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从“一骑红尘”到“24小时即食” 广东荔枝新玩法get一下

2019-05-22 21:10 来源:南方网 黄进 刘栋铭 刘俊 周甫琦

  5月20日19时至21时,“广东荔枝520,增城荔枝共分享,就用荔枝表达爱”的字样在小蛮腰上滚动亮起,广东荔枝向全城创意“表白”。

  这是广东荔枝营销的新“玩法”,也是广东向世人传递荔枝文化的一个创意。

  世界荔枝看中国,中国荔枝看广东。有料哥从广东荔枝产业联盟获取的数据显示,广东是全国荔枝适栽地域最广、栽培面积最大、种质资源最丰富、优良品种最多、产量最大的省份,荔枝种植面积稳定在411万亩,年均总产120万-150万吨,面积和产量均超过全国五成。

  广东荔枝有着悠久的历史,发展至今,这个传统的产业不断迸发出新的活力:新品种、新技术、新农人、新营销手段……仿佛一切与荔枝有关的元素都成了新的。

  新营销:“一切传播皆销售渠道”

  茂名是我省第一大荔枝主产市,面积与总产量约占全省荔枝的1/3以上,新的销售模式也成了茂名荔枝产业良性发展的一把“利剑”。数据显示,从2013年到2018年,销售茂名荔枝的网店数量从36家发展到1500多家,增长40多倍,网络销售量则由450吨跃增到4.5万吨,增长100倍。

  “现如今,一切传播皆销售渠道。”茂名高州根子镇电商大户何达为眼里,荔枝电商早已经不是多年前“开天猫淘宝”的模式了,合作渠道显得更为立体。一手抓荔枝品控,一手抓流量投放,占据了他的主要精力。他告诉有料哥,在抖音、快手等平台投入了大量主打“高州荔枝”区域品牌的短视频,而这些内容获得曝光的同时也将引流到他的销售平台上。

  “80后”何以锋是高州根子镇农村电商销售的年轻“前辈”。在“何以锋们”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果商、果农后代、淘宝店主等加入荔枝电商群体,电商火爆景象愈加彰显,近年触网销售的荔枝占比近四成。新鲜采摘的荔枝,经电商渠道,以冷链物流运送,全国各地的消费者在24-48小时内便可收到甘甜鲜美的高州荔枝。

  “以前开水果培训班,台下全是农村老头,这几年则挤满了年轻人。”茂名市水果局副局长刘付峤认为,“这些年轻人特别注重对方在产品上的反馈,更愿意带着问题去解决问题,从而带动产品品质的提升。”

  有料哥在茂名注意到一个新风向:大型企业正在谋划规模化接盘荔枝场。许多二三十年前承包的果园即将到期,而续约的租金相比此前涨了不少,很多分散的小型承包商难以续签。近期不少大型企业陆续来到茂名考察,洽谈成片承包荔枝果园事宜。

  “酒香也怕巷子深。”由于地处偏远山地,广州从化温泉镇石坑村李旭升的合作社在荔枝销售上也探索了不少新办法,“以前传统的销售模式只能由外地收购荔枝大车打冰打包,对收购商依赖性强。”

  李旭升早已见识过互联网的优势,他利用天猫、京东等第三方农村电商平台,销售自有品牌荔枝,取得了不错效果,在去年共销售出了3万多斤。

  今年李旭升和他的合作社又有了新的销售模式。不久前,在东莞举行的荔枝推介会上,李旭升和几家广州的物业公司达成了合作意愿。“住在小区的城里人想吃荔枝但没有好的渠道,物业公司就是很好的桥梁。”李旭升说,今年合作社试水这种新模式,通过与物业公司对接,统一承包采购果园果树,待荔枝成熟后借助邮政直接当天快递至城市消费者手里。目前,已有企业意愿承包80棵树,约5亩的小果园,预计今年这种新模式将带来2万斤的销量。

  这段时间,从化启动了“定制荔枝”系列活动,通过建立这种“果农—消费者”直供链条,通过“线上+线下”营销平台,实现了农产品从传统的自产自销到产品定制、定向销售的转变。“今年我们也首次参与了荔枝定制,计划安排有800棵桂味、槐枝等品种的果树。”李旭升谈到,石坑村接近白水寨景区,通过荔枝定制认购,还可让游客来到乡村体验田间采摘的快乐,增加农民的收入。

  据了解,今年从化将有10个特色小镇包括14条自然村开展定制荔枝,总计面积大概有3万亩,产量可达2000吨,在6月底至7月初即可品尝到美味的“私家荔枝”。

  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也强调,要不断创新营销模式,建立“520荔枝消费”公共服务平台和“小视频+网红”销售团队集聚区,促进广东荔枝产品线上线下多渠道销售,走向国际国内高端市场,“如何建立荔枝网红小镇,让广东成为5G新时代短视频、网红营销的策源地?” 省农业农村厅的领导甚至在思考这样的问题。

  新管理:“每年10万亩品种改良荔枝”

  绕园、看果、打药,结束了一上午工作的李旭升,从荔枝园回来才歇了口气。“现在每天待在这片果园的时间超过了10小时,今年又遇到了‘小年’更是要加紧照看。”李旭升2016年回乡创业成立了广州市从化农仙乐蔬果专业合作社。

  在合作社成立之初,就有两个问题摆在李旭升眼前。在过去,石坑村虽有地利,但传统的荔枝散户种植模式,一旦遭受不测风云缺乏有效的应对管理措施,往往会出现颗粒无收的状况。与此同时,石坑村山丘纵横,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只能依靠收购商自行开车过来收购,或者趁着赶集村民带着荔枝去镇上卖。

