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钟南山:白衣赤子的坚守与梦想

2019-07-12 07:28 来源:南方杂志 李梦醒

  曾经,他以其战士的勇敢无畏、学者的铮铮风骨和悬壶济世的仁心仁术,挺身而出,冒死犯险,力挽狂澜。而今,奋斗的交响曲从未停止,却愈加浑厚、幽远……

  他有多重身份,是党员,是医生,是战士,是教师,是科研工作者,也是大众眼里的名人。人们熟悉他冷峻的面容,也熟悉他犀利的语言风格,但人们更熟悉的,是他在抗击“非典”时的传奇事迹,他呼吁公共卫生医疗的演讲和发言每每让人钦佩……钟南山,如同那座同样发音的奇山一样,清正而严肃,却更入世、更有温度、更有担当。

  “我唯一的压力就是来自病人”

  2002年冬,广东暴发“非典”疫情,世界首例病人黄杏初发病后住院。那个17年前的暮秋初冬以及如约而至的春天,一场人们闻所未闻的疫情——“非典”席卷中国。

  仿佛是一夜之间,这种传染性极强、极易导致死亡的呼吸道病症使得人们的恐慌情绪上升到极点。

  2003年新年的钟声刚刚敲响,1月2日,河源市将有关情况报告省卫生厅,不久后中山市同时出现了几起医护人员受到感染的病例。广东省派出专家调查小组到中山市调查,并向全省各卫生医疗单位下发了调查报告,要求有关单位引起重视,认真抓好该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到2月9日,广州市已经有100多个病例,其中有不少是医护人员,并且在广州市发现的该类病例中已有2例死亡。

  疫情来得诡异、迅猛,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此时,卫生部对广东发生的病例开始关注,派出专家组飞抵广州协助查找病因,指导防治工作。

  与此同时,民间、互联网上谣言四起。有关熏白醋、喝板蓝根能预防怪病的传言兴起,市面上已现抢购现象。平时一大包10元以下的板蓝根一下子飙升到三四十元;白醋价格节节攀升,从10元至80元、100元;口罩严重脱销。

  2003年的春天,中国大地仿佛失去了颜色,四处都是消毒水的味道。每一个人神色紧张,步履匆匆,满街的人隔着厚厚的口罩还看得到慌张无措的神色。有不少人为了减少外出感染的可能性,大量囤积生活用品,学校的商店被一夜搬空。

  2003年的大年初三,钟南山临危受命,被任命为广东省非典型肺炎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组组长。钟南山被推到了一场大战的最前沿,以一个并不年轻的战士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

  “我们当时是摸着石头过河,治疗得很辛苦。”在当时的中国,每一户的电视都滚动播放着疫情通报的内容,也有很多人看着钟南山普及相关知识的讲话,心里也同时增添着力量和勇气。

  钟南山奔赴疫区指导医疗救治工作,倡导与国际卫生组织合作,主持制定我国“非典”等急性传染病诊治指南,并且主动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代言人角色,向公众普及卫生知识。

  2003年2月11日,广东省卫生厅举行记者见面会,钟南山以院士的声誉作担保,告诉大家,“非典”并不可怕,可防、可治。

  如今回忆起来,钟南山说:“如果当时没有广州卫生部门领导的支持,我想会多死亡几百例病人。”这句感受的背景,来自当时对“非典”病因和治疗方案上的不同声音。

  “2003年1月28日,有关权威部门到广州,要求我们纠正错误的看法,提出这次(疫情)病原是衣原体。”钟南山回忆。

  但在实际治疗中,钟南山认为,尽管尸体解剖中有衣原体颗粒,但这与实际情况存在很大差距。在临床一线的治疗经验中,使得钟南山敏锐地感觉到“非典”的真相不是如此。

  “我们还是坚持了自己的观点,广东省的存活率是全国、全球最高的。”根据媒体此前报道,在抗击“非典”过程中,钟南山曾多次坚持己见,还曾站在父亲坟前很久,下定决心说真话。

