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文化+”到底怎么“+”?这组大数据告诉你文博会背后的故事

2019-05-21 19:50 来源:南方网 郭悦;鲁力;朱洪波

  2312个政府组团、企业和机构参展,近6000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在现场展示交易,观众参与700余万次,48家文化类上市企业,68家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示范基地和23家全国文化企业30强企业携最新产品、最精项目参展……这是5月16日-5月20日在深圳举办的文博会大数据。

  主会场观众比上年增加10%,来自全球的国家和地区数量增加了8个……在数据变化背后,是文博会十五年的耕耘和积累,也有许多大家不知道的“秘密”。

  摆放在展台上的展品是如何来到这里的? 2015年起设立的“一带一路”展馆中,“老外”与文博会之间有哪些故事?本期“粤有料”带你来探秘。

  一次茶叶交易造福2000名农民一年的生活

  位茶在河源展区,几位来自湖北的观众在几套醒狮服旁停留许久:“我们那边农村要表演舞狮没有服装制作技艺,听说河源的醒狮制作很有名,想来买一些。”他们可能不知道,买一套醒狮服,间接资助了当地的几家农户。

  “我们和平县的这家醒狮文化公司是由300多位村民组成的村集体企业,一套衣服会拆解成很多部分由不同村民完成,他们在务农活儿的间隙可以增加收入。”河源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艺术与非遗科科长张辉德告诉记者,这是当地的产业扶贫项目,而且在文博会的推动下,目前达到了一年一万多套醒狮服的销量。

  这是文博会拉动当地产业和就业的一个缩影。文博会15年来,都能看见广东展团的身影,近六年来,实现了21个地级市全部参展。比如今年,广州展馆集传统与现代于一体展示了广绣、VR等黑科技;惠州展馆里传统蜡染技艺的升级产品引得观众驻足停留体验;韶关展馆中,瑶绣67岁传承人和将其元素融入民宿的年轻创业者碰撞出“文旅融合”的火花;中山展馆里,冰冷金属在精细雕琢下变成一幅幅温暖绚丽的金雕画……

  不远处的深圳罗湖馆,精美的紫砂壶和雅致的茶艺表演抓人眼球。“我们2013年成立时,只有会员企业60多家。2014年第一次承办文博会专项活动,当场成交额2000万元左右。现在会员企业有160多家。”深圳市茶行业同业工会秘书长张明强的话折射出文博会对深圳茶行业发展集聚效应的推动。

  2000万元成交额的背后,是中国6000万茶农的脱贫致富路。张明强介绍,茶行业销售额中约60%都是给到茶农的。“如果按贫困地区一位茶农6000元年产值收入来算,可以造福2000位茶农”,他简单计算后说,“文博会对我们协会的宣传作用很大,参加文博会后,我们2016年吸引了八马茶业进驻,之后深圳土畜产茶叶进出口公司也加入进来。”

  世界各国文化在文博会“共振”

  匈牙利的特色玉米穗编织品,“西边日耳曼文化,东边斯拉夫文化”的捷克旅游推介,罗马尼亚著名艺术家Nicolae Voiculet带来的音乐表演掀起了现场活动高潮……

  “我们主要是来展示的,让更多中国人认识罗马尼亚文化”,在“一带一路”展馆罗马尼亚展区,一位中国观众表示非常想买一个用陶土烧制的盘子,工作人员Stanei回答,这些东西不做售卖,并向她介绍,“盘子上画有罗马尼亚文化特有羽毛样式的图腾,这都是我们日常看到的,这个花纹象征着光明和希望。”

  一个文化展示交流的平台,同样可以唤起不同文化共同的文化记忆,形成文化共振。说起捷克的文化产业,捷克旅游局上海办事处局长巴士杰强调了一个和中国联系紧密的案例:“《小鼹鼠的故事》这部捷克经典动画片,三年前经过中央电视台和捷克电视台的合作,加入了熊猫、长城等中国元素,拍成了3d电影。”话音刚落,一位90后观众在一旁惊呼:“我小时候就看过这部动画片,原来是捷克的!”

