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新时代广东民营企业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

2019-03-08 08:12 来源:南方杂志 潘丽珍

  新时代广东民营企业要再担先行先试新使命,做好健康发展和健康成长这篇大文章

  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

  从零起步,经历从计划经济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市场经济的艰难转型,饱受亚洲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的广东民营企业,既有外部形势倒逼,更有自身发展冲动,是现实的使命必然和自身的内在驱动。

  当年的“探路者”必须拿起改革“领跑者”的接力棒,新时代广东民营企业要再担先行先试新使命,做好健康发展和健康成长这篇大文章。

  一、改革发展大局的重要地位,赋予广东民营企业不辱使命继续前行的历史重任

  改革开放的“第一把火”在广东燃起。在新的转型发展期,广东继续被寄望扛起改革深水区破冰的先锋之旗。

  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离京考察,选择了广东。“之所以到广东来,就是要到在我国改革开放中得风气之先的地方,现场回顾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宣示将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的坚定决心”。

  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重要节点,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广东。当社会出现“民营经济离场论”“新公私合营”等干扰杂音,一些民营企业迷茫困惑信心不足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营企业对我国经济发展贡献很大,前途不可限量。党中央一直重视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一点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在广东这个民营经济大省,习近平总书记铿锵有力的宣示意义重大、意味深长,是对发展民营经济的再一次号召,为新时代非公经济发展注入强大信心和强劲动力。

  二、改革开放的探索实践,奠定广东民营企业不辱使命继续前行的实力优势

  实力来自于党中央、国务院的大力支持和历届省委、省政府的主动作为。历届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中央坚强领导下推进工作。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积极探索,主动作为,创办经济特区,率先改革经济管理体制,率先探索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别是2012年以来,加快推进改革试点和政策落地,承接国家改革试点任务103项,数量居全国前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系统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投资体制、司法体制、纪检体制等重大改革扎实推进,广东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等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

  实力来自于市场经济体制及运行机制释放的创造力。广东率先探索以价格调控市场为突破口打破流通旧体制,逐步建立起“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形成价格、价格引导企业”的市场机制。同时,大力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积极探索非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为全国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束缚、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做出有益尝试。十四届三中全会后,着力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企改革、培育大企业集团等方面改革,推动以产权制度建设为重点,完善非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市场经济活力越来越强。

  实力来自于抢抓历史机遇的果敢和应对重大危机的勇气和胆量。改革开放前,广东工业基础十分薄弱。1978年全省GDP为185.85亿元,占全国5.1%;人均370元,低于全国385元平均水平。改革开放前20年,广东依靠土地、人力、外来投资三大要素,承接国际加工贸易低端制造业移入,形成劳动力密集型、外源型产业结构,实现从农业地区向工业制造加工地区的转型跨越。2001年入世后,已发展成为中国第一工业大省的广东,率先加快走向制造业强省步伐,特别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重压主动转型升级,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2018年GDP达9.73万亿元,约占全国10.8%。

  实力来自于一、二、三产均衡发展及产业结构逐步调整优化。广东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发展始终坚实稳健,呈现出顺应经济发展规律及应对重大风险的韧性与弹性。1978—2017年,广东第一、二、三产年平均增幅分别达到11.45%、16.93%、19.92%,工业总产值从1978年的76.12亿元发展到2016年的38598.55亿元。广东民营经济撑起半壁江山,长期保持全国领先地位,GDP、税收、进出口、民间投资等四个核心经济指标超过或接近一半。2018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3.23万亿元,其中民营工业增加值对规上工业增加值的增长贡献为70.8%。广东产业基础雄厚,工业行业门类齐全。2016年,列入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量目录的567种工业产品中,广东有476种,89种产品产量居全国第一。

  实力来自于基本形成的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改革开放初期,广东抓住港澳台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机遇,建立起以跨境加工贸易合作为主要标志的粤港澳合作。此后,充分利用中央给予的“特殊政策、灵活措施”,继续实施对外开放战略,对外开放逐步扩大,特别是2013年中央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广东将“一带一路”倡议构想内化为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战略路径,加大全方位主动开放,加快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正式写入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中国重要经济增长极。1978年广东进出口总额仅为15.02亿美元;2018年达7.16万亿元,占全国近四分之一,连续33年全国第一,民营进出口总额3.5万亿元,占全省48.9%。此外,2018年广东有实际进出口数据的企业8.7万家,其中,民营企业6.3万家,增加5200家,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提升。

  实力来自于支持鼓励创业致富奔小康的社会氛围。具有独特地缘人缘优势和开放传统的广东,主动请缨担当起“先走一步”的历史重任。“抢喝头啖汤”,催生一大批个体工商户,1992年全省个人工商户由1979年的1.56万人发展为111.2万人。2014年3月,商事制度改革后,广东市场主体活力显著激发。截至2018年底,全省私营经济单位数达1120.12万家,其中私营企业447.07万家,个体工商户达649.36万户,是全国唯一一个私营经济单位数超过1100万户的省份。以华为、腾讯、比亚迪、大疆、海王、研祥、明阳风电为代表的民营高科技龙头企业独领风骚。

