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 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

——儒家“使下以礼,事上以忠”思想的启示与思考

2019-06-28 07:22 来源:南方杂志 刘义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自古及今,国家之治无非人事清明、制度有效,而国家之衰必起于人事混浊、制度废弃。在其间,承担国家治理主要责任的治国者上下级之间的关系状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君臣关系、吏治形态,是连接人事和制度的能动载体,适风俗、随物事、量人情、建规则,端赖此一关系的健康状况而定。

  那么,如何建构适应新时代政治发展要求的良性上下级关系,凝聚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新创业的巨大能量呢?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党员干部是实现国家治理的主导力量之一,其力量来自于组织良好的领导机制和上下同心的政治德行。上下级关系是这一机制和德行的中心环节,决定着一个组织是勠力同心还是离心离德。如此生死存亡之理,岂可不察。

  使下以礼,事上以忠

  探寻这一问题的政治智慧,我们不用远求他人。儒家经典《论语·八佾》记载了先贤孔子对这一问题的一个经典回答,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儒家的“使下以礼,事上以忠”思想。“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定公是春秋时期(公元前556年—公元前495年)鲁国国君。当其时,鲁国遭逢大乱,权柄被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三个大夫家族掌握,国君权力受到极大辖制,沦为权臣傀儡,君不君,臣不臣,而国政则日趋衰朽。鲁定公试图救难起弊,振奋君威,以解内忧外患。他听闻孔子讲学效法周礼,以“君君臣臣”的阶序构造来规范周礼失落之后的混乱局面,便召见孔子,以求重建君臣关系、强国富民之策。孔子的应答词句精微,寓意深刻,两千年后,依然是空谷足音。简言之,孔子将儒家君臣之道的核心和盘托出,即君臣关系为治国机要,国君为上而指挥臣子,应以礼法规制为据,不能随心所欲,不可将臣下视为毫无尊严的家仆奴隶、根据一己之好恶来随意对待之;相应地,臣子事于君主,应忠于君主所托之职责而尽自身能力以完成使命。听命于君主并不等于像奴隶一样附庸于君主,处处卑躬屈膝,揣摩君主之好恶以奉迎之。如此则君臣各尽其分,各守其责,各行其道,君臣和谐,上下同心,国必良治。斯后,鲁定公任命孔子为大司寇,“以礼历阶,诛齐淫乐”,抑权臣,夺失地,鲁国逐步政治清明,社会和谐,国强民富。

  “使下以礼”的核心是为上者坚实可靠的可信承诺

  “使下以礼”的核心是为上者应自我约束,给予下级以“可信承诺”。一般而言,在领导关系中,上级是权力的掌握者,是资源的掌控者,是行动方向的引领者,拥有决定下级行为方式、可行路径以及工作成效评估和奖惩的高位阶权力。这既赋予了上级行使领导权力、驱使组织运转以完成特定使命的可能性,同时也使得上级处于一种缺乏权力约束的状态。基于人性的一般特性,随心所欲、厚亲优友、不劳而获、践踏规矩等等破坏上级所应该遵循的制度和规则,在缺乏明确有效的制衡约束机制的条件下,总是更容易出现。古代的君主独掌臣下生杀大权,制度机制上对其有效约束更是有限。一旦出现这些损害领导体系健康运作的“君上”,那么“臣下”就将处于家仆奴隶的地位,往往只能屈就于变幻无常的君主的淫威之下而难以施展自身才能。

  为此,为上者的正确选择是明正治国施政的礼仪和规矩,将之典宪化,作为自身行使领导权的稳定规则,不因个人喜好、人事特殊、人情亲疏等变动。这实际上就是昭示天下,给下级以坚实可靠的可信承诺,让下级可以放心工作,心悦诚服,不必担心处于无法预料和控制的环境,进而损害自己的尊严、人格和信念。

  基于此,明朝大政治家张居正阐述道:“为人君者,以尊临卑,易至于简慢忽略,若简慢忽略,便失了为君的道理,是以人君之于臣下,使之须要以礼。如使之为大臣,则待之如股肱;使之居言责,则待之如耳目;使之为将帅,则有推毂命将之礼;使之为使臣,则有皇华遣使之礼,务加以礼貌,待以至诚,这乃是使臣的道理。”

  “事上以忠”的核心是为下者尽心竭力,无欺无罔

  “事上以忠”的核心是为下者应克己尽职以忠诚于领导设定的事业和使命,回馈上级以尽心竭力,无欺无罔。下级是领导关系中的执行者,是领导者设定目标的实现者,具体承担着发现问题、梳理情报、组织资源,履行权力以实现领导意图的职能。在其中,下级是事务的直接面对者,是信息和情报的接收者,是组织管理手段以适应具体情境的能动者。因此,尽管处于被领导的下位,实际上也有着上级难以有效监测和管理的死角。

  即便到了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今天,上级依然难以完全准确监测到下级是否真的尽了全力以完成工作任务,在执行管理工作中是否有欺瞒和自利行为等,更何况在信息科学极不发达的古代社会,这种监管无力的状况往往会让一些试图惩恶扬善的为上者充满挫折和气馁。这往往导致一些领导者干脆采用培植私人党羽、任用私人关系等非正当手段以控制下级,进而造成领导体系内形成政治依附和团团伙伙,门宦风气横行,上下级关系恶化。

  事上以忠,是忠于职守和法度,而非为上者个体或者小团伙。是以张居正阐述道:“为人臣者,以下事上,易至于欺罔隐蔽。若欺罔隐蔽,便失了为臣的道理。是以人臣之于君上,事之须要以忠。如居辅导赞襄之职,则尽心以启沃,而一毫无所隐;有官守言责之寄,则尽心以纳忠,而一事不敢欺。遇有难处之事,则虽劳瘁而不辞;遇有患难之日,则虽致命而不避。务内尽其心,外尽其力,这乃是事君的道理。”

  上下一心、清爽规矩之道

  上下级要在上级滥用权力和下级欺罔隐蔽这两种自然趋向的压力之下保持良好的关系建构,其核心在于双方共建共享同一个“道”,这种关系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交互的,互为激励和约制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为上者不过是按照上级之道而行事,并非私相授受权力;为下者克尽其职责,并非有求于上级。两者之间的关系,要保持清清爽爽、规规矩矩,关键在于共享一套统一的礼法规矩和制度体系,如此则上下自然一心。而两者的交互性则意味着上下级关系的人格对等性,“上下交而德业成,天下其有不治者哉”。相反,则如孟子之言:“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什么是寇雠呢?“王谏则不行,言则不听;膏泽不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搏执之,又极之于其所往;去之日,遂收其田里。此之谓寇雠。”互相视之为土芥寇雠,必上下离心离德,虽严刑峻法而吏治日弊。

  古人言,知今而不知古,谓之盲瞽;知古而不知今,谓之陆沉。儒家“使下以礼,事上以忠”思想对于今天我们建构良性的上下级关系,仍然极具借鉴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支撑着党的强大生命力,是以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民主集中制、严明党的纪律等为主要内容的党内政治生活基本规范。在致力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新时代,更需要坚持这个制胜经验和法宝,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倡导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

  ◎刘义强(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本文责编/蒋玉

编辑:何柏梅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