  “那时候我个人没有什么压力,我唯一的压力就是来自病人,要么活、要么死。”钟南山向《南方》杂志记者回忆起“非典”往事,坚定如常。

  2003年4月12日,钟南山牵头的联合攻关组宣布和香港大学微生物系专家发现的病原一样,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可能是非典型肺炎的真正原因。4天后,这一结果得到世界卫生组织正式确认。

  “早发现、早治疗、早隔离,这就是我们得出的经验。而这个经验的得出与邓小平同志一再强调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脉相承。如果没有这两点,我们就不会坚持自己的观点,根据临床情况来诊治了。”事实证明,钟南山的“坚持己见”,不仅为“非典”疫情的治疗、预防取得了巨大突破,也为后来发生的H7N9、中东呼吸综合征等疫情处理打下了扎实的经验基础。

  始终保持清醒的思考、始终保持对事实的尊重,这是紧绷在钟南山心里的一根弦。

  敢于说不满意

  2017年8月17日举办的全国卫生计生系统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卫生和健康事业、增进人民健康福祉。全国卫生计生系统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卫生和健康工作的决策部署,积极推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各项工作。

  然而,在医疗改革的问题上,中国确实步履艰难,并影响着医患关系的发展。如果说,在“非典”治疗上的坚持己见是一种“敢”,那么,在这一问题上,钟南山的“敢”也是出了名的——他是敢于说出“不满意”三个字的少数人之一。

  “医患关系为什么紧张,因为沟通太少,见面少。”“医生应是医疗改革中的主力军,而不是被动接受医疗改革的“阻力军”。把一些耗材、药物成本的增加算在医生身上。医生不创收,医院就没有办法存活下去。”这些话语从钟南山口中说出异常锐利,但人们可以轻易地听出这话语背后,他作为一名老党员对医疗事业的“爱之深、责之切”。

  在钟南山看来,导致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公立医院的定位问题没有解决。公立医院市场化操作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要缓和医患关系,将医改贯彻到底,关键是恢复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加大国家财政对医护人员的支出,必须提高医护人员的待遇。

  “以前都是讲需求,现在就发现医改搞了这么多年,看病问题没有解决。”过去大部分医疗改革在老百姓看病开支、建立健全医保制度等方面有显著的改善,但这都是针对需求方的,而对作为供给方的医院本身的改革投入并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

  “医疗制度的制定者如果没有解放思想,就难以解决问题。”他给《南方》杂志记者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来说明解放思想的重要性,“以前,我们手术当中插管麻醉的费用是6300元,现在我们的技术改进了,采用无插管化的麻醉技术的麻醉费用只需要3200元,患者的痛苦也大大减轻,但医院的人力占用变多了,医院的创收却减少了。”实际的钱的问题摆在面前,使得公立医院缺乏公益性的现状暴露无遗,“以创新为动力”也很难避免成为纸上谈兵。医生本身减负的生存压力和由此带来的医患矛盾的加剧,使得二者对立的程度进一步加深,也同时给医生群体带来了“尊重不够”“看不到方向”的感受。尽管市场逐利的现象在医生群体中也存在,但是在市场化运作的体制下,医疗也成为了逐利的温床。

  院方、医生、患者,胸怀医疗人文精神的钟南山对当下医疗体系中每一方的喜忧都念念不忘。

  重视全科医学,早诊早治

  “现在我一下午还能给十几个病人看病,一个病人半小时的时间,每个病人都带来了大量资料。”采访中,钟南山神采奕奕、中气十足。为了保证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他看诊的病人大多是疑难患者,事前也经过了其他医生的筛选。“这样才是对的。”钟南山在采访中坦言,“患者扎堆跑到三甲医院看普通病,这是一种很常见的浪费。”

