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重塑经济地理,广东决定这么干!

2019-01-14 11:07 来源:南方网 郑佳欣

  位于汕头中心城区的汕头火车站,人来人往。2018年最后一天,厦深铁路汕头联络线正式通车,深圳北到汕头的车次,最快的一班运行时间是2小时28分。

  动车进城,位于粤东的汕头对接日行千里的全国高铁网络,更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浪潮。40年前,汕头乘着改革开放之风,跻身全国首批经济特区行列。现在,在广东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下,很多人都在期待着这座城市的崛起,成为新的增长极。

  广东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协调发展新格局,正在打破原有珠三角与粤东、粤西、粤北的经济地理格局,在更高层次上统筹区域发展,让各个功能区重塑发展新优势。

  为什么是“一核一带一区”?“一核一带一区”有什么不一样?今天,有料哥跟大家聊一聊这背后广东经济地理的新变化。

  1。“一核一带一区”有什么不一样?

  以前,大家讨论广东经济发展和区域格局,经常会谈论珠三角的一马当先,谈论粤东、粤西、粤北的迎头追赶。

  而现在,广东的区域格局已经变了。

  中共广东省委第十二届四次全会创新性地提出以功能区为引领的广东区域发展新战略,形成由珠三角核心区、沿海经济带、北部生态发展区构成的发展新格局。

  这一全新的区域发展战略,将广东区域发展格局明确为三大板块,各自实现差异化的功能定位和区域发展策略:

  ——以广州、深圳为主引擎推进珠三角核心区深度一体化;

  ——重点打造粤东粤西沿海产业,与珠三角沿海地区串珠成链,形成沿海经济带;

  ——把粤北山区建设成为生态发展区,以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为引领,在高水平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广东协调发展的新格局由此展开画卷。那么,问题来了:珠三角与粤东、粤西、粤北,与“一核一带一区”,究竟有什么不一样?

  按照有料哥的理解,可以用马化腾、马云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热词来解释——赋能

  以前,我们无论是谈论珠三角,还是谈论粤东、粤西、粤北,都是从地域上对这些区域进行划分。这种按照地理区位的简单划分,模糊了粤东粤西粤北各自的核心功能定位。

  现在不一样。“一核一带一区”跨越了原有的区域划分,或是覆盖了若干个区域,为各个区域赋能。

  最典型的案例便是沿海经济带,打通了珠三角和粤东、粤西。粤东粤西沿海地区的地理条件优越,拥有众多天然良港大港,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将大力发展海岸经济、海洋经济、临港经济,打造新的增长极,与珠三角沿海地区共同成为广东经济重点发展的地带。

  而粤北地区,作为全省最大的森林资源库和生态屏障,不再为短期的GDP而发愁,不需要再跟着珠三角的屁股后面跑,作为生态功能区,它要做的是在新的赛道上加速,在高水平保护的前提下实现绿色发展。

  这样划分以后,每个区域都可能是探索者、领先者,而不仅仅是跟随者。

  十年前,世界银行发布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报告——《2009年世界发展报告:重塑世界经济地理》,首次从新经济地理学、新贸易理论和新自然经济学的角度探讨了这一主题。报告提到一个关键词——分割。各国各地区之间存在分割,由于要素积聚,地区之间、国家之间的差距拉大了。一个国家内部也会出现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差距,怎么来解决这些分割问题等。

  现在,广东通过重塑区域经济地理,给出解决分割问题的新解答。

  伴随着高铁、大桥等基础设施的打通,空间距离已不再重要,加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提出以功能区引领的协调发展战略,恰逢其时。

  2。为什么是沿海经济带?