  “当时我就带着社员去到各地参加种植经验交流会,学习先进种植技术。”李旭升说,经过专业培训,规范田园种植管理,在荔枝的施肥、梳花、控梢等环节都做到了统一管理。比如在当年荔枝采摘结束后,合作社规定在8月份统一时间施肥用料,并规定施肥平衡,使用有机肥,在清明前后统一进行梳花……

  天气是影响荔枝开花率的重要因素,李旭升的合作社也有针对天气的统一管理手段。上个月,石坑村有过几次大雾。“本来今年雨水就多,加上出现了几次似霜雨般的大雾天气,使得树叶潮湿,容易引起霜霉病、炭疽病。”李旭升告诉有料哥。

  这样的情况对荔枝一点都不“讨喜”,在以前,个体种植户很少会做预防措施,也就只能“靠天吃饭”。在统一管理下,李旭升立即组织全社成员打杀菌药,并在水田低洼处排水,防止浸泡树根,有效阻止了病菌和害虫的滋生。

  从目前各荔枝产地的数据来看,在运用新的种植管理技术之后,今年李旭升的荔枝产量受影响较小,预计产量能达到去年的六成。

  李旭升的案例只是一个缩影,在科技支撑荔枝产业方面,广东荔枝产业联盟提供给有料哥的数据最有说服力:我省从事荔枝学科的研究人员超过百人,自2008年成立的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主要岗位设置在我省,18位体系专家中有14位在我省,涵盖了产业链上、中、下游各环节的科研与技术开发应用。

  与此同时,全省荔枝加工新技术和新产品研发能力不断增强,构建了不同荔枝品种的加工特性数据库和原料品质评价方法,建立了荔枝龙眼绿色节能干燥技术,实现了传统荔枝龙眼果干产业的技术升级;发明了荔枝加工的非热杀菌技术、控温发酵、快速澄清、超声波-磁场陈化等新技术,研发了高品质荔枝果酒、荔枝果醋、荔枝乳酸菌果汁饮料等新产品,改变了一直以来岭南水果加工品单一的现状,实现了产品多元化、品质高质化、技术新型化。“近五年,每年以10万亩荔枝品种改良的速度增长。”广东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研究员、广东荔枝产业联盟秘书长、广东省荔枝产业技术创新团队首席向旭告诉有料哥。

  新文化:“开发并提升广东荔枝文化提升荔枝品味”

  种得好、卖得好还不够。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何“钉钉子”,一锤子一锤子给荔枝上赋予情感、文化、历使价值,让广东荔枝产业成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主力,这是值得探讨并付诸于行动的课题。

  从今年3月底至今,茂名已接连推出十余场推介当地荔枝文化的活动。先后开启2019茂名荔枝文化形象大使选拔赛,举办茂名荔枝品鉴会走进北京、上海、浙江嘉兴等地全国“巡游”,启动2019“大唐荔乡·好心茂名”荔枝文化旅游推介活动,举办“千年荔乡”2019茂名高州荔枝文化节……随着本周茂名荔枝大规模上市,“茂名荔枝”作为区域品牌的整体推介将更加频繁。

  荔枝公园就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最好的载体,它能鼓励荔枝产区与省内外旅行社合作,特别是面向北方游客,推出采摘游、休闲游、暑期亲子科普游、夏令营等旅游线路,拓展荔枝园功能,提升种植效益。

  向旭则认为,以荔枝古树、荔枝古建筑、荔枝文化产品等为依据,开发并提升广东荔枝文化,提升荔枝品味。广东荔枝传世佳话和荔枝古树是广东荔枝文化的宝贵遗产,对其进行深入有效地开发利用,据此开发荔枝文化相关配套旅游产业,提升广东荔枝知名度。

  对于这一课题,广东省荔枝产业协会会长薛子光有比较深入的思考,“把荔枝园建设成为市民公园,土地是集体的、技术服务是产业的、果树收益是农民的、规划建设是政府的、公园是市民的、最终世界荔枝是广东的,这是振兴广东荔枝产业的思路。”

  新技术:“为我省荔枝卖得出、卖得远、卖得好提供保障”

  物流是荔枝走出产地的关键一环。5月21日,顺丰在茂名启动临时中转场模式,提出与茂名政府联手推动荔枝产业自动化转型,打造产销密切衔接的农产品全产业链条。

  按照这个新模式,顺丰在深圳、茂名设立了3个临时中转场,同时承担网点、分拣部、中转场三个环节的功能,省去了其中的运输路程;在此基础上,顺丰还开辟了5条直发的水果航空专线,进行小批量、多班次模式发运,大幅提升荔枝运输时效。

  同时,顺丰在茂名设置了超过300个揽收点,投入荔枝专用冷运车辆,保障荔枝新鲜送达。今年,由茂名发出的荔枝可做到全国主要城市次晨送达,缩短从枝头到舌尖的等待时间。

  两年前,菜鸟网络落子茂名高州,建成了该平台全国首个生鲜原产地发货基地。菜鸟直接把物流系统接到了产地仓意味着,消费者的订单可以下发到产地的仓库,由产地直接打包成包裹发出,确保原产地品质。

  各大平台大手笔推陈出新,看重的是通过产地冷链设施的强筋壮骨,将物流成本逐步消化于越来越长的产业链条中。

  “建设区域性采后商品化处理中心。”向旭则进一步建议,按1小时车程辐射的区域,在主产区规划建设一批区域性采后商品化处理中心和田头简易商品化处理中心,包括田头冷库及冷链物流设施、产品分级分拣流水线、包装车间等,为我省荔枝卖得出、卖得远、卖得好提供保障。

  策划:王勇幸

  南方网全媒体记者 黄进 刘栋铭 刘俊 周甫琦

编辑:林涛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