  “单纯发展专科医疗的弊病已经显现出来。我们在临床中发现,只要不是该专科范围的一些简单的初级的,甚至是幼稚的治疗问题和盲点出现在专科医生身上。我们会诊的表现有呼吸症状的病例,其中有三分之一都不是呼吸系统的疾病。”谈到人体可能隐藏起来的问题,钟南山认为,要用整体的思维去看待。基于这些实践问题上的思考,他再次提出了发展全科医疗、培养全科医生的理念。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让医生轻装上阵。只有轻装上阵,才能够带好基层医生,做好分级诊疗。”钟南山认为,当下的‘医联体’有点变味,只注意到将更多病人虹吸到三甲医院,二级医院医生的水平提高得不到关注。这就造成了二级医院的医生医术水平提升有限,患者难以信任,继而扎堆在三甲医院看普通病,造成了医患供需的极不平衡,也给医务工作者进一步搞好医学研究和创新突破带来了困难。从这个角度看,“以基层为重点”无法实现。

  “近几年来,我们也运用大数据,给过去定义不够标准、完善的疾病重新定义。我认为,我们也要根据国情来研发大部分人能负担得起的医疗器材器械和药物。”谈及当下的医学研究,钟南山认为,当下有许多研究不注意转化,“不是批评我们的研究不能搞前沿的,而是我们的研究要能够转化到临床诊治防当中去。发高影响因子的文章不能是选拔杰出科研人员的唯一标准。”

  “未来,我的工作关注点在慢性病上。”对此,钟南山憧憬无限,也充满忧虑。

  年逾83岁,在很多人是已经含饴弄孙很多年了,但钟南山仍然在治学、治病的第一线,干事业的热情有增无减。针对慢肺阻,他和团队正在不断挽救晚期病人,也不断积累经验,努力改变中国在这一单病种的落后状况。

  慢阻肺,作为国家单病种的第三大病死原因,是值得公众和医学界高度重视和关注的疾病。然而在我国乃至全世界,大部分慢阻肺病人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和治疗建议,到了晚期发现时,已经错过了黄金治疗时期。

  钟南山比画着说道:“高血压的早预防治疗花了30年,糖尿病的预防花了20年,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普及和努力,许多病人和医生都提高了早预防、早治疗的意识。而慢阻肺却没人注意,到了呼吸困难才治。我们花了8年的时间,联系社区、街道,让慢阻肺早期病人尽早接受治疗,经过两年的观察,这个结果还是很喜人的,病人的肺功能大大改善,这一结果已经在2017年9月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

  开创中医药和中国传统医学的未来

  “中医药和中国传统医学在未来的发展空间很大!”采访中,他透露了自己心里一个藏了几十年的梦想:“早在1973年,我就有一个梦想,就是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证实太极拳对慢阻肺的康复作用,而今,我们终于通过对膈肌、呼吸的监测,总结出了这一临床研究成果:打太极拳对改善慢阻肺患者功能状态方面的效果与传统肺康复锻炼相当。”不仅如此,钟南山还指出,玉屏风散对慢肺阻也是价格低廉、简单方便的药物。这两项钟南山团队牵头的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CHES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PD》国际医学专业期刊上。“我们将进一步把传统医学以现代医学的方式来研究,给天然药物开拓更多的空间。”说这话时,《南方》杂志记者能明显地感受到他言语背后的初心与赤诚。

  曾经,钟南山以其战士的勇敢无畏、学者的铮铮风骨和悬壶济世的仁心仁术,挺身而出,冒死犯险,力挽狂澜。而今,奋斗的交响曲从未停止。查房、会诊、做科研、带研究生、锻炼身体……这是钟南山忙碌的日常生活。钟南山一直身形矫健、声音洪亮,令人称赞且敬佩不已。钟南山从来都以健康、积极的状态面对一切,投身于工作,激情无限,思量万千。党员医者的本色红心,钟南山从未停止身体力行的坚定脚步。

  《南方》杂志记者/李梦醒 发自广州

编辑:陈雨昀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