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48个贫困县脱贫摘帽,云南的底气从何而来

2019-11-19 07:28 来源:南方杂志 史成雷

在村党小组组长的带领下,云南仙人洞村经过改造后,游客大量增加

  工作向脱贫攻坚聚焦、资源向脱贫攻坚聚集、力量向脱贫攻坚聚合!云南坚持把党的力量汇集到脱贫攻坚最前沿,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大的红色力量。

  “云南贡山县独龙江乡的乡亲们:你们好!你们乡党委来信说,去年独龙族实现了整族脱贫,乡亲们日子越过越好。得知这个消息,我很高兴,向你们表示衷心的祝贺!”

  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给云南贡山县独龙江乡的乡亲们回信,鼓舞了所有奋战在云岭大地脱贫攻坚一线的广大党员干部群众。

  独龙江乡的脱贫是近年来整个云南脱贫攻坚成果的缩影。

  云南曾是全国贫困县最多的省份。2012年,云南129个县区市中,国家级贫困县达88个,占68%。截至2018年底,云南先后有48个贫困县脱贫摘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804万减少到181万,建档立卡贫困村从8502个减少到3434个,贫困发生率从21.7%下降到5.38%,脱贫攻坚战取得广泛成果。

  近年来,云南坚持工作向脱贫攻坚聚焦、资源向脱贫攻坚聚集、力量向脱贫攻坚聚合,把党的力量汇集到脱贫攻坚最前沿,强力推进贫困地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大的红色力量。

  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

  “在‘三会一课’实操课上,通过教师理论讲话、学员现场模拟演练、学员点评和教师点评,我终于真正掌握了其正确程序和步骤。”文山州麻栗坡县龙竹河村党小组组长项正美说,经过在文山州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实训基地(以下简称“基地”)三天的学习,让她更坚定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

  《南方》杂志记者看到,基地内图书楼、报告厅、研讨室、云教室等一应俱全,多个实训室分工十分细致。

  砚山县委党校教研室主任沈鹏介绍,基地围绕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是什么” “做什么” “怎么做”三个关键问题,采用小班实训的教学方式,不仅有效避免了“旁观者”和“看客”的问题,还让学员对各活动、各流程入脑入心。

  2018年8月23日挂牌至今,基地共举办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等培训班46期,培训学员4716人,为建强基层党组织作出重要贡献。

  打赢脱贫攻坚战,党的领导是关键。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省凉山州考察脱贫攻坚工作时强调,打赢脱贫攻坚战,特别要建强基层党支部。

  为更好地发挥出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从2016年开始,云南省委连续4年实施“基层党建推进年”“基层党建提升年”“基层党建巩固年”“基层党建创新提质年”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出台《农村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标准(试行)》等12个标准,划出“硬杠杠”,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另一方面,云南高度重视软弱涣散贫困村党组织整顿工作。2018年,云南全省排查软弱涣散贫困村党组织856个,采取“一村一策”进行整顿,推动贫困村党组织晋位升级、达标创建。此外,云南近年来共投入建设资金65亿多元,累计建成2.7万多个村民小组活动场所,为基层党组织强化政治功能、提升服务功能提供了保障。

  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云南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不断得到加强,有效地凝聚起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共同投入脱贫攻坚战中。

  做好乡亲们脱贫的带头人

  走进位于文山州丘北县普者黑景区的仙人洞村,大量具有彝族传统特色的建筑与绿水青山相映成趣,上百家客栈各有特色,极具吸引力。

  可在以前,仙人洞村并非这番光景。“以前我们村被周围村的村民称为‘口袋村’,这是因为我们的村民经常背着口袋去其他村借粮。”村党小组组长范成元说。

  2012年前后,仙人洞村零星发展起乡村旅游,但因为村民建起的钢筋水泥房与仙人洞村彝族特色格格不入,并不受游客青睐。

  怎么办?“作为村党小组组长,就要做好乡亲们脱贫的带头人。”范成元带着党员干部跑到浙江莫干山等知名景区调研一番后,确立了统一规划建设彝族传统风格建筑的思路。

  重建,就意味着要拆掉之前的房子。村民不同意,范成元就带头拆掉了自己家的三层楼房,然后带着党员挨家挨户做工作。“这三层楼房每年可以为我们家带来一二十万元的收入,父母极力反对拆除,很多村民也不理解。”范成元告诉《南方》杂志记者。

