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生态发展的“区”域新图

2019-01-23 09:01 来源:南方杂志 杨洋

  粤北地区作为全省最大的森林资源库和生态屏障,将作为生态发展区,在高水平保护的前提下实现绿色发展。三屋村的蝶变,正是广袤的生态发展区奋力拼搏,绘就“区”域新图的缩影

  ◎《南方》杂志记者/杨洋 发自云浮罗定

  ◎本文责编/曹建民 王宏旺

  三屋村地处云浮罗定市华石镇的丘陵地带,是北部生态发展区一个典型的省级贫困村,2015年村民人均收入不到8000元。最近三年,当地党委政府带领干部群众奋斗攻坚,在广东省国家安全厅的对口帮扶下,村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尘土漫天的黄泥路变成宽阔的硬底化公路,村内和通往其他村镇的10多条断头路被打通;山上种起经济作物,火红的辣椒冒出来,荒地变桑田;成片的光伏面板支了起来,把充足的日照变成村集体口袋里实实在在的财富……

  三屋村的蝶变,正是广袤的生态发展区奋力拼搏,绘就“区”域新图的缩影。

  从“要我干”到“我要干”

  三年前,省国家安全厅派来驻村的第一书记,沿着凹凸不平的黄泥路进入三屋村。当时村里637户人家就有102户是贫困户,村集体经济收入只有2000元,基础设施薄弱。

  “缺水,又不通路,种地收成又少。村民对脱贫没信心、没路子。”村支书陈江接受《南方》杂志记者采访时分析,村子落后,既有客观上的短板,也有主观因素。

  工作队入村后,当即进行座谈摸底,发现三屋村民保守和陈旧的思想有之,“等靠要”观念有之。当时四十出头的陈新芳是个危房户,妻子生病,两个孩子在读书,靠耕种四亩农田勉强糊口。“我也想不到什么挣钱的办法。”陈新芳告诉《南方》杂志记者,当时也有得过且过的想法。

  扶贫先扶志,致富先治心。工作队将思想扶贫定为扶贫工作重中之重,召开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座谈会和谈心交流,先是帮助基层党员,进一步影响普通村民和贫困户。

  陈新芳记得,那段时间扶贫干部们挨家挨户做工作,不仅改造思想,还帮忙找项目、拿主意。“都说幸福是奋斗来的,我跟着他们奋斗起来特别有干劲。”陈新芳领回第一批20只鸡仔、1头牛犊和5只猪苗,在住地辟了一块地,养了起来,跟扶贫单位签订了长达3年的购销合同。鸡仔养几个月就长大,他很快就赚了“第一桶金”,跟扶贫队领了第二批50只鸡仔,还投入本金再买了鸡和猪养起来。

  尝到了甜头的陈新芳又领了3亩多的农地种植朝天椒,还主动应聘成为村里的保洁员,一个月有2300元的工资。这样一年下来,能挣下五六万元的收入。

  “去年我攒够了钱,加上扶贫补贴,建了一层房子,虽然只有60多平方米,但我四十好几穷了半辈子,终于有自己的房了。”陈新芳说话间眼含泪水。村里像陈新芳这样的贫困户很多,扎扎实实的收益,就是最大的动力。扶贫队一开始还得攻坚克难做思想工作,现在贫困户从“要我干”变成“我要干”,主动跟随扶贫方发力奋斗。

  阳光变现,产业扶贫

  真正艰巨的脱贫工作还在后头。

  “村里缺资源、少技术,如果整个产业生态没能建设起来,难解长久之困。”驻村第一书记向《南方》杂志记者介绍,三屋村必须探索出一条立足本地资源条件、遵循市场发展规律、合理分散经营风险的产业脱贫之路。

  对口帮扶单位考察发现,当地虽然地处偏远,但是日照时间充足,可以通过光伏发电,发展资产性收益项目。当时村民对光伏闻所未闻,许多人对于扶贫的固有印象,不过是发展种养产业、推动农村经济,没想过还有什么“高科技”的方式可以达到扶贫的效果。

  村委会和卫生站楼顶安装太阳能面板的时候,村里老小都跑去围观。村干部给大家讲解,靠着这特殊材料的作用,阳光能变成电力汇入电网,电网计价付费。大家没想到,以前穷得叮当响的村集体,现在晒着太阳,就有叮当叮当的钱掉进口袋里来了,真是太神奇了。

  对口帮扶单位先后投入超过300万元,建设了两期光伏电站,其中一期在根竹岗自然村,建设了310千瓦的光伏电站,两期预计每年稳定收益约30万元,收益期长达25年。这笔收益95%用来帮扶贫困户。省国家安全厅另外还投入建设罗定的基础性项目,收益归于村集体。

  “从以前2000元的家底,到现在每年都有7万元的固定收入,咱村集体也脱贫啦。”陈江说,三屋村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村“两委”得以更好地开展村务工作。

  华石镇镇长黎莎说,对口帮扶带来的不仅是资金和资源,更重要的是带来先进地区全新的观念和技术,这对于“一区”改变落后面貌、补齐短板有着重要意义。

  “一区”与“核”“带”联动

  陈江闲暇时总爱到脱贫基地走走,这片田野在冬天依然一片绿色盎然。

  基地已经种植覆盆子、糯玉米等作物,食药用桑长势良好,叶子在风中招摇。三屋村人凭着这种“敢教荒地变桑田”的精神,来年还打算大干一场,将丘陵土地进行集约平整,大规模种植花生,村民通过土地入股或者多种参与形式,建立合作社共同主导经营管理。

  这三年精准扶贫期间,当地各级党委和基层党组织勠力奋斗,通过1个党群服务中心和2个党员工作坊,打通了密切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推行和完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三项民主制度为主线的村级管理机制,形成齐心协力、奋发有为的攻坚态势。帮扶单位省国家安全厅自筹资金780万元,加上引进和导入的各类帮扶资金,总投入超过2800万元,累计实施项目53个。

  至2018年底,该村脱贫率达到100%。更重要的是外来资源涌入,补足了原有的短板,村里人脑筋“开了窍”,在脱贫致富上有了奔头。

  云浮市委书记黄汉标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云浮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立足“一区”、融入“一核”、协同“一带”,打造环珠三角经济带发展新引擎、粤北生态建设发展新高地,推进乡村振兴走在全省前列,奋力推动“美丽云浮 共同缔造”。

  黎莎说,以三屋村为例,当地的边远山村,都会加紧做活“区域融入”的文章,做好自身基础建设,通过扶贫队伍或者乡贤等架起桥梁,把珠三角先进地区的资源和“外脑”引进来,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引领绿色崛起。

编辑:武海林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