  改革开放40年,站在这个历史性的节点,眺望未来,“一核一带一区”协调发展新格局的落子布局,更具有特殊的意味。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继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之后,又一重大举措是开放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包括广州、湛江在内的14个沿海城市与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由北到南连成一线,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经济活动向沿海地区的集聚,出口导向型的制造业快速发展,将劳动力丰富的比较优势发挥到了极致,也由此造就了世界工厂的崛起。

  改革开放40年后的今天,布局沿海经济带,广东再次从沿海出发。

  汕头、湛江再次站在了风口上。广东正在加快珠海、汕头两个经济特区发展,把汕头、湛江作为重要发展极,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

  不得不佩服资本敏锐的嗅觉。世界著名的化工企业之一——德国巴斯夫集团,已经计划在湛江投资100亿美元左右打造亚太地区最先进的化工一体化生产基地。

  为什么这样的超级项目不选择珠三角,而是选择湛江?湛江市委书记郑人豪解开了人们心中的疑惑:“去年底湛江被定位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再加上今年广东正式提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要将粤东粤西打造成新的增长极,很多世界500强企业纷纷把目光瞄准了湛江,湛江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

  向海而兴,是全球经济的新趋势,世界经济版图的重心向沿海移动。

  世界银行的一项数据显示,全球60%的经济总量来自港口海湾地带及其直接腹地。

  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建设,沿海经济带核心地区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区域,政策叠加的优势更加明显。

  从粤东到粤西的沿海区域,不仅可以得到来自“一核”粤港澳大湾区的辐射,也能得到“一带”——沿海经济带的作用。

  两股力量,将推动区域的腾飞。

  从沿海再出发,广东能不能再造一个发展的奇迹?

  3。特别合作区特别在哪里?

  中国共产党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工作委员会、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管理委员会揭牌至今,已经过去20多天。

  这也意味着,这个特别合作区,正式由深圳全面负责建设管理,即将满月。

  深汕特别合作区距离深圳市中心100公里,地处珠三角核心区和沿海经济带连接点。合作区规划范围包括汕尾市海丰县鹅埠、小漠、鲘门、赤石四镇。

  伴随着深汕特别合作区正式揭牌,这里从深圳、汕尾两市共管,转入由深圳全面主导的新阶段。

  把四个镇、总面积468.3平方公里的土地完全交给另一座城市“打理”,这样的气魄让人惊叹。

  看到这里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不少人感慨:“仿佛看到了三十多年前的深圳特区。”

  经济学家张五常曾经说,中国经济奇迹的奥秘在于地区间的经济竞争。以县为主角的地区竞争,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经济奇迹能够“奇上加奇”、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最大秘密。

  而现在,一个特别合作区的崛起,正在凸显一种新的趋势:区域的发展正在从竞争走向合作,从单打独斗到联手做大做强。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与市场成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两股强大力量。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在于纠正市场失灵,集中优质资源改良条件推动增长。

  深汕特别合作区正是典型的案例,制度的创新重塑着经济地理。政府之手引导,市场之手跟进,截至2018年11月中旬,深汕特别合作区城区已供地产业项目67个,61个来自深圳,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超610亿元,预计年税收约53亿元。

  区域合作的新模式,不断在探索。前不久,广州和清远提出,将探索以新的合作方式共建“广清特别合作区”。两市以更全面更深入的合作方式承接“两德”合作区,积极借鉴深汕特别合作区的成功经验,探索建设“广清特别合作区”。

  “一核一带一区”的协调发展新格局,带来的是经济地理的重塑,牵动的是背后的制度变革。

  广东提出,将加快完善省级财政转移支付、对口帮扶协作、基础设施投融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领域体制机制,根据“一核一带一区”不同的功能定位精准配置资源,有力有效推动协调发展。

  “一核一带一区”的协调发展新格局下,“两只手”共同发力,不仅充分利用市场之手,加速要素的集聚,也通过政府之手发挥作用,打破要素流动的藩篱。

  深汕特别合作区只是一个开始。在改革开放再出发的进程中,以区域的协调发展打开发展新的增量空间,这样的前景令人充满期待。

  【撰文】郑佳欣

  【校对】曹柏英

  【作者】 郑佳欣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南方号~深度~粤有料

 

编辑:于艳彬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