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山乡巨变奋斗始

2020-07-02 07:54 来源:南方杂志 杨洋

  再给力的政策也要落实到人,才能收效;再美好的愿景也要从脚踏实地开始,才能抵达。

  2020年开启下半程,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到了最后冲刺的时候。

  中国千百年来摆脱绝对贫困的梦想,就看今朝。

  这是咬紧牙关时,是屏息聚力时,是比拼意志时。越是到了这样的时刻,越需要广大驻村干部对症下药、精准施策,撸起袖子加油干。

  广东动员全省21个地市、1.8万个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近6.5万名驻村干部,扑下身子、扎根山乡。他们一头连着党和政府的方方面面,一头连着千千万万的农民,通过由内向外层层带动、勠力奋斗,推进精准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撬动山乡巨变引领振兴的力量。

  领飞

  “群雁高飞头雁带”。

  落后山村的积贫积弱,需要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来改变。党的十八大以来,很多机关优秀干部,被派驻到村里担任第一书记,担负起脱贫攻坚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职责,成为引领山乡发展的“头雁”。

  揭阳市惠来县隆江镇孔美村昔日是让人闻之色变的“毒品村”,华南理工大学派出的驻村第一书记接续奋斗,与村党支部书记劲往一处使,与毒品和贫困这对“孪生兄弟”作斗争。短短四年间,孔美村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层组织力加强,毒品被扫地出村,全村94户贫困户437人全数脱贫。华南理工大学更是发挥教育扶贫优势,第一书记牵头设立助学金,发动教师和校友资助特困学生,切断毒品和贫困的代际传播。

  广州市黄埔区九佛街莲塘村有着 “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的金字招牌,守着绿水青山却变不成金山银山,村集体经济一直是负数。广州恒运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派驻的第一书记陈丞到任之后,通过党建抓手发动108名党员的力量,相当于村里的108条好汉,将黄埔区对莲塘村的规划和支持落实到位,还整合多方力量将莲塘村打造成特色精品村。

  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固然要依靠本土的组织力量。然而遇到问题积重难返,可能是“只缘身在此山中”,无法抓住问题所在,找不到奋斗的方向;抑或是依靠本土的能力,尚无法有效解决,找不到奋斗的突破点。

  这时候党组织派驻第一书记长期扎根,是党实现对农村基层领导的最重要环节,可以“跳出乡村看乡村”,加大资源整合能力,第一书记成为新农村建设最直接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奋斗者。

  “第一”是组织给予的重任,也是群众寄予的希望。

  经过这么多年的实践,第一书记的模式被证实是有力且有效的,广东进一步发挥第一书记的作用。广东省委2018年印发《广东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规定此后每年选派不少于千名优秀党员干部到贫困村、软弱涣散村和集体经济薄弱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拟在三年时间内实现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过硬。

  大批第一书记走出机关、走出办公室,走向田野,如同雁阵里领航的“头雁”,向着党组织指明的方向,为乡村谋变、发展振兴寻路前行。

  合奏

  “村子富不富,还看村干部”。

  要做到扶真贫、真扶贫,就必须是奋斗的“大合奏”,而非“独角戏”,第一书记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紧密联动村“两委”干部,激活从上至下一盘棋。

  第一书记帮助建强基层党组织。

  “问题村”基层治理水平不高、激化基层矛盾,常常也是贫困村,根源就在于基层班子软弱涣散。面向这些村组织选派第一书记,既是对症下药,通过“头雁效应”,抓住镇村干部这些“关键少数”,发掘一批“爱农村、爱农民”、在群众中有威信和影响力、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优秀基层干部,全面提升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

  从2018年开始,惠州市委组织部选派副处级干部到软弱涣散重点难点村党组织担任第一书记,取得了明显成效。惠城区马安镇水贝村因为当地村干部没有和村民沟通好,曾经引发村民和村委会之间的冲突,导致村委工作一度瘫痪。惠州广播电视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杨祖武到水贝村担任第一书记以后,在调整优化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基础上,调整优化党组织设置,改变了村“两委”班子的作风。这个班子在后来的人居环境整治,以及今年的抗疫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贫困户摘帽,乡村走向振兴之路。

  第一书记是农村干部引路人。

  正如华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丰清所言,第一书记的主要作用是脱贫攻坚战的骨干和领头羊,更是带班子和培养后备干部的重要力量。“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迈向乡村振兴,村干部都是中坚力量。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在农村人才培养中发挥着‘传帮带’的作用;他们不仅是农民脱贫致富的带路人,也是农村干部引路人”。

  华南农业大学驻河源市龙川县丰稔镇礼堂村工作队,不仅以农业专业技术进行人才帮扶、科技帮扶、产业帮扶等,还帮助村“两委”确立了“强班子、带队伍、严治理、促脱贫、谋振兴”的工作思路,抓实抓细班子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规范村“两委”工作,压实主体责任。通过一系列措施,打造了一支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团结协作有奉献精神的党员干部队伍。

  第一书记将新理念新思路带到基层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帮扶,培养出好带头人,带出好班子,打造好队伍, 在乡村干部中引起共鸣,才能奏响共同奋斗的交响曲。

  汇聚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不管第一书记领命的是脱贫攻坚还是整治软弱涣散,最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人民群众,要依靠人民群众,汇聚起奋斗的力量。

  如果只有“政府在干,村民在看”,干部热火朝天,村民参与感不强,还是暴露出基层动员和治理能力不强的问题。第一书记既要通达政策,也必须连接人民,发动村干部归根到底是要发动人民,让村民成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主体。

  惠州龙门县蓝田瑶族乡上东村被坊间称为“北极村”。广东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派驻上东村第一书记刘艳军,实施“强村固组”工程,强化基层党组织“六大功能”,带着驻村工作组及村“两委”班子深入村民家中,了解村民的家庭和收入情况;走到田间地头,与群众共寻致富良策。村民真真切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支持,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投身到产业脱贫建设中,越来越多年轻人被带动起来回乡创业。

  再给力的政策也要落实到人,才能收效;再美好的愿景也要脚踏实地开始,才能抵达。

  国家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是党和政府搭建了舞台,老百姓是这台上的主角。只有本地村民参与进来,才能形成有灵魂的美丽乡村,才能真正建成老百姓认可的美丽乡村。

  在湛江雷州市乌石镇那毛村,在汕尾陆河县水唇镇螺洞村,在韶关市新丰县马头镇大陂村……在全省千百个脱贫摘帽的山乡,第一书记通过抓住村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从而调动村民这个绝大多数,汇聚起奋斗的磅礴力量。

  幸福不是毛毛雨,幸福都是奋斗来的!

  脱贫攻坚不是结束,乡村振兴从这里迈向新的开始……

  ◎《南方》杂志记者∕杨洋 发自韶关、广州等地

编辑:李润芳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