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溪碧村被金笔撬动的100天

2019-12-07 07:00 来源:南方杂志 蒋玉 李梦醒

溪碧村新设立的红色宣传语标牌

爬上锁城岭,可见开阔的大岭水库

陈英锦家正在兴建的新房

  以总理金笔的故事为触发点,溪碧村的精气神正被唤醒,锁城岭古道正被唤醒,更多像溪碧总理金笔一样的红色记忆,开始在人们的口耳相传中重新浮现。更难能可贵的是,汕尾众多红色遗迹分散的呈现格局正酝酿一场改变。

  一支笔正撬动沉寂的山乡。11月15日,《南方》杂志记者再赴金笔故事的发生地——汕尾陆丰市桥冲镇溪碧村。从8月12日《笔从溪碧来》系列报道正式见刊见报,至记者发稿时,溪碧“总理金笔”故事被发掘出来,整整100天。

  这100天里,溪碧村这个曾经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的山边小村,吸引了太多关注的目光,发生了太多温暖的故事,也悄然改变着模样。“珍惜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传统、传播红色文化”,在村头立起来的崭新的宣传画下,记者清晰而真切地感受到沉寂多年的山乡溪碧正被悄然唤醒。

  眼里有光,心里有亮

  挂念着为周恩来在溪碧村治病请大夫的热心农民“水珠叔”的孙子陈英锦老人的新房子,一进村,《南方》杂志记者就直奔陈英锦一家的新房工地。从村口走进去,经过一条不长的巷道,一间正在施工的新房呈现在记者眼前。红砖墙、水泥柱,高门大屋已经初见雏形。新房有100多平方米,屋后绿树掩映,是个住家的好地方。据村干部介绍,房子即将封顶,老人在元旦新年时就能搬进新居。

  从新房工地走出来,刚巧见到72岁的陈英锦老人骑着一辆白色的电动车赶回来。他迎着记者来到当年那间周恩来养病的老屋中,用方言与大家聊家常。再次走进周恩来治病居所,房屋显然经过打扫和整理,虽然陈设没有大的变化,但明显整洁清爽了许多。

  “您的新房子去看了吗?建得好不好?”陈英锦的眼中不再有记者第一次到溪碧村见到他时的落寞,面对记者的提问,他微笑着回答:“好!”接着又腼腆地招呼客人们。

  详聊之下,陈英锦告诉记者,他们一家的低保、两个儿子的残疾人补助都按月准时领取,生活不存在大的困难。此外,村里还给他安排了一个在市场做管理员的工作,每月也另外有一些收入。

  《笔从溪碧来》系列报道推出后,陈英锦爷爷陈水珠的故事和那间小小的黄黏土屋也被更多人所知。来自各界的关怀和温暖,让陈英锦的眼里有了光、心里有了亮,未来的生活更是多了很多指望和期待。

  “现在这间屋子的价值可不一样喽。”谈话中,随行的村干部说。

  原来,头一天村里刚刚领到了四块金灿灿的牌匾,分别是由中共汕尾市委党史研究室颁发的“广东省革命遗址——溪碧村农会旧址”“广东省革命遗址——周恩来溪碧村治病居所旧址”两块牌匾和由汕尾市委宣传部颁发的两块“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牌匾。因为两处遗址还需要修缮,暂时还存放在村委会和镇政府里。

  这么多年来,人们熟知周恩来渡海到香港这番惊心动魄的经历,却鲜有人知道周恩来在溪碧治病的艰难过程和赠送金笔的深情厚谊。对于溪碧村来说,这待挂的四块牌匾是对过往历史的正名和军民鱼水情深的最好见证。

  老寨门与新标牌

  和风煦日,正是晚稻丰收季,溪碧村弥漫着稻谷成熟的香气,也振奋着人们的心。《南方》杂志记者一走进村子,就发现以前村里恣意生长的灌木丛和杂草垃圾被清理掉了,村道清爽宽敞起来。村头写满乡村记忆的老寨门,本已经被包围在灌木杂草丛里蹉跎多年,如今被清理出来,与身后村头的写满乡村记忆的几排老房子相互映衬,倒有说不出的挺拔与亲切。

  “红色道路上的新征程”“笔从溪碧来,见证如初心”“珍惜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传统、传播红色文化”,老寨门对面的村道旁新立起来的三幅四米多高的宣传牌,印着简洁有力的标语和溪碧村的建设规划设计图样。村民们每日骑着摩托、推着小车,从标牌下经过,都习惯性地张望一眼。对于一个沉寂的小山乡来说,这是溪碧的一抹新色,诉说着溪碧人心里憧憬的明天。

