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粤有料|解码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广东成绩单

2020-01-10 23:20 来源:南方网

  一年一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又来啦!1月10日上午,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广东再一次给我们带来惊喜:

  万众瞩目、最受期待的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颁给了两位出生在广东的科学家——原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黄旭华院士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曾庆存院士。

  而在年度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方面,有料哥梳理发现,广东同样成绩喜人:共有50个项目(含专用项目2项)获奖,为近年来最好成绩,比2018年增长11.11%;广东获奖项目数占全国获奖项目总数比例达到16.23%,再创新高。

  最美“90后”“80后”:黄旭华、曾庆存

  今天,最美“90后”“80后”刷屏了:94岁的黄旭华、85岁的曾庆存获得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两位科学家还有一个共同身份:广东人。

  黄旭华1926年出生于汕尾海丰县的一个小镇。他是去年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中,被授予“共和国勋章”的8人之一。他为我国核潜艇事业贡献一生,感动国人:

  1958年,中国启动核潜艇研制工程,黄旭华等一批人挑起开拓我国核潜艇事业的重任。为了工作保密,黄旭华像核潜艇一样,整整“深潜”了30年没有回家。

  黄旭华对家乡感情深厚,他常说:“我是客家人,祖籍揭阳,生于汕尾,三个身份缺一不可。”

  去年10月,黄旭华在获得“共和国勋章”后首次回到故乡,他来到广州,作为读者代表赴南方日报创刊70周年活动之约,并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这位90多岁高龄的老科学家表示,自己仍然有许多工作要完成:“我虽然已经退出一线,但责任并没有完。”

  另一位获奖者曾庆存,1935年生于阳江市一个贫苦农家。1952年,曾庆存考上北京大学物理系。1961年,他在苏联科学院获副博士学位后回国。

  20世纪80年代初,曾庆存挑起中科院大气所所长的大梁。担任所长的9年间,他带领大气所建设了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使其成为国际知名的大气科学研究中心。

  作为国际著名大气科学家、国际数值天气预报奠基人之一,曾庆存为现代大气科学和气象事业的两大标志——数值天气预报和气象卫星遥感作出开创性贡献。

  广东获奖项目数占全国比重再创新高

  除了两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外,在项目方面,广东多点开花: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分为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有料哥为你一一解读:

  国家自然科学奖方面,全国共46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45项。广东获3个二等奖,其中1个为广东单位或个人牵头完成。

  国家技术发明奖,全国共65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62项。广东获8个二等奖,其中2个为广东牵头。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全国共185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22项、二等奖160项。广东获1个特等奖、8个一等奖,30个二等奖,其中7个为广东牵头。

  综合来看,共有50个项目(含专用项目2项)获奖,为近年来最好成绩,比2018年增长11.11%;广东获奖项目数占全国获奖项目总数比例达到16.23%,再创新高。

  中医西医项目同时获奖,医学界成大赢家

  再从大家高度关注的医学领域看,广东在中医、西医方面齐发力,多个项目斩获大奖:

  南方医科大学高天明教授牵头完成的“抑郁症发病新机理及抗抑郁新靶点的研究”项目,在国际上率先发现抑郁症发病的新机制,提出了抑郁症发病新假说,显示了广东在基础医学研究领域的进展;

  中山大学中山肿瘤中心徐瑞华教授团队独立完成的“消化系统肿瘤分子标志物的发现及临床应用”研究,历时10余年,为精准“擒拿”消化道肿瘤,推动规范治疗打下坚实基础。

  徐瑞华教授在赴京领奖前接受有料哥专访时透露,团队还有更长远的目标:一次抽血便将主要恶性肿瘤检测“一网打尽”。这一目标的理论基础是团队发现的与肿瘤转移、耐药相关的系列新型分子标志物。通过采集血液,就可判断常见肿瘤的发病几率以及患者能否从靶向治疗中获益。

  而在中医领域,广州中医药大学许能贵研究员领衔的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理论创新与临床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在研究过程中,许能贵曾不幸中风。他每天在自己身上从头到脚扎几十针,共计扎过成千上万针。许能贵说,自己是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最有力的一个证据,没有人比他更感同身受。

  补短板、强优势,广东科技加速起飞

  仔细梳理广东获奖项目名单可以发现,这些项目不仅体现了广东在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领域的突出进步,更彰显在产业转化落地、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中广东科技创新的优势。

  近年来,广东高度重视源头创新,加强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2019年,广东启动了13个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此外还布局了一批省实验室、粤港澳联合实验室等平台。

  而在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中,广东工业大学陈新教授牵头完成的“高端电子制造装备高速高精点位操作的关键技术与典型应用”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代表了广东在机械动力技术上的突破与创新。

  在广东,企业始终是创新主体。在去年10月公布的2019年度区域创新能力排名中,广东连续三年位居全国首位,其中“企业创新”这一评价指标更是大幅领先。

  千千万万创新企业,是广东科技创新的真正主体。

  2019年度,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刘华牵头完成的“大容量高效离心式空调设备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作为行业龙头企业,格力对自主创新的高度重视,是广东企业创新能力的生动缩影。

  如今,广东正加速建设科技创新强省和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而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交出的这份靓丽成绩单,为广东2020年科创工作开了个好头。有料哥相信,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国际科创中心“四梁八柱”的日益完善,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湾区,正在加速向我们走来。

  【南方日报记者】卞德龙

编辑:何柏梅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