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这片刻之水,萃取了拼搏不息的时代精神

2019-03-05 07:41 来源:南方杂志 李梦醒

  即使雕塑的手段、材料的运用再丰富,也离不开创作者思想的主导。如果一个雕塑失去了其公共艺术价值,只是成为个人的内心的、比较狭小的展现,就会带来发展上的限制

  龙舟赛,白浪翻滚,奋勇激战。弄潮儿紧握船桨,鼓声隆隆,如雷贯耳。这样一个激战的场景,画家画过、摄影家拍过,还留有不少精彩的实时影像。很难想象,如果用雕塑这一静态的艺术手段,怎样处理翻滚的白浪,如何刻画弄潮儿的力与美,怎样将其中的惊心动魄展现出来?

  以静写动,中国当代雕塑名家、广州雕塑院前院长蔡文星不仅做到了,还做得淋漓尽致。作为一名擅长塑造历史人物的雕塑家,他以奋进与拼搏的时代色彩为底,选取青铜这一古朴隆重的材料破题龙舟赛,将这一激动人心的场景刻画得入木三分。这件被命名为《龙舟水》的作品入选《新中国经典雕塑作品集》,并被多家艺术机构收藏。

  水花里铸出端午的“锣鼓喧天”

  桂树环绕,兰香盈室。《南方》杂志记者在小洲村见到了蔡文星。

  小洲村是广州著名的古村落,这里不仅有历史悠久的古民居,得到妥善保护的自然环境也吸引着不少艺术家们来此聚集。环境的自然古朴,艺术的魅力召唤,将小洲村笼上了一层极富文艺气息的神秘面纱,成为人们争相来“打卡”的网红圣地。丛树江水边,蔡文星的工作室坐落在花间,一壶茶泡开,他微微敛起眉头,徐徐讲起《龙舟水》的故事。

  “小洲村民风淳朴,保留了很多传统习俗,每年过端午节,我都有幸被邀请去观看划龙舟比赛。”划龙舟、吃围饭,是岭南人民在端午节期间最隆重的庆祝仪式,赛龙舟则是整个端午的重头戏,每每观赛,赛队间激烈的比拼和人们争相观看的热烈场景都将节日气氛推向最高潮。这些都给蔡文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充满激情、共同奋斗的龙舟水手们,与飞扬的水花共同铸成青铜质地的一方静谧的永恒。屏气凝神观看,仿佛呐喊声、水花声、击鼓声、喝彩声隆隆在耳,亦如新闻人行走在天地之间的朝气坦荡、铁骨铮铮。

  在相对内敛的中国人性格中,除了庆祝方式多样、情绪表达极尽充分的春节,鲜有别的节日像端午具祭祖、团聚、竞争、人文等多重色彩于一体。端午节,既是年中小有收获的庆祝,也是期待余下岁月继续发力的祝福。《龙舟水》的创作灵感脱胎于民间的端午庆祝和集聚的火热、刺激,令人倍感振奋,也使人驻足停留时,散发着无穷的想象和乡土回忆。无论是学语孩童还是耄耋老人,都将赛龙舟当作过端午最大的期盼。可以说,《龙舟水》这片刻的水,萃取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拼搏向前的时代精神。

  “这件作品创作完成后,就被广东博物馆收藏了。但我也没有想到,这件《龙舟水》能够成为中国期刊协会党刊分会2018年会的一个视觉标志,感到很开心。”有不少慕名而来的参观者都感慨于《龙舟水》展现的流畅的人物线条,更被其中所体现的同舟共济、坚持不懈的精神所感动。

