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广东疫线报告|救治重症,广东医生与“死神”抢夺生命

2020-02-19 06:01 来源:南方网 卞德龙 徐昊 吴帆 李秀婷

  “上个星期会诊的危重病人现在情况怎么样了?”钟南山问道。

  “钟老师,根据会诊意见精准施治,患者的情况在稳定好转。”回答的是张挪富,语气中透着希望。这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广医一院”)副院长,已带领重症救治团队在武汉奋战半月有余。

  这是2月17日一场连接广州与武汉的远程视频会诊现场,两地专家为武汉一名重症患者制定了院士团队的诊疗方案。

2月17日,钟南山院士与武汉重症救治团队远程视频会诊。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发展至今,提高救治效果、降低病死率成为重中之重。在疫情防控湖北主战场,广东医疗队队员在ICU(重症监护室)、重症隔离病房与“死神”对垒,争分夺秒抢救生命。

  而在广东“大本营”,多学科的救治专家也无惧风险、废寝忘食,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时调整救治方案,为重症、危重症患者的生命“保驾护航”。

  生死时速

  病情发展难预料 抢救时常上演

  “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下降至60%!”提起那次抢救经历,广东医疗队队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吴健锋仍心有余悸。

  正常人血氧饱和度为98%,低于90%即属于严重缺氧,这名患者病情凶险程度可想而知。

  作为首批广东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吴健锋已在武汉市汉口医院战斗近一个月。这家医院距离华南海鲜市场仅约3公里,收治了最早一批新冠肺炎病人,重症患者占比高。首批广东医疗队接管的76名患者中,重症占七成。

广东医疗队员在汉口医院病房开展诊疗。

  出现“险情”的是一名75岁男性,此前病情稳定。在命悬一线之际,吴健锋判断患者有发生气胸的可能,但身穿防护服无法听诊,于是,专家们紧急协调医务科送来一台超声机,通过重症超声的可视化技术,发现诊断气胸的特异征象“肺点”,气胸诊断明确。医疗队队员遂在超声引导下立即给患者进行胸腔穿刺置管,引出大量气体,患者血氧饱和度逐渐上升,终于转危为安。

  这是汉口医院隔离病房第一次开展床边重症超声技术救治重症患者。

  在战“疫”一线的重症病房,这样的“生死时速”时常上演。

  首批广东医疗队医疗组组长、广医一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陈爱兰观察了大量临床病例后发现,新冠肺炎的普通患者病情向重症和危重症发展,不少呈现出超急性的特点。她分析,这与患者体内产生的炎症因子风暴有关。

  国家卫健委抗击新冠肺炎专家救援队成员、广医一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桑岭解释道,所谓炎症因子风暴,是指细胞在受到攻击后,引起多种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趋化因子等)迅速大量产生的现象,类似“多米诺骨牌效应”。

桑岭接受南方+记者专访。

  “炎症因子风暴一旦出现,就会使患者病情迅速恶化。目前医学对新冠肺炎仍有许多未知,其中就包括难以判断炎症因子风暴何时出现,且对此没有特效药。”广东医疗队队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毕筱刚说。

  在集中收治广州地区新冠肺炎患者的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专家们也观察到了这一现象。“这次疾病的重症变化确实会非常突然。有一些可以提前预判,有一些根本就提前预判不了。”该院感染病中心主任蔡卫平感慨。

  他记得,最危险的一次,病人前一天还比较稳定,但第二天早上查房时,医生就发现患者“不对劲”了:说话上气不接下气,氧的用量开到很大还是不行。正准备去做CT进一步检查时,患者的呼吸越来越差。医生们眼疾手快,赶紧给他先上无创呼吸机,再立即转到重症监护病房,当天上午就做了气管插管。

  由于患者的情况可能瞬息万变,医生每一刻都要密切观察。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ICU医生蔡水江感触很深:“患者需要医生和护士随时监测和帮助。”

  这种监护不能完全依赖机器的报警,需要医生真正“临床”的观察。他说,如果不去摸病人的温度,不去看病人的皮肤,看指标可能是正常的,但其实病人已在一种代偿的极限状态,“如果我们不去看他,他的血压可能一下子就完全掉下去了,很难抢救。”

  生命支持

  多学科协作 帮患者渡过难关

  截至目前,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特效药。克力芝、阿比多尔、磷酸氯喹、瑞德西韦,这些是很多人寄予厚望的抗病毒药物,有的在体外试验中显示了抗病毒效果。但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病中心ICU主任李粤平看来,“从细胞层面到组织层面,再到人体层面,效果可能会差很远。”

  她带领团队从1月28日起开展了多项严格的对照研究,来观察阿比多尔和克力芝的疗效。“目前为止,都还没有一个非常鼓舞人心的结果。”

