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走出去!广东制造要有“世界眼光”

2020-01-17 08:06 来源:南方杂志 郭芳 史成雷 

   在全球经济低迷、中美经贸摩擦的变局中,越来越多的广东企业开始全球化布局的征程,将生产基地遍布全球,这会否带来“产业空心化”的风险?

   政府官员要有世界眼光,既要鼓励广东企业走出去参与全球化分工,又要以更大的开放倒逼企业转型升级,真正破解产业空心化难题。

  目前,广东制造走出去的脚步正在加快。

  百业公司是珠三角一家典型的外贸综合服务商,每年为200多家中小企业提供出口服务,涉及销售额5亿美元。百业公司副总经理程越每年要接触大量的国际采购商和珠三角制造企业,他直观地感受到“外贸市场在发生变化”,“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的市场波动起伏,相形之下印度、印尼、越南、泰国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市场在异军突起。”

  在程越的企业朋友圈里,以前珠三角制造企业是零零星星地到越南、缅甸等东南亚国家投资设厂。“这两年开始有了明显变化。朋友圈里大部分企业都有着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的想法,目前已经有10%以上的企业付诸行动。”

  越来越多广东企业走出去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地方政府官员的“产业空心化”焦虑。关于企业“撤离论”的声音也时有发生,外界担忧的是,珠三角企业尤其是大企业走出去,会否带动大量的上下游产业链企业跟随,这有可能使得当地发展面临产业空心化的危险。

  “广东制造要有‘世界眼光’。”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陈鸿宇表示,地方政府要正确看待“引进来”与“走出去”。一方面,鼓励企业参与全球化布局,向品牌、技术、服务等“微笑曲线”两端附加值更高的领域攀升。另一方面,要以更大的开放倒逼广东企业转型升级,推动制造业从中低端走向中高端,真正避免产业空心化的风险。

  【直呈现状】

  从“广东制造、卖往全球”到“全球制造、全球买卖”

  庞大的民营企业群体、坚实的制造业,是佛山鲜明的产业基础。在这里,越来越多的本土企业开始走出去。

  作为全球第二大建筑陶瓷设备整线生产商,广东科达洁能的生产车间旁,高峰期每天都有10多个货柜准备运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达洁能副总裁钟应洲告诉《南方》杂志记者,“以前每年公司对非洲市场的出口零零星星加起来一两千万美元,目前海外市场的份额已经增长到四五亿美元。”

  “为了把面包机卖出去,我们先在非洲大陆卖面包。”钟应洲形象地比喻道,科达洁能将建筑陶瓷设备生产线搬到非洲,在坦桑尼亚、肯尼亚等国家开设了四个陶瓷制造工厂,产品在非洲受到热捧,每年的销售额达到两三亿美元。科达洁能在非洲刮起了“广东制造”旋风,陆续接到了北非、中非等国家的建筑陶瓷整机订单。仅以建筑陶瓷设备为例,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的海外市场订单已实现9.5%的增长。

  距离佛山不到百来公里的东莞,是每年进出口总量稳居全国前列的外贸重镇。东莞是全球最大的手机生产基地,当地华为、OPPO、VIVO手机出货量均进入全球前五。产业界有句流行的话,全球平均每4部智能手机,就有一部来自东莞。以东莞三大手机制造商之一为例,近年来其进军海外市场,把产品销售到印度、孟加拉国、阿尔及利亚等30多个国家。

  三年前该手机制造商在印度设立工业园,工厂高峰期时有1万多人。“随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未来这里是巨大的增长点。”该手机制造商相关负责人表示,虽然企业出口起步晚,但是增长速度相当快,“在印度市场每年销售的手机以千万台计,占据印度10%左右的市场份额”。

  《南方》杂志记者在调研中发现,以往的“广东制造、卖往全球”正在发生变化,“全球制造、全球买卖”正成为时下变化。越来越多的广东企业开始全球化布局的征程,将生产基地遍布全球,走出去寻找海外市场,与当地市场发展同频共振。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所蕴藏着的巨大市场空间,正在成为“世界工厂”的新增长极。广东企业纷纷走出国门,到沿线国家“淘金”,似乎正在重演30多年前广东吸引外资到珠三角的盛况。在这些国家的繁华商业区,华为、美的、格力、TCL的巨幅广告牌格外显眼。一批在中国响当当的“广东制造”,在当地深入民心。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目前总人口超40亿人,经济总量超过20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4%和30%。“这些国家普遍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期,市场前景广阔,资源禀赋各异,空间巨大。”许多珠三角制造企业负责人在接受《南方》杂志记者采访时表示。

