集中饲养,利用绿化苗用地发展林下走地蛋鸡产业。截至目前,蛋鸡养殖场销售鸡蛋180多万粒,为村有劳力贫困户通过蛋鸡养殖业实现增收54万元。村里还帮助了2户有发展特色农业潜力的贫困户注册成立2个家庭农场,年实现增收3万~10万元。

  60多岁的陈叔,曾因一场意外而导致身体轻度瘫痪,由于两个孩子都在校读书,一家人的生活来源仅靠他的低保金和妻子在外打零工的收入。在了解这一情况后,驻村工作队引导陈叔参与“万只蛋鸡场”扶贫产业项目,承包经营养鸡场。去年,陈叔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近1.5万元,实现稳定脱贫。

  “红绿”相衬,建设文化旅游新村

  金色的阳光洒在桥陈村的“红色路”上,村里到处一片红绿相映的景象,在湿地公园里,波光粼粼,游人如织。 “没想到桥陈村变化这么大!”来此游玩的游人大多这么感慨道。

  在帮助该村实现精准脱贫的同时,扶贫工作队努力改造村容村貌,改善村庄人居环境和农田基础。通过整治池塘、沟渠,改造机耕道、农田排灌沟,建设广场公园,清理卫生死角,拆除乱搭乱建、违章建筑等,村容村貌得到了明显改善。

  结合“创文强管”活动,桥陈村对村内脏乱差现象进行整治。在党员干部的带头下,村里拆除了乱搭乱建14处650平方米,违章建筑33处910平方米。在碧桂园集团的支持下,投入建设资金400多万元,对老寨村民废旧老厝进行改造,建成民宿24间共1100平方米。目前,民宿已承包并投入运营,承包费按1∶9分配给村民和村集体。

  此外,桥陈村投入近500万元建设全村雨污分离、巷道硬化工程。潮阳区政府在桥陈村建设了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实现了源头截污、雨污分流,雨水不入厂、污水不入河,村里水环境有极大的改善。

  现在,漫步在桥陈村村道上,310亩的湿地生态公园里杨柳依依、天高云淡,“四点金”“下山虎”等潮汕传统民居建筑壮丽秀美,革命纪念馆、红色长廊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红绿相间的花海、茂密阴凉的古榕、静谧深邃的巷道……这一切都让桥陈村看起来像是一个风景区。

  据介绍,下一步,潮阳区将进一步发挥桥陈村“红色村”辐射带动作用,深入实施 “红色领航”工程,带动其他革命老区村,充分挖掘保护利用红色资源,强化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推动形成基层党建、红色资源、新农村建设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南方》杂志记者∕陈健鹏 通讯员∕吴开云 林建中 发自汕头

编辑:杨格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