  2013年以来,在范成元的带领下,仙人洞村重建了大量彝族传统建筑风格的客栈,并积极开展民族民俗文化的“抢救”行动,编演了50多个独具特色的原生态歌舞。这一举措广受好评,游客日益增多。全村人均年纯收入从2012年的5000多元增加到2018年的4万多元。

  农村要发展好,重要的是要有好班子和好带头人。打好脱贫攻坚战,必须靠一支熟悉基层、热爱基层、服务基层的高素质带头人队伍。

  近年来,云南强化直接帮扶力量,累计派出2.2万名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派出11万名干部驻村帮扶。

  为提升党员干部素养,从2016年到今年7月,云南省级层面举办264期主体班次,有182期涉及脱贫攻坚,接近70%。仅2018年到今年7月,全省就举办了脱贫攻坚工作各类培训班1752期,累计培训干部48.3万人次。

  云岭大地上,越来越多的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正成为群众脱贫的主心骨,汇聚成一股团结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强大力量。

  从“不会干”到“学着干”再到“我能干”

  “当年10月,我和乡亲们扛着简易的工具开工。从那天起,我成了大忙人,争取资金、租借设备、分配劳力、购买物资,抬着风钻机像男人一样打炮眼。”

  历时3年,修通8公里山路。在文山州西畴县“西畴精神”党员实训基地,西畴县蚌谷乡海子坝村党员谢成芬讲述了带领村民修路的往事,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如今,谢成芬多了一个身份——“西畴精神”宣讲员,把“西畴精神”宣传到全县乃至全省脱贫攻坚一线。

  石漠化被称为“地球癌症”,指土壤严重流失、基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西畴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西畴县是全国石漠化程度最严重的地区之一,1506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中有99.9%是山区,其中岩溶面积占到了75.4%,曾被外国岩溶专家称为“基本失去人类生存条件的地方”。

  然而正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西畴人在党组织的带领下,与石漠抗争,向困难宣战,铸就了“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

  在西洒镇岩头村,村党小组组长李华明带领村民几乎完全依赖肩挑手扛,在悬崖边历时12年凿出了一条1公里的进村路。自2014年进村路开通后仅仅几年,岩头村家家盖起了新房,户户吃上了自来水,全村实现脱贫。

  在鸡街乡肖家塘村,党员侯寿高带着仅有的四户人家各出一个劳动力,共同签订了一份协议,倾尽所能花了6年时间在深山中凿出5公里长的道路,被誉为“四愚公”。2015年路通后,肖家塘村大力发展三七、核桃等种植和养殖业,生活渐渐好起来。

  …… ……

  “有志气修路,就不愁致富。”西畴县在2018年实现脱贫出列的同时,人均耕地由0.3亩增加到0.78亩,森林覆盖率由25.24%提高到53.3%。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要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把救急纾困和内生脱贫结合起来。

  作为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的重要措施,自2017年8月以来,云南在脱贫攻坚中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针对一些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存在的“等靠要”思想和安贫、守贫观念,采取多种方式,着力解决贫困群众动机贫困和能力贫困问题。

  如今,在“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持续浸润中,贫困群众从“不会干”到“学着干”再到“我能干”的转变越来越普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逐渐转化为艰苦奋斗的自觉行动。

  《南方》杂志记者∕史成雷 发自云南

  本文责编∕郭芳

 

编辑:陈雨昀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