  “我很喜欢设计,所以当我发现这个展会规模如此之大却还能与设计融合得非常好,觉得很了不起。”当记者告诉巴士杰深圳有“设计之都”称号时,他说:“感谢这次文博会让我了解到深圳设计也很厉害。我此前也有了解,捷克的水晶、玻璃饰品产业有和深圳合作,深圳团队根据中国市场需求加以设计。”

  来自匈牙利的艺术家Nagyari Katalin同样是第一次来到文博会,她的作品曾在全球酒店的圣诞树上亮相,相比于此前去过的中国展会,她认为:“文博会的国际性非常强,在这里欧洲各国的文化可以互相学习交融。”

  经过十五年成长,“一带一路”展馆参展国家从首设的15个增加至今年的50个。参与文博会的国家和地区从首届的10多个增加到第十五届的103个;从第二届的来自海外46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余专业观众,发展到第十四届的来自美国、英国、法国等101个国家和地区的21386名海外采购商。文博会在“促进和拉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积极推动中国文化产品走向世界”的同时,也吸引了国外资源的入驻。

  专属魔杖、飞天扫帚、猫头鹰邮局、“霍格沃茨”校服……在苏格兰展区,曾带动英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超级IP”哈利波特的周边产品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驻足。这是深圳—爱丁堡国际创意产业孵化中心带来的爱丁堡市在时尚设计、智能硬件、影视制作、教育教学等领域的优秀企业的代表作品。

  市民眼中“文化沙漠”变“文化绿洲”

  而深圳作为文博会的举办地,各方文化在这里碰撞出的火花坠落在这片土地形成肥沃土壤,给予这座新城以文化养分。5月17日下午,在文博会专项活动“第五届大书城精英荟”上,深圳市书城文化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分别与来自全国的8家战略合作伙伴就大书城小书吧、科技互动体验等项目签约,项目拉动15亿元投资。

  “我刚来深圳时,大家都说深圳是文化沙漠,后来慢慢发现,这些年深圳越来越注重文化领域的建设,从严肃音乐到通俗音乐,从国外艺术到国内文化传承,对普及艺术素质教育起到很好的作用。”在广东省南粤银行深圳分行工作的王志敏告诉记者。

  “这几年深圳不同的区也会有不少文化福利,记得前两年,我连续在南山文体通买了几次福利票看昆曲,很是不错呢。”市民蔡书馨说。

  这些市民直接观感的背后,是深圳文化设施和高水平文化活动的布局。从“旧十大文化设施”到“新十大文化设施”,从第一家罗湖书城到如今的五大书城,从首次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展场销售到今天展现大数据、移动支付、人脸识别等最新科技手段在实体书业中的应用成果,几十年来,深圳文化事业飞速发展。截至2018年3月底,深圳共有公共图书馆640个,基本实现每万人拥有一座图书馆的目标。据相关媒体2017年实体书店大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2月,深圳有945家实体书店。

  展示规模从首届的43130平方米增加至第十五届的105000平方米,展商数量从首届的700多家增加至第十五届的2312家,参观、参展、采购的国家和地区从首届的10多个增加到第十五届的103个。文化如水,润物无声,一场八方来客享受多彩欢乐的文化盛宴背后,是中国文化产业十五年与经济发展的齐头并进。

  从2004年5月首届文博会花落深圳,文博会的15年见证了深圳从“一台钢琴、一间剧院、一支宣传队”的滨海渔村到“设计之都”“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的惊人蝶变。

  文化之风也吹到了广东省、全国甚至全球的各个角落。这个被称作“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的文博会,十五年来以“专业化、国际化、市场化、精品化、规范化”的办展方针,促进和拉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积极推动中国文化产品走向世界的同时,推动世界文化的交流融合。

  从产品订单输出,到产业载体输出,再到人才输出,十五载过后,文博会的明天更值得期待。

  【记者】郭悦

  【摄影】鲁力 朱洪波

  【校对】符如瑜

 

 

编辑:于艳彬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