  据介绍,每天上午,广告牌下会有早市,摆摊的、买菜的、遛弯的村民,都聚集到一起。以往每天早市一摆,摩托车都很难通过的地方,如今俨然变成了一个小广场。

  “做好复绿的工作后,这里将是村里的一个活动广场。”溪碧村支书陈发生告诉《南方》杂志记者。

  溪碧村民宅分散,如今,老寨门与宣传牌对望的这个村头广场,成了村子的中心。倚着背后大片的稻田,沾染着村民们集市上的烟火气,多了几分热闹,精气神儿足了,热气腾腾的。

  村里怎么振兴、如何建设,是村“两委”班子如今想得最多的事情。溪碧村的总理金笔故事广为流传之后,来自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不断,给溪碧村带来了发展的希望。如何乘好这阵东风,一鼓作气将溪碧村建设起来,是摆在陈发生等人面前的考题。

  为了科学规划,在汕尾市和陆丰市农业局、党史研究部门的指导下,溪碧村请到了华南理工大学的一支团队,进行了村子的建设规划;陈发生还把村“两委”和村民代表40多人组队带到红色资源开发利用做得好的陆河县参观学习。

  “溪碧村太穷了,总理金笔是溪碧的机会。大家心里都憋着一股气,要迎头赶上。”陈发生说。

  被唤醒的“古道”和被重拾的红色记忆

  从溪碧村外驱车沿着山路驶至锁城岭脚下,记者们在沙土质地仅能一人走的山路上攀走一段,便能到达锁城岭上。站在岭上,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正是一番山清水秀的绝佳景致,等待被世人所了解赞叹。爬上锁城岭,就见到了大岭水库。

  当年总理从溪碧村前往黄厝寮村走过的锁城岭“古道”就在水库边蜿蜒而过,隐藏在山林之中。这片用于农业灌溉的水库兴建于1954年,而总理当年经过时,这里还是一片农田。

  “几十年前,我们家里要常常走这条‘古道’,去对面的金厢镇上买鱼,因为那边靠海。”一位村民告诉记者。

  如今,这条已经被人们渐渐遗忘掉的“古道”正被赋予崭新的期待。

  “修通这条路是溪碧村人的期待,更是桥冲镇8万人的希望所在。”陈发生说。陈发生所说的路,是指连通黄厝寮和溪碧村之间的“红色绿道”。 据悉,溪碧村已经打算将古道进行重新打通和修缮。

  “前段时间,市委党史研究室就联合我们桥冲镇溪碧村和紧挨着的金厢镇黄厝寮村开了个会,两个村隔着一座山,只有一起把路修通修好,溪碧村的红色资源才能结合旅游有发展空间。”陈发生欣喜地介绍会议的成果,以当年总理赠笔的锁城岭为界,两村各管一段,一旦修好,溪碧村原本闭塞的交通会大大改善。

  溪碧村所在的桥冲镇是农业镇,经济不发达,交通只依赖一条国道进出,几乎成为“孤岛”。以南昌起义部队进入海陆丰的脉络为线,总理赠笔的古道为基础,串联南塘、下埔红色村落,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发展红色经济,成为大家的共识。

  “八一南昌起义后,红军部队南下来到海陆丰,没有一位领导人因告密而受到迫害。溪碧村是革命时期经历过多次火烧、破坏后的众多村落中保留老房旧巷最完整的一个村。溪碧村有绿色的怡人风景、红色的革命历史,翻过锁城岭,联通下埔、南塘,则串联上了蓝色的海岸线,这本身就是一条不可多得的文化、历史、生态线路。一旦打造成功,对广东革命历史的整理挖掘和汕尾文化的立体多层的提升将大有裨益。”汕尾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高火君说。

  串珠成链,以线带面。以总理金笔的故事为触发点,溪碧村的精气神正被唤醒,锁城岭古道正被唤醒,更多像溪碧总理金笔一样的红色记忆,开始在人们的口耳相传中重新浮现。更难能可贵的是,汕尾众多红色遗迹分散的呈现格局正酝酿一场改变。而所有这些改变,都发生在仲夏以来的100天之内。

  ◎《南方》杂志记者∕蒋玉 李梦醒 发自汕尾

编辑:何柏梅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