  艺术要真善美

  在众多雕塑题材中,对历史人物的刻画是蔡文星的挚爱。他关注历史,尤其偏爱那些对社会发展有着历史贡献的人。“这些具有民族精神的先人,值得我们纪念和发扬。春风化雨,教化育人,是我创作这一系列历史人物所期待的。”老子、秦始皇、曹操、王阳明……这些历史人物雕塑背后,深藏的是日复一日的研习和思考。“当然,要根据文字资料和环境做实地的研究,还要发挥想象,构思出人物的基本形态。”谈及《老子出关》雕塑的创作,蔡文星坦言,有人将老子创作成不拘一格甚至蓬头垢面的不羁模样。但在他看来,老子是一个充满智慧和文学才华的哲学家形象,骑牛的文官形象的老子,可能更接近于当时社会生活环境里真实的他。这种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民族精神的追求奠定了他作品庄重、大气的艺术风格和厚重而蓬勃向上的审美格调。因此,一直秉承着“真善美”的观念创作雕塑,是蔡文星多年来的坚持。在粗俗、猎奇等审美倾向日渐泛滥的当下,蔡文星一直身体力行“真善美”的创作理念显得弥足珍贵。采访中,他反复强调:“艺术是真善美的,要对社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雕塑是公共艺术。”在蔡文星的认识里,雕塑艺术不同于油画、版画、书法、摄影等艺术形式。“雕塑是展示给公众看的,所以它的展现形式和存在空间决定了它必须要对社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作为最古老也是最现代化的艺术形式,雕塑的立体元素给了众多艺术家和公众们巨大的想象空间。空间性、公共性的属性决定了雕塑艺术的社会价值。而今,许多新颖的材料、陈设空间也给雕塑家们带来蓬勃的创作欲望。空间排列和组合关系间的不同把握,将自身的想法施于可观可感的材料,使其发挥出自身独特的性格,不断焕发着各异的审美体验。

  “雕塑是可触摸的。”这样一种理念深入蔡文星的雕塑创作,他说,人作为社会人,无法割裂与社会、与其他人产生紧密的联系。艺术不仅是一种精神,也是艺术家的思想与当下的结合。仅有技术和技巧的表现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还需要情感与思考。

  雕塑的本质是人的思想

  变化剧烈、节奏丰富的当下社会,给艺术创作同样带来着不同层面的影响。人们既关注社会大环境给艺术、艺术家带来灵感,也期盼着艺术家的精神力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组成。但基于人的成长规律而言,艺术家往往经历着漫长而复杂的自我认知、自我成长过程。同时,艺术家也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创造着新的观点、新的审美、新的道路。从帕特农神庙到卢浮宫,雕塑艺术从最古老的人类生活,走向古希腊时代、文艺复兴,直至来到现代走向广阔的世界各地,开出了风格迥异、内涵丰富的花朵。3D打印、各类新型材料,对传统雕塑的概念、创作产生了不小的冲击,许多人对雕塑艺术的未来走向,有着诸多的担忧和不确定。

  蔡文星的创作也面临着与未来的“碰撞”,但在他心里,雕塑艺术的发展,仍然是要基于一个稳定而开放的基础。“雕塑的本质是人的思想,而不是单纯的技术,技术是辅助手段,而雕塑展现的主体是人类的情感与思想。”谈及其他题材的雕塑创作,蔡文星认为,这和他创作历史人物系列有着相似的地方。那些对于社会历史有着深刻影响和贡献的历史人物,应当被人们全面客观地认识和纪念,而这也是雕塑艺术强烈的思想感染魅力所在。“即使雕塑的手段、材料的运用再丰富,也离不开创作者思想的主导。如果一个雕塑失去了其公共艺术价值,只是成为个人的内心的、比较狭小的展现,就会带来发展上的限制。”

  “要有社会性、艺术性、现实性。”蔡文星坚定地说出他对雕塑的理解。当谈到中国雕塑的未来,蔡文星认为,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未来的艺术创作道路还有很宽广的发展空间,这也期待着专业教育更加科学、合理,也期待着艺术家们更多的奇思妙想。尽管正视自身艺术创作、研究水平与世界高水平国家、民族间的差异,是当下中国艺术家们面临的又一重要课题。而其目的还是找准差距和自身定位,投身于实践和研究当中。而无论如何走向,都需要扎实的文化知识学习和深刻、细致的思考。

  ◎《南方》杂志记者/李梦醒 发自广州

  ◎本文责编/蒋玉

编辑:何柏梅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