  【发展之思】

  “走出去”与“撤离论”的辩证法

  越来越多的广东企业走出去,也引发了一些地方政府官员的“产业空心化”焦虑。

  “对于广东企业走出去,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广东省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专家丁力教授分析道,“企业走出去一般分为两种情形:第一种情形,企业存量留在本地,增量走出去。这种大多是市场导向型的企业,将总部、研发等重心依然留在国内,到国外去设立营销中心或生产基地,去开拓新的市场空间。第二种情形,企业存量走出去,连根拔起,这些企业大多是成本导向型企业。”

  一方面,《南方》杂志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在全球经济低迷、中美经贸摩擦的变局中,广东一些企业陆续出现成本上升、订单减少、经营困难等问题。一些传统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企业产能外迁有所加快,纷纷到东南亚等周边国家寻求投资发展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撤离或转移并不是大规模的。据有关数据显示,2019年1-10月,广东有100家制造企业转移国外,仅占广东规上工业企业数的0.2%;另外对广东5223家规上工业企业摸底调查发现,有95.4%的企业表示暂不考虑产能转移。同时,转移的企业大部分是将订单生产、低端制造环节转移,总部和主要产能仍留在广东,所谓“撤资论”完全不符合实际。

  陈鸿宇在接受《南方》杂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些成本导向型的企业产能转移到东南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这是国际产业梯度转移规律使然,也是广东产业转型升级必须经历的阵痛。从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工业化发展经验来看,没有哪个地方能把中低端产业留一辈子。政府要通过转型升级,倒逼新经济、新动能、新业态的加快发展,推动制造业从中低端走向中高端,真正破解产业空心化问题。

  另一方面,广东企业走出去寻找增量的故事里,凸显出“世界工厂”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上移。从最初在境外设立贸易公司开拓海外市场、投资设厂,到利用技术品牌和产业链优势融入国际价值链,再到跨国并购等多元化发展……粤企走出去的变化,也折射出广东经济结构性变化的脉搏。

  全球500强企业美的是家电行业全球巨头,是佛山的一家本土民营企业。美的并购了日本东芝家电、全球四大机器人巨头之一德国库卡等海外公司,在全球布局了34个主要生产基地。2018年,美的年销售额2600多亿元,家电行业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第一,其中海外市场占了四成多份额。2019年前三季度,美的海外市场份额仍然保持着6.3%的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美的在全球拥有28个研发中心,公司里最尖端的资源都会向研发倾斜。“美的的发展速度这么快,得益于每年对研发近百亿元的投入。美的在家电领域的发明专利数量已连续多年稳居全球第一,掌握了更大的话语权。”美的集团总裁办副主任邹捷成向《南方》杂志记者举例道,家电行业的核心零部件之一压缩机,号称白色家电的心脏。全球每三台空调的压缩机,就有一台来自美的。这使得美的面对海外供应商有了很强的议价能力。

  【国外启示】

  新加坡没有土地,却能变出三四个新加坡

  “经济全球化”正成为当代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新加坡、日本等工业化国家的发展经验值得思考。

  ?世界经济论坛(WEF)公布2019年全球竞争力报告,该报告基于全球竞争力指数,按照12个支柱指标,对全球141个经济体的竞争力进行了评估。新加坡的竞争力指数位居全球榜首。报告指出,新加坡是世界上最开放的经济体。

  早在2008年,《南方》杂志曾经派出记者前往新加坡跨海取经。弹丸之地的新加坡的经济成功,很大程度得益于政府的世界眼光。“新加坡没有土地,却能变出三四个新加坡”。?前任新加坡贸工部首席经济学家、南洋理工大学亚洲研究所主任陈光炎告诉记者,全球化视野已成为新加坡的重要竞争力。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政府提出“新加坡资源无限”“环球城市”等理念,鼓励国民走出国门寻找商业机会。“从新加坡出发,3小时飞抵香港,5小时直飞上海,7小时可到达澳大利亚、印度等国。”陈光炎表示,新加坡政府提出“七小时飞行范围腹地论”,以新加坡为圆心、七小时飞行距离为半径画一个圈,全世界一半以上人口都在这一范围内,东南亚、中国、韩国、印度、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都是新加坡的经济腹地。

