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华南抗战文化中心在粤北

2019-11-11 08:23 来源:南方杂志 张咏棋

广东省委迁至粤北后,韶关成了华南抗战文化的中心

  1938年10月,广州沦陷。国民党不战而弃广州,挽救民族危难的重任,历史性地落在共产党的肩上。战时转移至韶关的中共广东省委立即决定:迅速在全省各地建立人民抗日武装,开辟抗日根据地,独立自主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曲江成了战时省会。

  据《中共广东历史简明读本》记载,广东人民抗日武装在“日、伪、顽”的夹击下,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东江纵队、琼崖纵队、珠江纵队、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韩江纵队等七支抗日游击队(统称为“华南抗日纵队”)。到抗战胜利前夕,华南抗日纵队发展到2.8万余人,他们转战于南粤辽阔大地,活动范围遍及70多个县。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广东党组织和东江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成功营救出被困在香港的800名国内外知名的文化界人士、爱国民主人士和国际友人。这一被称为香港“秘密大营救”的规模宏大的抢救行动,是中国抗战史上的奇迹,被茅盾称为“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

  这一时期,党的许多重要文化活动都发生在以韶关为中心的粤北各地。许多文化界人士云集曲江,各种文化团体纷纷成立,曲江成了华南抗战文化的中心。中共广东省委为加强对粤北抗战文化工作的领导,1939年3月成立以石辟澜为组长的粤北地区党的文化领导小组,1940年初成立谭天度任书记的省委文化工作委员会。

  与此同时,《新军》《抗先通讯》《中流》《抗战画报》等进步报刊也纷纷迁至曲江,或在曲江创立。第二次粤北会战结束后创作的歌曲《良口烽烟曲》,气势宏大,广为传唱。

  在曲江时期,中共广东省委机关刊物《新华南》创办。《新华南》是中共广东省委以统一战线形式在韶关创办的机关刊物。1939年4月1日创刊,以“团结抗战、打败日寇,肃清汉奸,建设新中国、新华南”为办刊宗旨,在国民党统治区进行公开、合法的抗日宣传活动。

  在党组织的领导和发动下,各抗日演出团体以文艺巡演、战地汇演和文化下乡等方式进行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在这其中,我们不得不提到广州儿童剧团。

  广州儿童剧团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特殊的抗日团体,从1937年成立至1943年11月,这个娃娃剧团在没有任何官方的支持和经济供给的情况下,克服了各种艰难困阻,转战粤桂各地,一共战斗了6年,为华南的抗日战争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与此同时,大批的内地文化人转移到香港,香港的抗战文化蓬勃发展,成为广东抗战文化主要阵地。此时,为支持游击战争的持续开展,中共积极加强抗日根据地的建设,文化建设是主要内容之一。根据地创办了许多报刊,积极进行抗日文化宣传,如《抗战旬刊》《大家团结》《新百姓》《士兵之友》等,并兴办教育,如琼崖抗日公学,努力提高根据地军民的文化水平。在抗击日军“扫荡”和“蚕食”的斗争中,抗日根据地的文化建设如同春寒料峭中的新芽,给人无限希望。

  通过战时积极的文化宣传,华南抗战在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人华侨中影响很大,激励起广大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人华侨的爱国救国热情,吸引着许多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人华侨以各种方式支援祖国的抗战。抗战期间,仅归国参战的粤籍华人华侨就达4万余人。

  一系列文化建设推进,对华南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产生了积极影响,极大地推动了抗日斗争的蓬勃发展。中共广东党组织及其领导的华南抗日纵队开辟的敌后战场,包括广东的东江、琼崖、珠江三角洲三块抗日根据地和粤中、南路、潮汕平原、韩江流域和港九等广大地区,抗击和牵制日伪军15万余人,对日伪军作战3000多次,歼灭日伪军2万余人,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三大战场之一。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对华南抗日纵队给予了高度评价,称它是“广东人民解放的一面旗帜”。

编辑:何柏梅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