  因此,在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中,重症医学发挥着重要作用。钟南山院士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重症或者危重症病人最主要的还是生命支持,希望这些病人能够渡过由病毒引起的生理改变这个难关。”

  2003年参与“非典”救治时,蔡卫平就发现,传染病医院必须要有重症救治能力,当年“非典”专家组就主要来自呼吸科、传染科和重症医学科。

  此次疫情,按照当年经验,广东专家很早就提出要让重症医学科及呼吸科的专家参与到救治中。广东组建的新冠肺炎临床专家组中,专家们大部分都来自这三大学科,同时还有老年医学科、儿科、放射科、影像科、检验科等多学科专家参与。

  多学科专家协作的经验也被广东医疗队带到了湖北。奋战在湖北疫情一线的广东医疗团队,除三大学科外,还有来自心血管、消化、内分泌、神经等各专科的医生,为综合救治提供保障。

  “重症病例的共同特点是年龄较大、有基础疾病,患者除呼吸系统受累以外,还常常出现心血管、消化系统等多系统受累,病房中还有各类复杂的病例情况,多学科的生命支持尤为重要。”毕筱刚说。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

  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毕筱刚和队友共同承担起一个50张床位的重症病区。“8床的老婆婆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前,便有长期肾功能衰竭,要进行规律性的血透。”毕筱刚说,住院后因血透受到影响,这名患者入院3天没有排尿。

  这是极危险的信号,有可能引起体内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危及生命。他马上组织多学科会诊,开展肾病针对性诊疗,成功排尿后,患者病情终于稳定。

  桑岭的主战场则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作为此次武汉市新冠肺炎救治定点医院,自去年12月29日收治7名不明肺炎患者以来,该院已收治了超过1500名新冠肺炎患者,且大部分为重症和危重症。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

  对于第一例经他治疗转出ICU的患者,桑岭印象深刻。这是一位65岁的女性患者,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病情最重时已处于重度呼吸窘迫综合征状态,连家属都已做好最坏打算。但17年的工作经验让桑岭感觉到,还有机会!

  “最重要的是结合既往经验尽可能地保护患者的气管功能。”桑岭一进病房就重点关注这名患者各项生命体征,不断调整呼吸机各项参数,一系列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有序实施,终于将她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成功拔除气管插管并转出ICU。

  生存连线

  远程会诊危重病例 带去生的希望

  “要关注继发感染的问题,有些患者继发感染可能不明显。”2月11日下午,在广医一院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西院的远程会诊上,钟南山等专家与在武汉前线的张挪富等对2例危重症患者情况进行讨论,制定治疗方案。钟南山说,开展远程会诊,就是希望能够共同探索一些更好的治疗方案,尽早对这些危重症患者进行干预。

钟南山出席广州武汉远程会诊。

  2月17日,第二次远程会诊举行,钟南山再次出席,前后方专家不仅讨论了新的病例,还对此前2例病例进行复盘。

  张挪富所带领的广东医疗队重症患者救治医疗工作组接管了专门收治重症患者的协和医院西院ICU病区,此外,还有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等多支广东医疗队,进驻武汉同济医院等重症定点医院。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张挪富。

  充分利用广东医疗资源优势,加强前后方联动和远程会诊,专门攻克疑难危重病例,已经成为广东医疗队的一大经验。

  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张忠德作为第二支国家中医医疗队的队长,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截至2月14日,针对疑难病例,张忠德已组织开展6次远程会诊,不仅与广东省中医专家连线,还汲取北京国医大师晁恩祥等全国专家智慧,从而寻找个性化、有效的诊疗方案。

  事实上,在广东省内,这一多学科专家联合远程会诊的做法已率先推行,在重症、危重症患者救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月29日、2月6日,钟南山就两次领衔对珠海、深圳等地患者开展远程会诊。隔着屏幕,顶尖专家们为生命垂危的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主任、党组书记段宇飞介绍,疫情发生以来,广东集中最强的医疗专业力量开展患者的医疗救治。临床救治专家执行“三线”值守制度:“一线”专家驻点救治,“二线”专家巡诊,并组织钟南山等“三线”专家对疑难重症进行专家会诊,指导治疗。

  随着疫情发展,广东确诊的危重症患者增加,有个别患者确诊时就是危重症,救治压力增大。在“三线值守”基础上,广东将多学科专家远程会诊常态化。参与会诊的专家之一、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院长雷春亮说,钟南山带领专家组为重症和危重患者远程会诊,不仅给当地医生和患者、也给疫情防控工作吃下一颗“定心丸”。

  【文字】特派记者 卞德龙 吴帆 记者 李秀婷

  【图片】特派记者 徐昊

  【作者】 卞德龙 徐昊 吴帆 李秀婷

  【来源】 阅政观南方号

编辑:林湄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