  许多新加坡的大企业加入了海外投资的行列。新加坡航空(以下称“新航”)和淡马锡控股曾以大约9.2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中国东方航空24%的股权。“如果将资本、技术投入东航,新航就可以换取更大的市场。”陈光炎举例道,新加坡的资本有着强烈的投资欲望,新航投资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不仅如此,就连新加坡的中小企业也积极走国际化路线。10多年前,新加坡生产力与标准局等机构开展调查,发现其中小型企业比外界所知的全球化程度更高。在调查的1400家本地企业中,有一半在海外有业务活动,其中约两成企业的海外营业额占企业营业总额的半数以上。

  与此同时,新加坡积极在全球布局,在中国、印度、印尼、越南等地区参与开发工业园。其中,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与新加坡两国政府之间最大的经济技术合作项目。中新双方合资的开发公司负责对园区进行成片土地开发,并依靠新加坡招商网络吸引了大批欧美企业。?

  从“贸易立国”到“投资立国”,日本也走出了自己的全球化道路。上世纪70年代起,日本曾经历过与美国长达数十年的经贸摩擦。正是在这样的压力倒逼下,日本通过加大海外布局、鼓励企业“走出去”。日本海外投资热潮一直延续至今,其中就包括软银投资阿里巴巴的案例。截至2017年底,积累的海外资产总额达1012.43万亿日元,相当于日本2017年GDP的1.85倍,被经济学家解读为“在海外再造了一个日本”。

  《南方日报》曾推出“世界级湾区深调研·日本行思录”系列调研,日本创新学会关西分会长大槻真一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场海外投资热潮的开启,其背后有着深层次的原因。从外部看,国际石油危机爆发、日美贸易摩擦加剧,传统优势行业首当其冲;从内部看,日本老龄化问题显现,国内市场疲软,过去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难以为继,日本经济面临增速放缓和结构转型的挑战。

  “出海”成了最有效的“出路”。“企业走出去,一方面能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至人力成本更低的地区;另一方面,则能有效分散风险,规避日美贸易摩擦的正面冲突。”日本阪南大学教授洪诗鸿表示。

  【改革呼声】

  既要鼓励企业走出去,又要避免产业空心化问题

  广东企业“走出去”战略诞生之初是懵懂的1.0时代,探索之旅大多是自发,主要在海外设立销售网络、开设工厂。

  “随着广东产业的不断升级,粤企走出去的,已经不仅是基于成本考虑的加工制造环节,而是越发多元化,包括品牌、技术、服务等‘微笑曲线’两端附加值更高的领域。”?陈鸿宇表示。

  建议一:政府官员要有世界眼光,鼓励企业走出去,同时注意本土产业的空心化风险。

  《南方》杂志记者在调研中发现,相比较于“走出去”,一些地方政府更多地关注“引进来”。陈鸿宇表示,地方政府官员要有世界眼光,正确看待“引进来”与“走出去”,鼓励企业参与全球化布局。

  与此同时,在鼓励企业走出去的同时,也要注意避免产业空心化的问题。在陈鸿宇看来,“日本的经验值得借鉴。日本产业遍布全球,但是其国内留住了关键制造业,总部、核心研发、财务等重要部门没有走。广东政府要依靠改革开放再出发,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创新生态、产业生态等,增强企业的根植性,让企业真正扎根广东。”

  洪诗鸿也建议,在大力推进海外投资的同时,要注意防范本土产业的空心化风险,并重点提高中国本土产业在全球产业链分工的位置。另外,产业升级、创新研发不应该落下本土的配套厂商,富有竞争力的本土产业链才是反哺对外投资根深叶茂的沃土。

  建议二:政府、行业协会、商会、企业等形成合力,搭建广东企业抱团出海的平台。

  粤企出海的道路并不平坦,既有鲜花,也有荆棘。因为风俗习惯、法律制度、市场规则等差异带来的“水土不服”,一些企业对于“走出去”顾虑重重,而不想走、不敢走、不会走。

  出海之道,要抱团而行。目前,广东积极推动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公共展示平台及境外营销网络建设。广东古镇灯饰基地在越南、南非设立公共展示平台,汕头澄海玩具基地31家企业设立国际营销网络。广东还培育澳大利亚、阿联酋、南非等境外广东名优商品展销中心。