  实力来自于良好的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广东的改革开放始终与法治建设相随共进。经济领域立法是广东地方立法的重中之重,成为全国经济立法的重要“取经地”。截至2017年,广东现行有效的400多项地方性法规中,经济类立法就有200多项,占总数50.2%。广东在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方面也走在全国前列。2012年公布第一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事项目录251项,2015年出台准入负面清单、行政审批清单和政府监管清单,向社会公开51个部门保留的权责事项6971项,取消、下放、实施重心下移的职能事项2580项。

  实力来自于务实苦干敢于创新的企业家精神及日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企业从落后到跟跑,再到并跑乃至超越,有的成为世界同行业的领跑者,与一大批敢于改革创新的企业家的贡献密不可分。2018年广东全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4万家,总数、总收入、净利润等均居全国第一。

  实力来自于建立起一支听党话跟党走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队伍和网格化的工商联及商会协会组织。广东始终把工商联工作放在党的统战工作和经济工作全局中谋划,始终把团结凝聚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各级工商联按照总书记“工商联作为人民团体和商会组织,同基层商会不能切断工作渠道”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工商联与所属商会不脱钩,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间商会发展路子。目前,全省各级工商联有各类商会协会(团体会员)2335个,约占全国总数的5.1%,其中行业商会协会844家,异地商会425家,镇街商会842家;由工商联作为业务主管单位的商会约180家。

  三、改革开放再出发的使命责任

  第一,继续弘扬“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坚定不移沿着改革开放道路走下去。广东民营经济发展长期走在全国前列,民营企业有责任进一步认清责任担当和优势所在,自觉与国家发展战略统一起来,坚定信心,练好内功,心无旁骛创新创造,踏踏实实办好企业,努力实现新的发展。

  第二,继续坚守实业报国理想,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当前,广东经济发展存在不少结构性失衡问题,部分传统产业产能过剩,产品供给与市场需求不协调,现代化工业体系尚未健全完善,关键技术关键零部件受制于人问题也比较突出,部分民营企业家发展信心不足。民营企业要切实增强更好更快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主动适应消费提档升级的大趋势,坚持扬长避短,发挥比较优势,明确产业定位,进一步找准转型升级的方向,明确提质增效的路径,努力实现从价值链低端向产业和价值链高端迈进。

  第三,继续坚定不移“走出去”,提升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和水平。未来10年,全球将围绕制度、规则、市场、技术资源展开日趋激烈的竞争。民营企业要不断提升国际战略布局的能力水平,积极应对国际规则标准变革,一方面善于利用价格和质量优势展开有利竞争,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和跟踪国际规则变革,加快推进符合国际规则的质量、安全、环境、技术、劳工等标准,形成对高标准国际规则和标准的适应能力。要建立健全风险控制体系,应对日趋复杂的国际市场,确保“走出去”平稳有序健康发展。

  第四,继续巩固利用粤港澳合作的优势成果,积极投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随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外贸新业态增势迅猛和“走出去”步伐加快,粤港澳实现一体化发展的条件已经成熟。广大民营企业要科学利用港澳开放性市场经济,利用港澳的特定历史渊源和开放性的经贸市场优势,加快产业升级,参与高科技产业与核心领域的突破性创新,优化贸易结构,扩大内需,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争取和创造更多发展机会。

  第五,继续发扬光彩精神,积极投身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广大民营企业要继续发挥光彩精神,巩固脱贫成效,将帮扶力量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推动帮扶项目向更高质量转变,努力促进贫困群众思想观念有转变,环境条件有变化,劳动技能有提升,家庭收入稳定可持续。

  第六,不断增强法治意识,自觉成为“亲”“清”政商关系的建设者践行者。构建健康、清廉、公开、透明的新型政商关系,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新时代政商关系的重要内容。作为民营企业,“亲”要做到与政府构建良好关系,满腔热情地拥护和支持政府工作,主动接受政府对企业的监督管理,取得政府的信任、支持和合作,塑造企业合法公民的良好社会形象。“清”要做到不断增强法治意识,强化法治思维,打破“关系思维”定式,严守法治底线,依法行事、依规办事。

  第七,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商会组织。商会是工商联的基层组织和工作依托。进入各级工商联及商会领导班子的民营企业家,要团结引导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听党的话、跟党走,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极搭建好会员与政府沟通平台。充分发挥商会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向会员宣传党的大政方针和政府重大决策,积极向政府反馈会员愿望和要求,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沟通工作。充分发挥商会的辐射作用,利用优势,为会员做大做强做好服务。引导会员规范行业发展,做到诚信经营,创新创业,积极构建和谐企业,忠实担负社会责任。

  潘丽珍(广东省工商联副秘书长)

  本文责编/郭芳

 
 

 

编辑:陈雨昀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