  “广东企业走出去仅靠单打独斗,会付出沉重的学费。政府可以发挥引导的角色,整合行业协会、商会、企业等资源形成合力,搭建广东企业抱团出海的平台。”丁力举例道,在国外以商会、行业协会的名义出面与当地政府进行洽谈,这就比“单打独斗”的出海企业更加有保障,风险更低一些,也能争取更多的发展空间。过去海外投资的一些经验教训,也使得企业更加重视海外业务的先期调研,而商会、行业协会可以承担这一重要任务。“政府可以出台政策,鼓励行业协会、商会组建产业联盟,帮助企业走出去。”

  与此同时,政府可以引导一些龙头企业积极带领中小企业共同出海。佛山经验值得借鉴。佛山民营企业博达集团在非洲市场深耕20多年,在坦桑尼亚、南非、莫桑比克、肯尼亚、尼日利亚、加纳等多个非洲国家设立了销售公司、工厂,?2018年该公司在非洲的销售额达到24亿元人民币。

  “企业在海外市场往往要面对单打独斗、对环境不熟悉、市场开拓成本高等困境,一些熟悉海外市场的龙头企业可以带领大家一起闯市场。”佛山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佛山市商务局搭建、博达集团参与的泛家居品牌非洲(南非)展示体验馆,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国际营销服务公共平台。在这里,70个佛山家居品牌组团闯非洲,出海的道路更加稳健。

  建议三:破解金融支持、法律服务、知识产权等诸多配套问题,让广东企业出海更加稳健。

  目前,广东企业走出去面临金融支持、法律和信息服务、汇率波动、知识产权等诸多配套问题。

  广东省政协调研组建议,要加大企业“引进来、走出去”扶持力度,以更加开放的条件走在全国前列。比如,政府可以购买服务的方式为“走出去”企业提供整链条、全方位法律和信息服务,事前帮助企业、投资项目做好法律和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前期研究,事中进行全程跟踪,事后还要为企业可能遇到的困难、法律风险提供咨询,等等。

  与此同时,知识产权成为创新型企业走出去不可回避的问题。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8年中国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154.2万件,但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只有5.5万件,仅占国内申请量的3.5%,意味着我国有超过96%的发明在海外放弃了专利保护,失去了本该有的国际市场优势。

  广东省政协调研组发现,目前,企业海外知识产权布局不足、纠纷应对不力。随着越来越多粤港澳大湾区企业“走出去”,其在海外面临的知识产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很多企业因为海外知识产权布局不足、纠纷应对不力而失去市场机会,遭受重大损失。

  2018年,美国某科技公司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起诉,指控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20家企业侵犯其专利权,矛头直指我国在全球占重要地位的LED行业,其中的12家中国企业有11家在大湾区内。虽然涉案企业不乏上市龙头企业,但由于对知识产权的国际布局、海外维权认识和准备不足,又缺乏有效的援助机制,面对知识产权诉讼,往往是选择不战而降。

  广东省政协调研组建议,可以搭建知识产权海外布局与维权援助工作机制。比如,设立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海外维权中心和海外维权互助金,与大湾区其他城市分中心形成系统化、网络化、智慧化的海外维权与援助高速通道,为企业提供完备便捷的知识产权信息与法律等服务,护航大湾区企业“走出去”,等等。

  建议四:借力粤籍华侨华人圈,加速广东企业“走出去”的脚步。

  出海之道,要懂得借力。当前,遍布全球的粤籍华侨华人,可以成为广东企业走出去的“领路者”。

  有数据显示,广东现有3000多万海外侨胞,其中在东南亚的粤籍华侨华人占了60%以上。以东盟为例,其是粤籍华侨的主要聚居地,泰国华人中祖籍广东的占79%,印尼华人中祖籍广东的占49%,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华人中祖籍广东的分别占12%、57%和45%。

  丁力表示,数量众多的粤籍华侨华人,这是广东的独特优势。他们在当地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地位,对当地情况十分熟悉,可以在信息沟通、投资合作、经贸往来当中担当桥梁作用。

  ◎《南方》杂志记者/郭芳 史成雷 通讯员/郭俊 魏东原 余家明 发自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地

 

编辑:何柏梅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